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正式南下伐楚

赵括打下来的江山还是很不错的,但缺少了楚国这个拼图,终究还是不完整。

这个想法不仅仅是赵括有,大部分的汉国臣子,还有汉国的老百姓们也都是这么想的。

天下六国已灭其五,只剩下一个楚国,怎么可能让它活太久?

春天到来了。

春耕季节,也是这个土地上最为热闹的季节之一。

在华夏的绝大部分土地上,无论是男女老少,生活的重心都在田地上。

成年人在种田,老人帮忙煮饭和做一些不重的活计,大一点的孩子同样也在帮忙,只有那些还是小不点的孩子能够快乐的在田埂上四处奔跑玩耍。

这个时候的赵国全面的忙碌,赵括则反而变得清闲了下来。

在处理国事之后,赵括优先的坐在椅子上,看着不远处的赵谦带着几个弟弟,在一名禁卫军将军的指点下认真的修炼着武艺。

为啥要修炼武艺,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为了让赵谦他们上战场去厮杀,而是为了从小就培养他们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

很多皇帝为什么年纪轻轻就死了,通常来说有几大因素,天生体弱,沉迷酒色,过于勤政等。

这些因素如果能够有效经常的进行身体锻炼的话,都是可以彻底解决的,至少也能缓冲一下,多活好几年没问题。

历史已经告诉过赵括,一个国家的大王刚刚继位就死掉,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容易产生内乱的事情。

所以赵括也是强行规定,除了化课之外,王子们必须要修炼武技,每周固定三天,每天用一个时辰的早上时间来修炼,不求你猛如万人敌,但至少也得强身健体。

对于这个事情,义渠薇多少有些不满:“大王,干嘛要臣子们来教?

只要臣妾来教不就行了。”

赵括哑然失笑,道:“你啊,你可是妃子呢,如果让你来教的话,少不得又有一些老古董说闲话啦。”

义渠薇不开心的哼了一声,大长腿直接在空中甩了一计鞭腿,娇嗔道:“谁敢说闲话,臣妾直接踢掉他的牙!”

赵括哈哈大笑。

义渠薇来指导,从武艺来说来确实是足够的,但义渠薇属于那种野路子,在教学方式和办法上肯定是没有军队这边更加的完善和系统。

而且,义渠薇并没有杀过人,但赵括面前的这位禁卫军将领,那可是蚩尤军之中的优秀军官,死在他手下的敌人超过了两百人以上。

可别小看两百人这个战绩,很多民间传说那种杀进杀出好像一仗就能砍掉一两千人,事实上是绝大部分战争打下来,往往只需要斩首二三十颗、甚至是十几颗人头就能够成为全军之冠了。

一个很简单的数学计算,假设汉军有十万人,每人砍一颗人头,那对方就要死十万。

每人砍五颗人头,对方就要死五十万人这可能吗?

以赵括这么多年纵横天下,打了这么多胜仗,他麾下最强的斩首记录之前是李牧保持的,也才三百四十四颗人头而已,这还是仗了蚩尤军重甲冲阵肆意收割的便利呢。

绝大部分士兵,从参战到退伍那么几十年下来,能砍个十几二十颗人头的都算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线啊。

就在赵括思维发散的时候,武艺课终于结束了。

赵谦等一群小子满身大汗,一个个躺倒在草地上,呼哧呼哧的喘气。

义渠薇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大笑出声:“一群只会吹牛的小子,前些天谁口口声声和本宫说练完之后大气也不喘一个的?”

秋儿生的二王子赵猛闻言,无奈的说道:“三娘啊,咱们就是自己家里吹吹牛,你也别这么认真啊。”

义渠薇嘿了一声,朝着赵猛道:“小猛啊,吹牛的时候你最猛,现在你真练起来了倒是装死了?

不行,跟三娘来,三娘好好教你怎么骑马,给你加练一下!”

“父王,救我,救我!”

在小赵猛的惨叫声中,他被义渠薇无情拖走。

赵括笑着看着这一幕,还不忘记朝着赵猛挥了挥手。

太子赵谦显然也早就习惯了这一幕,不由耸了耸肩膀,然后带着几名弟弟过来向赵括行礼。

赵括一一拍了拍这些孩子的肩膀,各自勉励了几句,然后又对着赵谦道:“寡人过几天就要出征了,寡人不在的时候,你是太子,要保护好弟弟妹妹们。

如果他们有什么冲突,你母后和二娘三娘是大人,有时候也不方便掺和到这孩子的事情来,你当大哥的也要帮忙调解,明白吗?”

赵谦闻言,赶忙点头称是。

赵括看着赵谦,心中也是感慨,别的不说,单单是长相而言,赵谦现在是越来越像赵括了。

嗯,这就很好。

赵括笑着对赵谦道:“好了,带着弟弟们下去洗澡吧,等会晚点还要上课呢。”

作为王家子弟,教育是必须要抓紧的,而且这学习的氛围也是要狠抓的。

如果王家子弟一个个都是草包的话,将来出那种欺压百姓的蠢才可能性就会大增,而消除草包的最佳方式就是教育。

看着赵谦带着几名弟弟离去,赵括也是长出一口气,心中感慨:“这些孩子,希望将来不要反目成仇啊。”

至于被义渠薇带走的赵猛,赵括倒是不担心,这个儿子是人如其名,各种意义上的莽,让义渠薇调教一番,压一压性子也是不错的。

赵括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又到了需要处理政务的时间了,好在,很快出征之后,这些繁琐的政务就会削减一大半了。

想一想都开心啊。

三天后,春耕基本上在赵国中原地带结束了。

七天后,赵括在大汉国宗庙之中拜祭祖宗完毕,随后正式宣告发兵讨伐楚国。

在发兵之前,赵括还发布了一篇檄,大抵意思就是说楚国当年原本是周天子麾下的臣子,但是却擅自背叛了周天子称王,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如今的汉国继承了周天子的江山社稷,作为周天子当之无愧的继承人,赵括也是奉天之命讨伐楚国,进而让华夏一统。

希望楚国的臣子和老百姓们能够顺应天命,加入到大汉国之中,为了华夏的统一做出贡献。

赵括也会对这些加入大汉国之中的子民们一视同仁,在包括官职、爵位方面给出丰厚的待遇。

这份檄是早就已经拟定好了,并且秘密的复印了超过十万份,通过夜莺的秘密渠道提前送进了楚国的各大城池之中。

所以,就在赵括出征并发布檄的当天,包括楚国国都寿春城在内的几十座楚国大小城池,一下子都被这些四处张贴的檄给覆盖了。

楚王当然也是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个檄的事情。

随后,楚王顿时大发雷霆。

“这个赵括,实在是太过分了!还周天子的继承人呢,他不就是一个篡位者吗,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寡人和大楚?

简直可笑!”

楚王之所以这么怒气冲冲,一方面是因为赵括发动进攻带来的恐惧,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赵括这篇檄也确实揭了楚国的老底。

楚国原本在刚崛起的时候是一个小部落,然后楚国的先君跟着其他大部落的首领去朝见周天子,结果周天子没把楚国这个小部落当回事,就让大部落的首领在厅堂喝酒,让楚国这个“小部落”的首领去外面守夜。

楚国先君这叫一个气啊,回来卧薪尝胆之后变得强大了,立刻就造了周天子的反。

当时天下只有周天子能够被称为“王”,其他都是什么“公”“候”之类的,楚国既然造了反,那楚国先君也很干脆,我特么也称王!这位称王的楚国先君还有一句赫赫有名的话:“我蛮夷也,不与中国号谥!”

这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书里的春秋五霸之中,只有楚国的国君是叫做“楚庄王”,而其他国家的就叫做“齐桓公”“晋公”的原因。

从称王开始,楚国就算是正式脱离了周天子的体系,自成一派。

在春秋时代,齐桓公曾经提出过“尊王攘夷”的称号,“尊王”尊的是周王,而“攘夷”这里面的夷其实分成北、西、南三种,其中南边的就是特指楚国。

直到后来的战国时代,其他六大诸侯国纷纷称王,大家都一起脱离了周天子的体系,再加上楚国也强大了几百年,也基本上被华夏化给同化了,所以其他诸侯国明面上就不提这事了。

但现在赵括又把楚国这种祖上的黑历史拿出来,指责楚国并非华夏正统后裔,早就已经彻底华夏化的楚王自然是火冒三丈,偏偏又反驳不了,只能破口大骂赵括,权当出气。

骂了一通赵括之后,楚王的气也算是消了不少,对着面前的群臣说道:“好了,都来说说吧,现在是要怎么样的一个打法?”

虽然很不想要面对这个情况,但是赵括都已经打上门来了,楚国这一次是不打也得打了。

照理来说,既然楚王已经开口询问,那么李园作为令尹应该是第一个回答的。

然而李园却坐得十分稳当,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想要开口的意图。

李园这个时候的心理是非常慌的,如果李园一开口,其实除了主动要求出征之外别无出路。

但是,李园不懂打仗啊!这要是真的和赵括对上了,那不是白给吗?

所以李园十分明智的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开口说话,而是让其他人去出风头。

等了片刻之后,果然有人开口。

景阳站了起来,开口道:“启禀大王,老臣愿意领兵,和赵括打上一场!”

景阳的开口,还真的就是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是提及和赵括作对,那么景阳永远都是非常有精神的。

如果是在平时,楚王可能还要考虑一下什么制衡之类的事情,但现在赵国已经是大军压境,这楚国分分钟就要面临灭亡危机,他也就没了这个心情。

楚王直接开口道:“非常好,寡人就知道关键时刻还是景阳大司马对大楚一片赤胆忠心!这样吧,就由你来出任主将,寡人把大楚所有的兵马都交给你,这一次你一定要挡住赵括,不让赵括这个奸贼得逞!”

景阳用力点头,高声道:“大王请放心,臣绝对不会让大王失望。”

随后,景阳又提名昭仲、屈奉两人作为他的副将。

对于这个提名,一直以来中立的屈奉倒是好说,但昭仲明显就有些意外了。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三大家族联手对付春申君的时代,而是景氏和昭氏双雄并立的新时代了,景阳居然提名昭氏之主昭仲出任副将?

但不管怎么说,确实楚国的危急情况在这里,国难当头也不容昭仲有任何推辞的余地,他自然也是答应了下来。

于是,在一番东拼西凑之后,由于楚国的兵力并不仅仅只有国家常备军,还有不少的贵族私军,一番拼凑之下,居然整整拼出来二十万的兵马!这个数字顿时让楚王喜出望外,对着景阳道:“大司马啊,赵括也就是三十万兵马,你有二十万兵马现在,你可得顶住啊!”

景阳一拍胸脯,信心满满的说道:“臣一定顶住!”

这一刻,景阳的心中是得意的,甚至不忘记看了一旁的李园一眼。

你李园当令尹又如何?

大王还不是最信赖我景阳?

李园又不是傻瓜,当然能够感受到景阳的这个意思,当时就郁闷了一下。

但李园也不可能说什么,毕竟这也是他的选择。

带着这种郁闷的心情,李园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刚回到府邸,李园的管家就十分紧张的走上来,和李园禀报了一个消息。

李园听到之后,也是愣了好几秒,不敢置信的看着管家:“你确定?”

管家苦笑一声,道:“确定,就在密室里等您呢。”

李园收起笑容,快步走到密室之中。

在那里,一个李园的老相识笑吟吟的看着李园。

“令尹大人,汉国李斯这厢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