第913章 议事

那去哪?去云王府?大黑牛扣着手指头算来算去,最后没有去云王府,而是杀去了沐府。

不得不说被逼婚的大黑牛智商不在线,他现在不应该去逍遥王府寻问保媒的事情吗?

林栋也接到了请帖,这小子挺高兴的,好久没见撞哥,正好向撞哥请教一些追女的技巧,他也想自己追个女仔娶回家。

李东阳回来的消息很快散开,逍遥王府设宴的消息同样传开了,没有接到请帖的人挺失望的。

一时间林栋几人的大名开始传响,不少世家大族把目光盯上了几个小伙子,一个与逍遥王交好的小伙子前途远大啊。首发

这效果是李东阳没有想到的,他正在应付找上门的老太傅。

老太傅一听李东阳回来了,立刻前来造访,请李东阳进宫议事,那么多大事等着李东阳拿主意呢。

至于晚上的宴会,现在还没到晚上呢,急什么。

没办法,李东阳只好收拾停当坐上马车进宫,这日子过的那叫一个忙啊,连喝口茶的功夫都没有。

仁寿殿内,李东阳接见了老太傅吴大人与左右相等重臣,看着桌子上堆放的奏折嘴角一个劲的抽。

“王爷,这些都是需要您拿主意的奏折,很多奏折已经被我们批过了。”

老太傅看着李东阳的表情头大,也不知道君主什么时候出关。

上次出关匆匆交待几句就走了,让逍遥王监国,逍遥王是真逍遥啊,多日见不到人影。

不过逍遥王的手段老太傅还是很满意滴,够狠!

“几位辛苦了,我替吴国百姓感谢几位。”李东阳拱拱手,那是真诚道谢,如果没有几位的付出,吴国不会这么安稳。

也是可怜了几位,吴国连个监国的太子都没有,有些事情他们只能试探性的做主,要保证不越界的前提下做好工作,没少消耗脑细胞。

老太傅几人赶紧回礼,当不得这声谢,要谢还得谢谢逍遥王,没有这位,就没有现在的吴国。

“王爷,西北大旱,百姓颗粒无收,今年的税收怕是受到影响,而且还要开仓镇济,粮草供应上可能会出现问题。”

吴大人开口直奔主题,一点拐弯的意思都没有。

“那便放粮救灾,至于草原上的粮草,暂时不用管,那边我已经安排好。”李东阳回的也不客气。

一句我已经安排好就解决了,老太傅几人瞪大眼睛,五十万大军的粮草啊,真那么容易解决吗?更新最快手机端::

这话李东阳没有说大话,而是说了实话,虽然现在山河鼎内不种粮食了,但是他在天凤国抢的粮食不少,也够前前线消耗了。

吴国国内只要能顾好就不会出现饿死的现象。

“王爷没有开玩笑,草原五十万大军真的不用送粮草?”吴大人的声音飘的厉害。

“当真,我便是从草原回来,你们尽可放心吧。”李东阳交了底。(首发、域名(请记住_三

听到李东阳是从草原回来,几人的表情更精彩,好吧,他们这些文官是没办法想象高空飞来飞去是什么概念。

“如此倒是解决了一件大麻烦,这件事情就不用议了,咱们还是议议其他事情吧。”老太傅高兴的挥挥拳头,继续往下议。

李东阳摸着下巴说道:“还是议一议吧,西北经常出现旱灾,如果不能解决这件事情,只怕以后还会发生。”

“那就议议。”老太傅很好说话,看着李东阳问道:“王爷可有解决办法。”

“这个还真没好的办法,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挖一条南北大运河,实现南水北调。”李东阳说到这儿取出了吴国地图。

这个笨办法一提出来老太傅几人瞪大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条大河是那么好挖的吗?那肯定会劳民伤财。

李东阳拿出地图,其实这种办法在龙元国时就提出过,当时还得到龙元皇帝的认可,可惜最后不了了之。

据李东阳所知,当时户部还拔了款项,就算如此也没做出一点成绩,而那些拔款也没退回。

如果没有猜错,那些拔款是被官员贪污了。

老太傅几人赶紧围上来观看,想看看逍遥王有什么高见,他们可是知道逍遥王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天才。

别看人家不大管事,那是天文地理就没逍遥王不懂的。

李东阳的手指自两界河上划过,随后摇摇头,从两界河开挖工程太大,中间需要开通山体,难度太大了。

随后李东阳的手指落在了龙泉江上,龙泉江是龙元国最大的一条江,从龙泉江开挖到西北,距离有点远啊。

李默默计算一下距离,李东阳又移开了手指。

老太傅几人目光一直跟着李东阳的手指,突然老太傅伸手指着落神河说道:“从这里挖如何?”

李东阳的目光立刻移了过去,随后就笑了。

“老太傅好眼光,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落神河的尽头连着无尽的雪原,只要冰雪不消,河水就不会消失。

春夏之季正是冰雪融化时,倒是不缺水,以前落神河时常因为水流过大而造成洪灾,如果真能挖通,倒是好事成双。”

李东阳一边说一边观察从落神河到西北的距离,然后一路开挖后可能遇到的难关,怎么避开,是采取绕道还是轰破山体,都需要考虑。

“王爷过奖了,您只是一时目光没有关注到落神河而已。”老太傅高兴的胡子直翘,嘴上还说着便宜话。

李东阳笑笑,老小孩老小孩,老太傅现在就是处于这阶段,很喜欢被人夸,明明嘴上说着客气话,脸上的笑容却掩饰不了。

几人围着可能出现的问题展开商议,李东阳的意思就是尽快摸清环境,然后制定出开挖的线路,招那些灾民做工。

当然不是让他们做白功,工地包吃,然后每天再发十五文工钱,如此一来即解决了工人,又解决了那些灾民的生活。

这可比开创镇济强多了,灾民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也不会觉得低人一等,两全齐美。

只是这个建议受到反对,因为老太傅他们觉得百姓有服徭役的责任,出钱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