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关键是态度

空有水平没有用,因为有了也未必就愿意使,关键还是态度。

…………………………

因为于大谦在这段中作为逗哏,表演的又是个说话云山雾罩的人、是个相对强势的人,所以他还得跟王小猫争辩一两句。

“不是,我拿他跟我老兄弟比——说我老兄弟八岁,你立马儿拿他比你儿子——还四岁?”于大谦问。

“您不能纠结这岁数,您的老兄弟能多小、我的儿子能有多大啊?这不是个岁数的问题。”王小猫“安抚”着于大谦。

“嗬!你还把这‘包袱儿’挑明了,可不不是岁数问题,辈分我就吃亏了——岁数我也吃亏。”

“咱这不都是说他嘛,反正是他说大话、丢人现眼了,咱痛快就完了。”

“这倒是,咱哥俩儿没毛病。”

“你们俩还‘没毛病’呢?我看你们全身都是毛病!”于大谦说的那句“没毛病”是和王小猫之间没过节、没矛盾的意思,可是郭小铁此时说的“毛病”——那就是毛病。他运了口气,故意板着脸,又说,

“瞧你们俩这闲话,干什么这是?你们这叫什么知道吗?舞台撅人懂吗?这是没有艺德。我唱了、你们不能假装不会吗?”

郭小铁刚才受到了王小猫和于大谦的感染、想到了前辈精湛的技艺,此时说的虽然不是郭荣启当年的原话,却是那个味道,再说王小猫和于大谦说的时候也有改动和加工。

他又转而对台下的观众说:“您各位都瞧见了,这俩人没艺德不说,接上来、就接上来了吧,嘿——这个没完没了的说着便宜话啊!我不跟这种人品次的人演出了,让各位见笑了、我走了……”

说到这里,这段《扒马褂》才进入了正题,引出了逗哏和腻缝的马褂之争,进而有了逗哏说大话、捧哏提出质疑、腻缝帮着逗哏打圆场。

进入了正题,王小猫作为捧哏的话也就相对较少了,这也让他更清晰的感受到了郭小铁和于大谦对相声的态度。

对,他感受的是态度,功力、水平方面他不用感受。这些方面他很钦佩这二位师兄,但他同时知道空有功力、水平没有用,因为有了也未必就愿意使,关键还是态度。

就像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也不愿意成为。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做得优秀呢?

王小猫钦佩郭小铁和于大谦的功力,近些年却很质疑郭小铁的于大谦的态度。他俩说着那些俏皮话的罗列、那些脱口秀加二人转的走样的所谓相声,对相声的态度也仅剩下两件大褂、一张桌子了吗?

当然正如他自己对郭小铁说的——他知道郭小铁的难处,但他同时更知道郭小铁是真有大本事的人,所以仍是不免觉得可惜。

这也就是王小猫跟其他同行看郭小铁不一样的地方,其他同行都指责郭小铁低俗,但王小猫本也不觉得相声应该是高雅的。虽然他自己台风相对儒雅,但也如他对郭小铁说的——那只是个人风格的问题,不同的风格没有必要互相指责。但前提是同一种艺术形式下的不同风格,如果说的都不是相声了,那就不叫风格不同了。

不过看着、参与着郭小铁和于大谦的演出,他又感受到了二人在无可奈何下——没时间整理“活”、没时间创作新的正经的相声作品,在演出中却还真是卖力气。

而这种卖力气让他对这二位师兄不但在功力上钦佩,在他们对相声的态度上也不那么质疑了,甚至看着二人卖力的演出——他都有些感动了。

郭小铁和于大谦确实是卖力气。

刚才郭小铁说着要走、不再跟王小猫和于大谦演出了,他当然不能真走、只是剧情需要。所以于大谦就得追过去拦着他,先挽留他、挽留不成就扒他的马褂。

扒马褂就得动手,不过应该也就是象征性的争抢一下、主要是言语冲突。再看这二位——可真卖力气,他们在台上直接演成“武打片”了,两人倒地之后还争抢着呢。

台下观众是哄堂大笑,也没法不笑,他俩“打”得都特有喜剧效果。能用上的道具都用上了,手巾板半天飞、扇子都成一条一条的了,最后郭小铁把鞋都脱了——要抽于大谦……

当然王小猫就是想笑,也不会、也不能笑场,现在也不是让他感慨这二人说相声真卖力气的时候,他这场是捧哏,“赶忙”过去拉开了二人。

拉倒是开了,二人还气势汹汹的、一点都不出戏。

郭小铁都说开母语了:“我跟你说,敢在我们天津扎刺儿,我一会儿下台我给你拿拿龙!”

“姥姥!少废话,你丫就欠抽。”

王小猫心说,一段相声能让他俩说出“德比”的效果,也真是难得。当然他嘴上得劝,忙说:“不是、不是,二位都消消气,这怎么了这是?因为什么啊?”

郭小铁抢先说:“因为什么你问他啊,我说不跟你们两个演出了,他过来就扒我衣服。哪有在台上这样的?我是一个很提倡净化舞台的艺人啊!我跟这种‘三俗’的人没法儿合作!”

待观众笑声渐弱,王小猫又对于大谦说:“谦儿哥啊,他说得也是。他要走——您就让他走呗、咱哥俩儿演出,您拦着他、扒他衣服干吗?”

于大谦则说:“谁不让他走了?他从这儿走到非洲我都不管,可他穿的那马褂——是我哒!他走了,他得还我啊……”

至此,这段《扒马褂》算是正式“入活”了。

因为之前郭小铁有意让王小猫先逗上一小段,他们在演出之中又加了很多内容——就比如“武打”,所以这个本就是个“大段”的作品,延长、扩充了很多。

此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早该开席了,但是台下观众都在享受着三人的表演,没人急着吃饭、只是觉得过瘾。

包括台下的陆雨驰,作为自小听着相声长大的天津,他也觉得过瘾,到演出结束后,他还感觉今天安排的节目有点少了。

他应该希望演出长一点,因为等开了席,他的事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