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谈话,对于赵括来说只不过是一次看到周王朝的衰落之后有感而发的感慨,但是对于年轻的周王姬令而言,却是一次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谈话。
在这一次的谈话之后,姬令就潜心投入到了对当年周王朝化的研究之中,并且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陆续的写出了多本关于周化的书籍。
由于姬令本身作为周王就能够了解到许多的周王室秘辛,所以他的这些书籍在出版之后也是轰动一时,并且被后世的学者们誉为是“周王朝最详实的百科全书”,让后世的人们对于周王朝这个颇为久远的王朝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这一次谈话结束之后的第二天,赵括就率领着兵马浩浩荡荡的离开了洛邑,继续朝着帝京城前进了。
一路上,众多的中原城池纷纷经过,赵括十分欣喜的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城池都已经呈现出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
这也是统一给华夏带来的巨大好处之一,虽然今年的大汉朝依然是在西域、岭南和西南三个方向上同时用兵,但所有位于中原本土的人们都很清楚他们不会遭受到战火的任何波及。
安全感是一种非常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当所有的人们都觉得自己很安全的时候,很多现象就开始出现了。
农民们更加卖力的耕作土地,不需要担心会有一支敌国军队出现把地里和家里的粮食劫掠一空。
商贾们能够更加放心大胆的将手中的大量资金投入到市场之中去做生意,更加放心大胆的把生意的网络扩展到大汉国的各个角落,不需要担心以前那种每到一个国家的国境就要被收一遍苛捐杂税的情况,也不需要担心路上会被哪一支真正征战的他国军队给直接“征用”。
至于官员们,在没有了战争的压力之后,他们也能够将精力从城防、军事方面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治理内政,改善民生,毕竟在没有了军功之后,这也是官员们想要升迁的最佳道路。
可以说,无论是民众、商贾还是官员,所有人的精力都不同程度的被提升了,而当这三方合力之后,整个国家自然也就出现了巨大的提升。
一路上,赵括也是陆续的召见了当地的民众、商贾和官员代表,发现所有人对于现在的生活都相当满意,对于以后的生活都是非常的期待。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所有人都对大汉国的未来十分的看好,这也正是赵括想要看到的事情。
终于,帝京城到了。
赵括骑着马,注视着远处那座其实并不算特别熟悉的大汉国都城,露出了笑容。
“终于回来了。”
在看到帝京城的一瞬间,赵括身边的众多将士们同样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纷纷欢呼了起来。
这一趟西征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时间在征战,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赶路。
赶路久了,人总是会疲惫想家的。
现在,家终于到啦!在城外,一支队伍正在等待着赵括的归来,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在赵括离开之后被委以监国重任的太子赵谦。
“见过父皇!”
赵谦恭恭敬敬的来到赵括的面前,朝着赵括行礼。
赵括看着大半年没见的赵谦,发现这个儿子不知不觉间似乎又成熟了一些,于是也是露出了笑容:“监国的感觉如何?”
赵谦被赵括的这个问题给问得愣了一下,也犹豫了一下,随后据实回答:“不瞒父皇说,责任重大,但感觉还不错。”
赵括闻言,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很好。
既然感觉不错,那将来你还有更多的机会!”
赵谦又是一愣,但还没来得及去思索赵括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就已经被跳下马的赵括拍了拍肩膀:“走,随朕来,去见见其他人!”
看着已经大步向前的赵括,赵谦赶忙跟上。
赵谦的身后不远处就是留守在帝京城的赵国中枢群臣,在看到赵括的到来之后群臣同样也是不敢怠慢,纷纷弯腰朝着赵括行礼:“臣等见过陛下!”
赵括笑着挥了挥手:“好了好了,这种繁缛节就少一些吧。
许叔,庞丞相啊,你们两位辛苦了。”
赵括上来,先慰问的当然就是正丞相许历和副丞相庞煖,虽然赵谦名义上是监国,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政事处理还是得经过这两名老丞相的决断才能够下发出去。
许历如今也已经是两鬓风霜,对着赵括笑道:“陛下说笑了,臣等天天坐在官属之中,自有属下的官员奉命前去办事,又有什么好辛苦的呢?
倒是陛下不远万里征伐西域,为我大汉再度开拓大片疆土,这才是真正的辛苦啊。”
庞煖也笑着说道:“臣也就是老了,马上都要八十的人了,要不然的话臣也想跟随着陛下一同前往西域,看一看我们大汉国的新土地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风情啊。”
赵括闻言,不由大笑了起来:“朕和你们说吧,这大汉国的土地啊,将来肯定是看不够的,因为咱们以后还要不断的扩张呢!等到今后你们退休了,自然就可以到处去看,看完了之后你们就会觉得,原来我大汉国的天下竟然是如此的河山壮美,如此的动人心魄!”
许历和庞煖闻言,也是露出了笑容:“听到陛下这么一说,臣等还真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那一天的到来了!”
君臣谈笑了一会,就各自上了早就已经准备好的御驾和马车,返回宫城。
一路上,依然是人山人海的欢呼。
赵括对此早就已经习惯,反而是一旁的赵谦少年心性,脸庞依然涨得通红。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别看赵括这些年来不经常在赵谦的身边,但事实上赵括可是在赵谦的身边安排了众多的耳目,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赵谦,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赵谦。
当然了,为了避免引发少年叛逆期的反感,赵括也是让这些耳目们务必要小心谨慎,绝对不能露出任何的马脚。
所以现在的赵括其实是很了解赵谦的,他知道赵谦心中想的多半也是将来开疆拓土的事情,于是便笑着对赵谦说道:“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种场景很风光,是不是将来也想要帮助我们大汉获得更多的疆域,让大汉国更加强大?”
赵谦赶忙点头,一脸憧憬的对着赵括说道:“不瞒父皇说,儿臣确实是这样想的。
将来的儿臣或许在治武功上都比不过父皇,但是儿臣也一定要让大汉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加的强大,让更多的疆土纳入我们大汉的治下!”
赵括闻言,不由大笑起来:“比不过?
你这个想法,不对!朕要告诉你的是,我们大汉国的皇帝从来都没有什么开国之君最强的说法,以前没有,今后更不能有!朕出色吗?
那当然是很出色的。
如果朕不出色的话,又怎么可能统一整个华夏,并且征服其他的地方呢?
但是,朕的出色,并不代表着你就不出色了。
对于朕来说,朕希望做到的不是你,还有将来的其他子孙们来仰视朕的成就,朕希望做到的是大汉国的皇帝一代更比一代强。
只有这样,我们大汉的疆域才能够更加顺利的扩张,我们大汉才能够变得越来越强大,明白了吗?”
在赵括看来,作为一名穿越者,他当然能够做到前无古人。
可是,赵括一定要做到后无来者吗?
其实没那个必要。
如果赵括的后代没有任何一个比赵括更加的优秀,那这大汉国还能继续开疆拓土下去吗?
肯定是不行的。
作为一名父亲,赵括希望看到的是更加优秀的儿子。
作为一名祖先,赵括希望看到的是更加优秀的后代。
赵括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不可逾越的,如果一定要像秦始皇、朱元璋等开国皇帝那样定下什么“祖宗家法万事不易”的政策,就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的手上和脑子里上了镣铐,这还能让子孙后代们继续的发挥出来吗?
赵括对着赵谦道:“记住了,你永远都可以变得更优秀!徒弟不必不如师,儿子亦可胜过父。
朕,期待着你将来的表现!”
赵谦听着赵括的话,愣住了。
从小到大,赵谦其实都将赵括视为心中的偶像,想着有朝一日要追随着父亲的脚步,为了华夏的强大而更尽一份力。
但即便如此,赵谦的心中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超越赵括的事情,对于赵谦来说,赵括这个父亲身上那可是无数的熠熠光辉啊!没想到,赵谦居然从赵括的嘴里,听到了这样鼓励的话。
赵括在鼓励赵谦,鼓励着这个儿子将来去超越自己!父亲在一个人的人生之中究竟有多重要?
想必所有人都有答案。
对于赵括来说,这或许仅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但是对于赵谦而言,这无异于为赵谦打开了一座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赵谦长出一口气,对着赵括恭敬行礼,道:“多谢父皇指点,儿臣明白了!”
赵括看着赵谦的模样,欣慰的笑了。
到了赵括这个年纪,他固然在内心之中还保持着旺盛的激情,还想要继续的为了华夏的强盛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赵谦也长大了,也该对帝国的第二代进行更多的培养了。
说白了,每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诚然有些人可能出生的时候智商各方面都很高,但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在平均线上下波动的。
这个事情说明了什么呢?
那就是说,只要能够提供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其实大部分的人知识水平最终都能够在一个差不多的等级上。
作为皇帝,赵谦将来要面对的是赵国的官员阶层,而这个阶层之中集合了这个天下几乎所有的聪明人,他不但要统治这些聪明人,还要通过这些聪明人来统治其他的黎民百姓。
官员们的下一代如果不聪明的话,最多也就是没有办法达到上一代的官职和成就,但是皇帝要面对的却一直都是这个天下最聪明的人,如果皇帝不聪明,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对于赵括来说,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需要时时刻刻进行的。
说话间,赵括的御驾也是进入到了宫城之中,来到了宗庙面前。
这也是每一次出征归来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将斧钺归还宗庙,向祖宗们禀报这一次出征的战果,并且献上战利品和俘虏。
这种规矩其实是从炎帝、黄帝时期的华夏部落时代就已经起源,一路传承到了现在。
赵括虽然在心中并不是很相信神灵,也觉得自己穿越可能是遭遇了虫洞之类的科幻事件,但是他依然还是非常兢兢业业的将整个仪式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太子赵谦也是各种打下手,也是从赵谦开始,以后的几乎每一代大汉国太子都会深度的参与到了宗庙的祭祀之中,成为了一种并没有明规定,但是却一直传承下去的规矩。
在祭祀完毕之后,赵括带着赵谦离开了宗庙,出现在了宗庙之外的大臣们面前。
大臣们再度行礼:“臣等为陛下贺,庆陛下得胜归来!”
赵括看着面前的大臣们,微微一笑:“诸卿不必多礼,宦者令,开始诵读封赏吧!”
这一次的封赏,依然是十分的丰厚。
别小看西域,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这个地方的财富却是积攒了很多。
所以,整个西域走一趟下来,赵括不但弄来了好几万的俘虏,更是获得了整整一万多辆马车的财富。
这才是赵括想要达成的事情,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战争并不是一种单纯无谓消耗国力的行为,只要能够做到良好的备战,同样也是能够获得丰厚财富的!等到整个大汉国的上下都因为征战获得的财富而激动时,对外扩张这种事情难道还需要赵括推动吗?
对于财富和土地的渴望,才是真正能够让大汉国不断对外征战,不断征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