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废弃的村庄

收到命令的忍者,保持着队形,一队又一队,冲出了指挥部。

水门上忍带领着约600人的队伍,向着指挥部指定的区域布防。

约3000人的前线部队被分成了四支队伍。

指挥部里留着800人的队伍,由纲手公主坐镇,负责支援、协调、治疗、后勤和应付突发情况。

指挥部里留守的部队,防守压力和支援压力也很大,端木刚入战场时,就在大营里天天忙得脚不沾地。

留在指挥部的忍者,也需要与前线小队进行轮休替换,大意不得。不过静音这样的医疗忍者,始终待在大营里,除非木叶部队大败,否则就不需要担心安全的问题。

战场主力为约1000人的中路部队,由正值壮年的团藏带领,负责正面迎击砂隐。

这是木叶风之国方向实力最强的部队,承担着此次战争最大的压力。

团藏长老此时五十多岁,正是忍者实力最后的光辉期。

实力的强大也让团藏长老保持着摄人的气势。

与漫画里的阴沉老头相比,现在的团藏少了份阴翳,多了一份从容与自信,行事作风也大气的多。

这可是一位在第一次忍界大战、第二次忍界大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忍之暗,现在又作为指挥参加第三次忍界大战。

每个能获得称号的忍者,都有不为外人知道的强大底牌。

更何况团藏长老这样,随着战争的激烈,名声越打越大的忍者,更是现在木叶村的基石。

与完全转为职的水户门炎和转寝小春不同,团藏是同批忍者里战斗实力保持的最好的几人,几乎仅此于三代目猿飞日斩。

团藏因为极其擅长风遁,对砂隐的攻击手段特别熟悉,因此被推举为此次对砂隐战争的总指挥。

团藏的直属部队,被称为根,也在战争里随着团藏扬名。

比一比,水门上忍的直属部队刚刚起步,还没混出名字呢。

右翼部队约600人,由奈良正丈副指挥带领,负责右翼的战事。

右翼部队,忍族众多,是实力较强的一支偏师。

因为奈良一族历来都在指挥部任要职,所以很多人投靠在奈良一族的麾下。

如果懂得向奈良一族上交一部分利益,就可以常年的受到奈良一族的照顾,在战争里就可以不去或者少去最危险的地方,其实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可惜这条路端木是走不通了,堵得死死的。

不过端木一顿操作,终于暂时远离了奈良正丈。

不能将自己小队的安危寄托在奈良正丈偶尔的大发善心上,太危险了,小命只有一条,浪没了就万事皆空了。

端木判断只能寻求另一条路,在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精于算计的奈良一族有的是手段向端木释放善意,端木借个台阶,就此揭过是对双方最好的结局。

当然这是端木自己一个人的幻想,最终能不能实现还不一定。

前提是端木得活下去,并且变强。现在的端木还没资格让奈良一族重视。

波风水门上忍因为出身,会重视平民忍者,奈良一族可不会,奈良一族有的是细心培养的天才后辈。

左翼部队,就是端木在的部队。一共大约600人左右,由波风水门上忍带领。

600人的忍者队伍行军很有气势,一共约200支小队。

不仅是水门上忍的直属部队,左翼部队的所有小队,在战时都需要听从水门上忍的调遣。

每三个小队,呈一个品字型,一共六十多组,气势恢宏的向前跃进。

这也是特殊的保持士气的方法,数不清的队友一起,互相给对方以勇气。

卡卡西中队的三个小队快速的奔走在川之国特殊的地形里,没走多久就会遇到一条河谷。

端木小队在左,不知火玄间小队在右,互为犄角。

在路上,端木远远的看到了一些废弃的村庄,这是木叶与砂隐战争对川之国造成的伤害。

川之国的人没有做错什么,家园却被毁灭,如果川之国有错的话,就错在太弱了。

对木叶来说,打击砂忍现在就是正义的战争,没人会考虑川之国的感受。

这里的土地依然肥沃,但已经没人耕种。

这里的河水依然甜美,但已经没有人来品尝。

小国的人就是这样的凄惨,命运是不公的。每个人都要抗争,端木有端木的抗争,这些人也有这些人的抗争。

端木猜测这也是战争的一部分,弱小的国家守不住自己的领土,也守不住自己的国民。

被战火波及的国家,人们选择前往强大的国家定居。

忍村之间人口的流动几乎没有,各村都防备着彼此的间谍。

但是,国家之间却不禁止人口的流动,尤其不禁止人口的流入。

端木并没有过多的同情这里之前居住的人,也许他们早早的就搬到了火之国或者风之国居住。

聪明人很多,早早的嗅到了战争的味道,也早早的搬离了是非之地。

大量的人口是大名强大的象征,在这个世界里,人口即资源。

不断的战争也会导致小国的人越来越少,小国的人或者聚集在大的城郭里,这样才能有些许的安全,或者早已搬离了是非之地。

漫画里,赤砂之蝎曾经用傀儡灭过小国,这才是纯纯的恶人,在没必要的情况下,完全视人命如无物。

这样的变态杀人魔,在忍者群体里也是少见的。

不断的有野兽从废弃的村庄里进出,看到木叶行进的队伍,这些野兽又马上钻回了村庄的房屋背后,伸出头静静的观察者这些强大的忍者奔向远方。

这些野兽不会理解忍者为什么要战争,绝大多数的忍者也不知道。

忍者的脚力是很强的,一天的急行军,部队就已经达到了布防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