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在斯万家那边(8)

要参加维尔迪兰家的”小核心”、”小集团”、”小宗派”,只要满足一个条件,但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要默认它的信条,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承认当年 得到维尔迪兰夫人宠爱的那位青年钢琴家既”压倒”普朗岱,也”压倒”鲁宾斯坦①(维尔迪兰夫人说:”瓦格纳的曲子,再也不可能有人弹得象他那样好 了!”),还要承认戈达尔大夫的医道比博丹②还要高明。随便哪个”新会员”,要是维尔迪兰夫妇不能说服他承认别人家的人晚会全都跟连-阴-天那样无聊乏味的 话,那就马上要给轰将出去。在这一方面,妇女要比男人难以驯服,她们不愿抛弃从事社交活动的好奇心,不愿放弃亲自到别的沙龙去体会体会是否比这里更有意思 的意愿,而维尔迪兰夫妇感到这种探索精神,这种轻佻的邪魔可能传染开来,对这个小教会的正统教义会带来致命的打击,于是不得不把女性*”信徒”一个一个赶了 出去。

①普朗岱(1839-1934),法国钢琴家;鲁宾斯坦(1829-1894),俄国钢琴家、作曲家。
②博丹(1825-1901),法国名医。

除了大夫的年轻太太外,那年的女性*”信徒”几乎就只剩下(尽管维尔迪兰夫人本人是个有德行的人,出自一个极其富有然而门第十分低微的正统的资产阶级家 庭,但她也慢慢地跟这个家庭中断了一切联系)一个半上流社会中的人,叫做德·克雷西夫人,维尔迪兰夫人按她的小名管她叫奥黛特,说她是个”爱神”;另外还 有一个是钢琴家的姑妈,仿佛原先是个看门的门房;她们对上流社会一无所知,头脑简单,很容易就相信萨冈亲王夫人和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只能花钱去雇穷人到她们 家饭桌上去充数这种说法,也很容易就相信如果有人邀请她们到这两位贵妇人家去作客的话,这位当年的门房和这位轻佻的女人是会嗤之以鼻的。

维尔迪兰夫妇从不请旁人吃饭,他们饭桌上的客人是固定的。晚会也没有一定的节目单。年轻的钢琴家只有在”来劲儿”的时候才演奏,本来嘛,谁也不能勉强 谁,维尔迪兰先生不是常说吗:”在座的都是朋友,友情第一嘛!”如果钢琴家想演奏《女武神》中奔马那一段或者《特里斯坦》①的序曲,维尔迪兰夫人就会反 对,倒不是这音乐不中她的意,恰恰相反,那是因为它在她身上产生的效果太强烈了。”您非要我得偏头痛不可吗?您早就知道,每次他弹这个,我就得偏头痛。我 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明天当我要起床的时候,得了,晚安吧,谁也不来了!”他要是不弹琴,大家就聊天。朋友当中有那么一位,通常是他们那时宠爱的那位画 家,如同维尔迪兰先生所说:”撒出一句扯淡的话,招得大家纵声大笑。”尤其是维尔迪兰夫人,她是惯于把表达那些情绪的形象化的说法落到实处的,有一天就因 为笑得太过厉害,戈达尔大夫(当年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得不把她那脱了臼的下颌骨给托上去。①《女武神》和《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都是瓦格纳的歌 剧。

晚礼服是不许穿的,因为大家都是”亲密伙伴”,不必穿得跟被他们避之若瘟神,只是在尽可能少举办而仅仅是为了讨好那位画家或者把那位音乐家介绍给别人 时才组织的盛大晚会上邀请的那些”讨厌家伙”一样。其余的时间,大家就满足于猜猜字谜,穿着便服共进晚餐,决不让任何外人混入这个”核心”。

随着这些”伙伴们”在维尔迪兰夫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日益增长,凡是使得朋友们不能到她跟前来的事情,凡是使得他们有时不得空闲的事情,例如这一位的 母亲,那一位的业务工作,另一位的乡间别墅或者什么病痛等等,就都成了叫人讨厌、该受指责的了。要是戈达尔大夫认为应该离开餐桌回到病危的病人跟前去的 话,维尔迪兰夫人就会对他说:”又有谁知道,如果您今天晚上不去打扰他,也许对他反倒好得多;您不去,他可以好好睡一夜;明天您一早去,他的病也许已经好 了。”十二月一到,一想起她的忠实信徒们要在圣诞和元旦那两天把她”撂在家里”,她就发愁。钢琴家的姑妈要他那天一定得到她母亲家去吃晚饭。

维尔迪兰夫人厉声叫道:”如果你们元旦那天不随乡下人的习俗,不跟您的母亲在一起吃那顿晚饭,她就会死啦!”

到了复活节前的那个圣周,她的不安情绪又起来了。贝姨

“您是个大夫,是科学家,是自由思想家,您当然跟平常一样,耶稣受难日那天是要来的啰?”她在组织”核心”的第一年以坚定的口吻对戈达尔大夫说,仿佛准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不过她在等待那句答话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担心,因为他要是不来的话,她就有孤独一人的危险。

“耶稣受难日那天我是要来的……来向您告别,因为我们要到奥维涅去过复活节。”

“到奥维涅?去喂跳蚤,喂虱子,敢情是大有好处!”

沉默了一阵,她又说:

“如果您早点对我们说,我们也许会安排安排,跟你们在比较舒适的条件下一起去作这次旅行的。”

同样,要是有哪位”忠实信徒”有个朋友,或者哪位”常来的女客”有个追求者,可能会拽住他们不让他们前来的话,维尔迪兰夫妇就会说:”好吧,把您的朋 友带来吧!”他们倒是不怕女客有情人,只要她把他带到他们家来,在他们家谈情说爱,不至于因为爱他而不爱他们就行。他们会考验这位朋友,看他是不是能对维 尔迪兰夫人推心置腹,有没有可能被接纳进这个”小宗派”。如若不然,他们就会把介绍他前来的那位信徒叫到一边,请他们跟他们的朋友或情妇闹翻。反之,那 位”新来的人”也就会变成一个信徒。就这样,那一年当那位半上流社会中人对维尔迪兰先生说,她认识了一个很可爱的人,叫做斯万先生,同时暗示他很想受到他 们接待的时候,维尔迪兰先生当场就把这个请求转告他的妻子。维尔迪兰先生向来是要等他的妻子拿了主意才拿主意的,他的特殊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满足她以及她的 信徒们的一切愿望。

“德.克雷西夫人有事跟你商量。她想把她的一个朋友斯万先生介绍给你。你看怎么样?”

“嗨,对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我有什么不能答应的?您别谦虚了,我没有问您的意见,我就是要说您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既然您那么说,”奥黛特以马里沃式的故作风雅的殷勤语调答道,说着又补充一句:”您是知道的,我可不是个fishing for compliments(沽名钓誉)的人。”

“好吧,如果您的朋友讨人喜欢,那就带他来吧。”

诚然,这个”小核心”跟斯万常去的社交圈子毫无关系,而纯粹的上流社会人士也会觉得象他那样已经在上流社会里占有一个特殊地位的人,犯不上想方设法登 上维尔迪兰夫妇的家门。不过斯万是那么爱女人,打他差不多认遍了贵族阶层的女子,她们已经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把圣日耳曼区授给他的那些 归化证书(差不多也就是贵族证书)仅仅看作是本身已经没有什么价值的流通证券或者信用证,倒是可以使他有条件到外省什么小地方,巴黎什么偏僻的地区去追求 他看着漂亮的某个乡绅或者法院书记官的女儿了。当年欲念或者爱情在他身上激起的那种虚荣心,现在通过日常生活的习惯已经摆脱了,而正是这种虚荣心把他导向 那个上流社会的生活,在无聊的逸乐中浪掷了他的聪明才智,把他在艺术方面的博学用之于指导贵妇人购买绘画作品,布置她们的府邸。也正是这种虚荣心促使他在 他爱上的不相识的女子面前,显摆单是斯万这个姓氏所表达不了的帅劲儿。如果那个不相识的女子出身低微,他就越发要显摆那个劲儿。

正如一个有才气的人不怕在另一个有才气的人面前露拙一样,一个帅的人不怕一个阔老爷,而怕一个乡巴佬不领略他的帅劲儿。有世以来,人们出于虚荣而费的 心机,而说的谎话,有四分之三是对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而发的。斯万在一个公爵夫人面前朴朴实实,不修边幅,而在一个女佣人面前就要装腔作势,惟恐被她瞧不 起。

有很多人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造成的慵懒或者无可奈何的安于现状的心理,他们不去享受他们老死于其间的上流社会之外的现实生活为他们提供的乐趣,却退而 求其次,一旦对那些平庸的娱乐以及还能忍受的无聊乏味的事情习以为常,就把这些称之为乐趣。斯万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不费心思去发现跟他在一起消磨时间的女 人身上的美,却花时间去跟他一眼就觉得漂亮的女人在一起。而这些女人的美时常是相当俗气的,因为他本能地追求的体态之美跟他所喜爱的大师们所雕塑或绘出的 女子的美恰恰背道而驰。后者深沉的性*格或-阴-郁的表情使他的感官凝滞,而只要有健康、丰满而红润的肉体就足以使他的感官苏醒。

如果在旅途中遇到一个他原不该去结识的人家,而其中有一个女人在他眼里显出他从未见识过的魅力,那么,要他保持矜持态度,消除她在他身上激起的欲念, 用写信召唤一个旧情妇到身边来这种办法来替代他可能从那一位身上得到的乐趣,这在他看来就等于是在生活面前的怯懦的退让,是与不去游览这个地区,却把自己 关在卧室里眺望巴黎的景色*同样的对新的幸福的愚蠢的抛弃。他不把自己封闭在他的社会关系的圈子里,而是自己去创造,以便哪儿有个女人中他的意,就在哪儿另 起炉灶,建立基地,就象探险家随身携带的装卸自如的帐篷一样。至于不能搬动的东西,或者不能换取新的乐趣的东西,不管别人看来是如何可贵,他都弃之如敝 屣。不止一次,他跟一个公爵夫人相处多年,慢慢地激起了对方以身相许但苦于无机会满足的欲念,从而在她跟前赢得了信任,可是他却冒冒失失给她拍个电文,要 她给他去封电报,让他立即跟她的一个管家联系,原来他在乡下发现了管家的女儿–这真象是一个饿得要死的人拿一粒金刚钻换一片面包!事情过后,他也不免哑 然失笑,原来在他身上,虽然也有些难能可贵的高尚优雅之处,却也不乏粗野劲儿。再说,他属于这样一种有才气的人,他们在无所事事中度日,心想无所事事正好 给他们的聪明才智提供跟搞艺术或学习同样值得注意的对象,心想”生活”本身包含比所有小说更有意思,更富有浪漫色*彩的情景,就拿这种想法聊以自|慰,甚至作 为原谅自己的借口。至少他是这么说的,而且轻而易举地说服他社交界中最高雅的朋友们,特别是夏吕斯男爵。他常跟他讲一些妙趣横生的艳遇故事来逗他,自己也 暗自得意,说是什么有回在火车上碰到一个女的,后来把她带到家里,发现她是一位君主的妹妹,当时欧洲政治的条条脉络全都掌握在她哥哥手心底里,他自己也就 对欧洲政治了若指掌,又说什么由于情况的极端复杂,有回他能否当上一个女厨师的情夫,要由教皇选举会议来决定等等。

供斯万驱使,为他拉线搭桥的不仅有一大群他过从甚密的德高望重的太后、将军、院士,他所有的朋友也都不时收到他的来信,信上以外交手腕要求他们写封推 荐信或介绍信,而在层出不穷的桃色*事件中假借花样翻新的借口,这种手腕总是万变不离其宗,也就跟大白话一个样了。多年以后,由于他的性*格当中有别的许多方 面跟我相似而使我对它发生兴趣的时候,我时常听说,当他给我的外祖父(那时还不是我的外祖父,因为当斯万那段恋情开始从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再寻花问柳的 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写信时,我外祖父一看信封上的笔迹,就高声叫道:”嗨!斯万又有求于我了,可得小心着点!”也许是出于不信任之感,也许是出之于我 们只把一样东西送给不需要它的人的那种潜意识的心理,我的外祖父母对他提出的最容易满足的要求报之以斩钉截铁的拒绝,譬如当他提出让他们把他介绍给每个星 期天都到他们家吃晚饭的那个姑娘,而每当斯万重提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只好假装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个姑娘,其实他们整个星期都在商量该邀请谁来陪她,结果 时常是找不出任何人来,但却不跟那最乐于接受邀请的一位打个招呼。

有时候,外祖父母的朋友当中的某一对夫妇一直抱怨怎么老见不着斯万,会突然满意地宣布,说是斯万最近变得再可爱也不过了,老是跟他们在一起。这么说也许多少还有点要激起我外祖父母对他们的羡慕的意思。我外祖父不愿破坏他们的乐趣,只是瞧着我外祖母哼道:

这倒是怎样一个谜团?
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或者:
难以捉摸的幻象……
或者:
在这样的事儿当中,
最好是视而不见。

几个月之后,如果我外祖父问起斯万的一个新朋友:”斯万怎么样了?您跟他还常见面吗?”对方就会拉长了脸:”嗨!您就别再提他了!”

“我还以为你们过往很密呢……”

斯万在好几个月当中一直是我外祖母的表兄弟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在他们家吃饭。忽然有一天,他不去了,连个招呼也没打。大家还以为他病了呢,我外祖 母的表妹正要打发人去打听他的消息,忽然在厨房里发现他的一封信,是厨娘不经意夹在她帐本里的。他在信里告诉厨娘,说他就要离开巴黎,不能再来了。原来她 是他的情妇,而在跟他们家中断来往的时候,他认为只有必要通知她一个人。

如果他当时的情妇是社交界中的人,或者至少出身不太低微,处境不太特殊,不至于无法引入大雅之堂的话,那么他就会为了她而回到社交界去,但只是在她活 动或者他领她去的那个特定的轨道上运行。”今晚就别指望斯万了,”人们说,”要知道,今天是他带那个美国娘儿们上歌剧院的日子。”他为她张罗请帖,到那些 人数特别有限的沙龙去,那里有他的老朋友,有每周一次的聚餐,有牌局;每天晚上,当他把他那红棕色*的头发梳上一梳,再稍为卷一下子以后,就挑上一朵花插在 纽扣孔上,然后动身去找他的情妇,上他那小圈子里的某个女人家去一起吃饭;这时候,一想到他就要看到的那些他可以任意摆布的时髦青年们会在他所爱的女人面 前怎样对他表示钦佩和友情,他就会重新体味他原已感到厌倦的社交生活的魅力;这种生活的内容,一旦由他跟一种新的爱情结合起来,便被一个忽隐忽现的火焰所 照亮,所温暖,在他眼里变得美好而可贵。

这样的私通,这样的调情,每一次都是当斯万看到一张一眼就觉得迷人的脸,或是一个一眼就觉得迷人的身子时,油然而生的梦想,或是完全或部分成为现实, 可是有一天,当他在剧场里被一位往日的朋友介绍给奥黛特.德.克雷西的时候,事情就不一样了。这位朋友曾经对他说过,这个女的真是令人销魂,他也许可以跟 她搞出点什么名堂,不过事情要比看起来难得多,所以把她介绍给他也就是帮了他一个大忙。在斯万看来,她当然不是不美,不过那是一种他不感兴趣的美,激不起 他的任何情|欲,甚至还引起他某种生理的反感;他觉得她是这样一种女人,每个人都可以举出几个样本来,每个人举的又都不同样,她们都是我们的感官所要求的那 种类型的反面人物。要想中他的意,她的轮廓未免太鲜明突出,皮肤未免太纤细,颧骨未免太高,脸蛋未免太瘦长。她的眼睛倒是好看,但是大得仿佛在自身的重量 下往下低垂,压着脸上的其余部分,使她总显得身子不舒服或者情绪不佳。在剧场那次相识以后不久,她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请他允许她来看看她极感兴趣的他的收 藏,她说她”虽然无知,却对美的东西颇为爱好”,她设想他在家中”一杯清茶,满屋图书,一定非常舒适”,而等到她登门拜访以后,对他的了解就会更进一步, 却也不掩饰她的惊讶,说他住的那个区不免有点寒碜,而”他是那么smart(帅),这个区与他实在太不般配了”。他后来让她去了,在分手的时候,她说她十 分高兴能来拜访,遗憾的是呆的时间那么短促,说他给她留下的印象跟她认识的别的人都不一样,仿佛他们两人之间可以建立一点罗曼蒂克的联系;斯万听到这里微 微一笑。他已经接近看破一切的岁数,懂得满足于为爱的乐趣而爱,并不太要求对方的爱;但是这种心心相印虽然已经不再象年轻的时候那样是爱情必然追求的目 标,却依然还跟一些概念联系得如此紧密,还可能在爱情没有萌发之前成为产生爱情的根源。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渴望占有他所爱的女子的心,到了后来,只要你感觉 到一个女子心上有你,就足以使你对她产生爱情。就这样,到了一定的岁数,由于你在爱情中追求的主要是一种主观的乐趣,你就会觉得对女性*之美的爱好应该在爱 情中起最大的作用,这时即使最初没有任何欲念的因素,爱情也会油然而生,但这是纯生理的爱。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一个人已经多次被爱神之箭射中,爱情就不再 在他惊诧和消沉的心面前,完全按它自己的不为我们所知又是无可抗拒的规律来运行了。我们也出来插上一手,用我们的记忆,用我们的主意来歪曲它。当我们看到 爱情的一个征候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就会臆造出其他好些征候。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爱情之曲,一字一句都铭刻在心,那就用不着一个女子唱出曲中的充满了对 她的美的赞赏之情的第一句才能想起全曲。而如果她从曲子的中间开始–说什么两人心心相印,双方离了对方生活就失去意义等等–我们就会在应该接碴的地 方,立刻参加跟对方的合唱。

奥黛特.德.克雷西又去拜访斯万,以后的访问愈来愈频繁;每一次访问都使他重温在重逢时的失望之感:她那张面孔,他在两次相会的间隔中已经把它的特征 差不多忘了,在印象里既不那么富有表情,也不那么暗淡无光(尽管她还年轻);当她跟他谈话的时候,他因她的美并不是他自然而然地偏爱的那种美而感到遗憾。 再说,奥黛特的脸显得比实际上更瘦削更凸出,因为她的前额和面颊上部比较扁平,盖着一片当年时兴的前刘海,底下衬着假发卷,蓬松的发绺一直盖到耳边;至于 她那长得绝妙的身材,很难看出它的完整性*(那是由于当时时装式样的关系,虽然她是巴黎衣服穿得最讲究的妇女之一),因为她的胸衣凸成弧形,象是遮盖着一个 假想中的腹部,下缘突然收缩,底下就是鼓得跟气球一样的双层裙子,使得她这个人看来仿佛是由互不相关的几截拼凑而成的;而裙边、荷叶边和坎肩又都一一自成 体系,根据设计者的心血来潮或料子的软硬,或者紧贴着它们跟缎带的结子、花边的褶裥、垂直的蓬边相连的线条;或者紧贴着胸衣底下的鲸须片撑架,不管怎样, 跟穿在衣服里的人是毫不合体的。衣服上的这些小装饰时而紧贴着她的身体,时而空空荡荡,这就决定她时而显得耸肩缩脖,时而象是深陷在衣服之中。

但是,当奥黛特走了以后,斯万想起她曾对他说过,她觉得每次在等待他答应她再来之前这段时间是过得多么的慢的时候,就不免微微一笑;他想起有次她请他 不要让她等待过久的时候的那副焦急不安,腼腆羞涩的神色*,还有她当时注视着他的那副带着胆怯的恳求的眼神,却使她在插在带有黑天鹅绒的飘带的白圆草帽上的 纸蝴蝶花束下,显得非常动人。她也曾说过:”您就不能上我家去喝杯茶吗?”他借口正在进行关于弗美尔①的研究,其实他已经中辍多年了。”我知道我是什么也 干不了的,”她答道,”在您这样的大学问家跟前,我是微不足道的。在你们这些学者面前,我是井底之蛙。不过我还是非常想学习,想知道这些东西,想有人把我 领进门。博览群书,埋头在故纸堆里,该多有意思!”她说话时那副自满的神气就跟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说她不怕脏,乐于干些象”亲自下厨”做菜这样的脏活时一 样。”您也许会笑话我;阻碍您去看我的那个画家(她指的是弗美尔),我可从来没有听人说起过;他还活着吗?我能在巴黎见到他的作品吗?我很想了解一下您所 爱的东西,很想猜一猜您这辛勤劳动的脑门里面装的是什么,您这永远在思考着的脑子里装的又是什么。要是能参预您的工作,那该是多美好的梦想啊!”他表示歉 意,说他怕再结新交–出于对女人的礼貌,他当时说的是怕再遭一次不幸。”您怕堕入情网?真有意思,我可是求之不得,我都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求得一个寄 托感情的对象,”她在说这话时的语气是那么自然,那么令人信服,连他也被感动了。

①弗美尔(1632-1675):荷兰风俗画家,亦作肖像及风景。

“您多半是为了哪个女的吃过苦头,就以为所有的女人都跟她一样。她没有能了解您;您是这样一个不同凡响的人。您的这种气质,我一眼看了就喜欢,我马上就充分感觉到您与众不同。”

“再说您哪,”他说,”我对女人还是非常了解的。您一定也有许多事儿要做,没有多少闲工夫的。”

“我?我从来也没有什么事儿要做!我总是有空的,您要找我,我总是有空奉陪的。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随便什么时候,您都可以来看我。如果您给我个信, 我总是乐于来的。您同意吗?您要是能让我把您介绍给维尔迪兰夫人,那我就太高兴了,我是每天晚上都上她家去的。您想想,要是能在那里见到您,想到您是为了 我而去的,那该多好!”

当然,当他独自一人的时候,象这样回味他们的谈话,象这样想起了她的时候,他自然会把她的形象跟他在带有浪漫色*彩的遐想中想起的别的许多女人的形象并 列起来;然而,假如由于某一个偶然情况(或者甚至不需要这个偶然情况,因为当脑子里的一个潜在的心理状态突然冒头的时候,这时出现的情况可能对这个心理状 态起不了任何作用),奥黛特.德.克雷西的形象居然占据了他的一切遐想,假如他的一切遐想已经跟对她的回忆密不可分,那么她体态上的缺陷就不再具有任何重 要性*,她的体态是否比别人的更合斯万的口味也就无关紧要,因为一旦成了他所爱的人的身子,它从此就是唯一能给他带来欢乐或痛苦的身子了。

我的外祖父正好认识维尔迪兰一家,他现存的朋友当中哪一个也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他当时已经跟他称之为”小维尔迪兰”的那一位完全断绝了来往,认为他虽 然还有百万家财,却已经沦为放荡不羁的败类了。有一天,他收到斯万一封信,问他能否把他介绍给维尔迪兰一家。外祖父叫了起来:”可得小心!可得小心!我一 点也不觉得奇怪,斯万准是会走上这条道的。真是好地方!首先,我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因为我已经不认识这位先生了。再说,这事儿准跟女人有关系,我可不愿意 牵扯进去。好嘛,斯万要跟小维尔迪兰那一伙泡在一起,咱们可有好戏看了。”

外祖父给了否定的答复,只好由奥黛特亲自把斯万领到维尔迪兰家去了。

斯万第一次去的那天,维尔迪兰夫妇饭桌上有戈达尔大夫夫妇、年轻的钢琴家和他的姑妈,还有当时得宠的那个画家;那天晚会上另外还去了几个忠实信徒。

戈达尔大夫从来也拿不准该用什么口吻来回答别人的话,也弄不清对方究竟是开玩笑还是一本正经。他随时准备端出一副笑容,作出一个随机应变、昙花一现的 微笑,又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狡黠,万一对方说的是句玩笑话,也可免遭头脑过分简单之讥。由于他对对方的意图可能猜得不透,所以他不敢让他的微笑在脸上明确表 现出来,总是显出一点犹疑不决,使人一眼就看出他是想提又不敢提”您这话可是当真?”这么一个问题。他对在大街上,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怎样的言谈举 止,也不比在沙龙中更有把握;他对行人、车马、所发生的事情总是报之以带有狡黠意味的微笑,这个微笑谈他免遭举止失宜之讥,因为如果他的态度不合时宜,这 个微笑就可以表示他早知如此,而他之所以采取这种态度,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而在他觉得可以明白提出问题的一切事情上,大夫是不惜作出一切努力来增长知识,缩小他所不知道的事物的范围的。

因此,他就遵照他那有远见卓识的母亲在他离开外省时给他的教导,每碰到有不知道的成语或者专有名词时,总要查找资料,把它弄个明白。

说到成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查考,因为他有时以为一个成语还有什么更明确的意义,总想弄清他最常听到的那些成语的精确含义,譬如什么 Labeautédudiable(青春美)、dusangbleu(贵族名门)、uneviedebaDtondechaise(放荡不羁的生活)、 lequarxd’heuredeRabelais(囊中如洗、捉襟见肘的时刻)、eDleprincedesélégances(衣着华丽)、 donnercarteblanche(授以全权)、eDtreréeduitàquia(哑口无言)之类,还要弄清在怎样的情况下他可以拿来使用。要是 没有成语可用,他就会用学来的一些双关语或者谐音词。当他听人在他面前提到新的人名的时候,他就满足于以带来疑问色*彩的语调重复一下,心想这么一来就可以 套出对方作出一番解释。

他自以为对什么都能分析批判一番,其实这种批判精神他根本是欠缺的。有教养的人施恩于人却说得仿佛是他欠了对方的情(当然也不希望他当真相信),这种 心思在戈达尔身上就是白费,他把所听到的话全按字面来理解。不管维尔迪兰夫人对他是怎样盲目地偏爱,虽然她依然觉得他很机灵,可是有次请他进包厢看萨拉· 贝尔纳①的演出时,就闹过一次笑话。她很客气地说:”大夫,您惠顾光临,真是太好了,特别是我相信您一定常听萨拉·贝尔纳的戏;不过咱们的包厢离舞台也许 太近了点儿,”而戈达尔大夫在步入包厢时嘴边挂着一丝微笑(准备根据权威人士是否跟他讲这剧的价值或保持下去或收敛起来)答道:”这个包厢敢情离舞台太 近,而且现在大家对萨拉·贝尔纳已经有点厌倦了。不过您既然表示了要我来的愿望,对我来说,您的愿望就是命令。能为您效这么点劳,我实在太高兴了。您这么 好,我怎能拂您的意呢?”这时候,维尔迪兰夫人也终于恼了。大夫接着又说:”萨拉·贝尔纳真是金嗓子,是不是?好些人写文章说她演起戏来十分卖力,真是满 座生辉。这话说得好,是不是?”他原以为维尔迪兰夫人要夸他几句的,可是碰了一鼻子灰。

①萨拉·贝尔纳(1844-1923):法国名噪一时的杰出女演员。

“我看哪,”维尔迪兰夫人后来对她丈夫说:”咱们不该那么谦虚,把咱们送给大夫的东西的价值说得那么低。他是个科学家,不通人情世故。他不识货,咱们怎么说,他就真以为是那么回事。”

“我一直不敢跟你说,”维尔迪兰先生答道,”我早就看出来了。”

到了元旦,维尔迪兰先生就不送戈达尔大夫一颗值三千法朗的红宝石而说价值无几,而是买了一颗只值三百法郎的假宝石,却说是无价之宝。

当维尔迪兰夫人宣布斯万先生晚上要来的时候,大夫大吃一惊,高声叫道:”斯万?”那话音简直有点近乎粗暴了,因为这位老兄总是自以为料事如神,对于小 小不然的新闻也比谁都感到意外。看到没人搭理,他真是急不可耐,吼了起来:”斯万?斯万是谁?”等到维尔迪兰夫人说:”不就是奥黛特提起过的她的那位朋友 吗?”他这才平静下来,直说:”噢!好,好!”至于那位画家,他很高兴看到斯万给领进维尔迪兰夫人的家门,因为他猜想他已经爱上了奥黛特,而他自己是乐于 促成好事的。”再也没有比做媒更有意思的了,”他跟戈达尔大夫咬咬耳朵,”我已经做成多起了,甚至是在女人跟女人之间。”

当奥黛特跟维尔迪兰夫妇说斯万很”帅”的时候,他们还担心他是一个”讨厌家伙”呢。哪知道他给他们的印象好极了;他们不晓得,这是由于他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会的缘故。

跟那些哪怕是聪明过人然而从来没有厕身社交界的人比起来,他多少具有进出过社交界的人士的一个优点,那就是不再由于一心要想进去,或者由于毫无根据的 反感而歪曲它的形象,把它看成无足轻重。进出过社交界的人士,他们的风度中摆脱一切冒充风雅的成分,摆脱了显得过分亲切的担心,呈现出潇洒自如,一举手一 投足都显得优美,仿佛四肢灵活,做出的姿势恰如他们所愿,而身体的其余部分不会做出任何不合时宜的笨拙动作。社交界人士在向别人介绍给他们的不相识的年轻 人优雅地伸出手来,或者是向别人为之介绍的一位大使不卑不亢地躬身时,那简直是一种基本的体操动作,在不知不觉之间,渗透到了斯万的整个社交生活中,因此 当他面对象维尔迪兰夫妇和他们的朋友这些地位比他低下的人们时,本能地表示出一种殷勤,主动接近他们,而这在他们看来,一个”讨厌家伙”是绝不会如此的。 他对戈达尔大夫表示了片刻的冷淡:眼看这位大夫在他们两人还没有交谈以前就向他眯了眯眼,莫测高深地微微一笑(戈达尔管这种鬼脸叫”要来的都来吧”),斯 万以为大夫多半曾经在哪个烟花场中见过他,可他自己极少涉足那种地方,也从来没有沉溺于花天洒地之中。斯万一想这个联想有点不雅,特别是在奥黛特面前,她 可能会对他产生不良的好印象,因此赶紧敛容。不过当他得悉在他身边的那位妇女就是戈达尔太太时,他心想她的丈夫是那样年轻。不至于在他妻子面前暗示那样的 游乐,对大夫那种狡黠的神情也就不再作刚才那样的解释了。画家马上就邀请斯万跟奥黛特一起去参观他的画室,斯万觉得他这个人挺可爱的。”也许您得到的盛情 款待比我当年还有过之呢,”维尔迪兰夫人以假装生气的口吻说,”他会把戈达尔的画像给您看的(这是她向画家订的货)。”她又提醒画家:”比施大师(’大师 ‘是她对画家的戏称),您可记着点儿,眼神要画得美,眼角要画得细巧逗人。您不是不知道,我要的主要是他的微笑,我请您画的是他微笑的肖像。”她认为她最 后这句话说得十分巧妙,又高声重复一遍,让很多客人都能听见,甚至为此随便找出一个借口,让几个客人往她身边靠拢一些。斯万要求结识所有的人,甚至包括维 尔迪兰家的一个老朋友,叫萨尼埃特的,他有广博的文献知识,拥有巨资,门第显赫,这些条件本该使他赢得尊敬,却由于他腼腆朴实,心地善良而丧失了。他说话 的时候含含糊糊,然而这种含糊并不令人讨厌,因为它并不体现语言上的缺陷而是体现他的心灵,表明他依然还保持着纯真的童心。有些辅音他发不好,说明有些刺 耳的话他是讲不出口的。当斯万请维尔迪兰夫人把他介绍给萨尼埃特先生的时候,请她把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颠倒过来;维尔迪兰夫人果然说道:”斯万先生,请允许 我把我们的朋友萨尼埃特介绍给您,”把”我们的朋友萨尼埃特”和”您”特别加重。斯万这就在萨尼埃特心中激起了一股暖流,可是维尔迪兰夫妇却从未向斯万透 露过这点消息,因为他们多少有点讨厌萨尼埃特,不愿为他介绍朋友。而与此相反,当斯万恳切要求他们为他介绍钢琴家的姑妈时,他们就万分感动。这位姑妈总是 穿着黑色*的衣服,因为她觉得女人穿黑衣服好看,而且更加高雅;她脸色*特别红润,就象刚吃过饭一样。她恭恭敬敬地向斯万哈了哈腰,马上又庄严地挺起身来。她 所受的教育不多,又怕在语言上出错,因此发音故意含糊,心想万一说漏了嘴,也可以由于发音含糊而蒙混过去,不致被人家确切地辨认出来,结果她讲的话只是一 片难以听清的沙哑声,难得冒出几个她确有把握的字眼。斯万心想可以在跟维尔迪兰先生谈话的时候,把她稍为讽刺一下,不料引起了对方的不快。

“她这个人可好极了!”他答道,”不错,她才貌并不惊人,这我同意;可是我敢向您担保,当您同她谈话的时候,她可是很讨人喜欢的。”

“这我毫不怀疑,”斯万赶紧让步,又说,”我刚才的意思只是说我并不觉得她’超群出众’(他把这四个字特别强调),并不是对她不表赞赏。”

“还有让您吃惊的呢,”维尔迪兰先生说,”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您从没有听过她侄子的演奏?那可是妙极了,大夫,您说是不是?斯万先生,您要我请他弹点什么吗?”

“那可是不胜荣幸之至……”斯万正要往下讲,大夫跟他做了个鬼脸,把他的话头打断。敢情大夫记得,在普通的会话里用强调语气,用庄严的形式,已经过 时,所以一听到有人一本正经地用一个庄严的字眼(例如刚才的”荣幸”),就觉得说话的人有一副学究气。而如果这个字眼碰巧又在他所称之为陈词滥调之列,那 就不管它是如何常用,大夫就认为这个句子必然滑稽可笑,赶紧自己接上碴,用上一句他以为对方想要讲的套话,其实对方连想都不曾想到。

“法兰西不胜荣幸之至!”他高举双臂,狡黠地高声大叫。

维尔迪兰先生忍不住笑了起来。高老头

“那几位先生在笑什么呢?看起来你们那个角落里全都是乐天派,”维尔迪兰夫人高声叫道。她又象孩子撒娇似地补了一句:”我一个人呆在这里受罚,你们难道还以为我挺高兴吗!”

维尔迪兰夫人坐在一把打了蜡的瑞典式松木高椅子上,这是瑞典一位提琴家送给她的,虽然看起来象张板凳,跟周围古色*古香的精美家具毫不相称,可是她还是 把它保留下来;她的忠实信徒们不时给她送的礼品,她摆在外面,好让馈赠者认出时心里高兴。她也曾劝他们只送花和糖果,这些东西是不能长久保存的;可是说也 没用,结果她家里慢慢地就堆满了脚炉、椅垫、挂钟、屏风、气压计、瓷花瓶,重复冗杂,杂乱无章。

她坐在她那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兴致勃勃地参加她的信徒们的谈话,为他们开的玩笑而心花怒放,不过自从那次笑得下颌骨都脱了臼以后,就再也不敢当真放声大 笑,而代之以一个手势,表示她笑得连眼泪都流出来了,这就既不费力又无危险。要是哪位常客对某个”讨厌家伙”,或者对某个原是常客后来被打成”讨厌家伙” 的人说上一句俏皮话,维尔迪兰夫人就会发出一声尖叫,把她那双已经开始蒙上一层白内障的小鸟似的眼睛紧闭,突然用双手将脸捂上,严密得什么也看不见,仿佛 面前出现了什么猥亵的场面或者是要闪避一个致命的打击似的;她装出正在竭力憋着不笑出来,简直象是如果笑将起来,就会笑得昏死过去似的。维尔迪兰先生一直 自以为跟他妻子一样和蔼可亲,可当真开怀大笑,马上就笑得喘不过气来,跟他妻子那位经久不息的假笑这种高招相比,真是望尘莫及,自愧不如,这是他最难过的 一件事。维尔迪兰夫人则为她的信徒们的兴高采烈而飘飘然,为友好情谊,恶意中伤和斩钉截铁的断言所陶醉,她象一只吃了在热洒中泡过的食料的鸟,栖息在她那 张高椅子上,为这充满着友情的气氛而抽噎。

维尔迪兰先生请斯万允许他点上烟斗(”在这里的都是朋友,不必拘礼”),再请年轻的艺术家坐上琴凳。

“不,不,别麻烦他,他到这里不是来受折磨的,”维尔迪兰夫人高声叫道,”谁要折磨他,我可不答应。”

“可这怎么叫麻烦他呢?”维尔迪兰先生说,”我们发现的那个升F调奏鸣曲,斯万先生也许还没有听过;他可以为我们弹弹那首为钢琴改编的曲子。”

“啊!不,不,别弹我的那首奏鸣曲!”维尔迪兰夫人叫道,”我可不想跟上次那样,哭得得了鼻炎,外带颜面神经痛;谢谢了,我可不想再来一次;你们都是一片好意,可是该卧床一星期的不是你们!”

这样一场小戏,每当钢琴家要演奏时总要演出一番,却总跟首次上演一样,观众都乐于观看,仿佛它说明女主人是何等独出心裁,她对音乐又是何等敏感。聚在 她身边的人赶紧招呼在远处吸烟或者打牌的人,让他们往前靠靠,示意就要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还象在国会辩论时的关键时刻中那样,嚷道:”听着,听着!” 到了第二天,他们还直为没有到场的人惋惜,说头天那场小戏演得比平常还有意思。”好吧!好吧!”维尔迪兰先生说,”他就只弹行板吧!”

“只弹行板!你这是什么话?”维尔迪兰夫人高声叫道,”弄得我浑身瘫软的正是这段行板。你这位先生真是妙不可言!这不就等于说在《第九》里只听终曲,在《大师》①里只听序曲一样吗?”

①《第九》指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大师》指瓦格纳的歌剧《歌唱大师》。

戈达尔大夫还是劝维尔迪兰夫人让钢琴家演奏,倒不是说他认为音乐在她身上产生的激动是假装出来的,因为他知道她有些神经衰弱的症状,而是因为许多大夫 都有这样一种习惯,当他们参加一个社交活动(他们认为它的成功与否更关重要),而他们奉劝暂时忘掉消化不良或者头痛的那个人又是这个活动的关键人物时,马 上就把疾病的严重性*说得缓和一些。

“您今天是不会闹病的,”他对她说,一面向她递眼色*示意,”再说,如果您闹病了,我们也会照料您的。”

“真的?”维尔迪兰夫人答道,仿佛在这样的盛情所展现的希望面前,只好退让了。也许同时也因为,当她说她会病倒的时候,有时是忘了这是一句谎话,是一 种病态心理。而病人时常不愿意为了少发病而处处小心提防,很容易相信他们可以不受惩罚地做他们高兴做而常常因此而得病的事情,只要能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一个 强者手里,自己不必费力,就可以凭一句话或者一颗药丸而复原就行了。

奥黛特已经走到钢琴旁边的一张毛毯面子的沙发跟前,坐了下来。

“这是我的安乐窝,”她对维尔迪兰夫人说。

维乐迪兰夫人看到斯万坐在一把椅子上,就请他站起来:”您在那里不舒服,您还是坐到奥黛特身边来吧。奥黛特,您能腾点地方给斯万先生吗?”

“多漂亮的博韦毛毯,”斯万在坐下以前说,他竭力要显得亲切。

“啊!您欣赏我的沙发,我真高兴,”维尔迪兰夫人答道,”您如果还想看到一张跟这张同样好看的沙发,那我就劝您趁早打消这个念头。这种款式的沙发,他 们从来就没有做过第二张。那些小椅子也都是珍品。您一会儿可以去看看。每一个青铜铸件都是跟椅子上的图形相配的;如果您有意看一看,您既能学到东西,又能 得到享受,准能感到没有白费时光。您请看看这椅子的镶边,那’熊与葡萄’红底上的小葡萄藤,画得多好!您说呢?我说他们画画可真有一手!这葡萄是不是叫人 馋涎欲滴?我丈夫硬说我不喜欢吃水果,因为我吃得没有他多。其实不然,我比你们诸位都贪吃,只不过我不想把水果吃进嘴里,我要用眼睛欣赏。你们笑什么?你 们可以问问大夫,他可以告诉你们,葡萄是我的泻药。有人用枫丹白露的白葡萄治病,我是拿这博韦罩毯治病。斯万先生,您走以前一定要摸摸椅子背上的青铜铸件 是不是又细又光?不要紧,您尽管用手摸好了。”

“好嘛!维尔迪兰夫人要摸青铜铸件,”画家说,”我们今晚就听不成音乐了。”

“您住嘴,您这个坏坯!”她又转过身来对斯万说,我们女人哪,连一点最起码的快感都不让享受。这世上有谁的皮肉有这么细!想当年维尔迪兰先生对我醋劲儿挺大,唯恐失去我的时候–得了,别打断我的话,你可别说你从来没有吃过醋……”

“我可什么也没说。大夫,我请您作证,我说什么没有?”

斯万出于礼貌,还在抚摩那些青铜铸件,不敢马上撒手。

“得了,您往后再抚摩吧;现在到了别人爱抚您,让您一饱耳福的时候了;我想您准会喜欢的;就是这位年轻人来承担这项任务。”

等到钢琴家演奏完毕,斯万对他就比对在座的任何人都更亲切了。这是什么道理?

原来头年他在一次晚会上听人用钢琴和小提琴演奏了一部作品。起初,他只体会到这两种乐器发出的物质性*的音质。而当他在小提琴纤细、顶强、充实、左右全 局的琴弦声中,忽然发现那钢琴声正在试图逐渐上升,化为激荡的流水,绚丽多彩而浑然一体,平展坦荡而又象被月色*抚慰宽解的蓝色*海洋那样荡漾,心里感到极大 的乐趣。在某一个时刻,他自己也不能清楚地辨认出一个轮廓,也叫不上使他喜欢的东西到底叫什么名字,反正是突然感到着了迷。他就努力回忆刚才那个乐句或者 和弦(他自己也说不清);这个乐句或者和弦就跟夜晚弥漫在潮湿的空气中的某些玫瑰花的香气打开我们的鼻孔一样,使他的心扉更加敞开。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这 是什么乐曲,所以他得到的印象是如此模糊,一种也许正是真正的纯粹音乐的印象,是局限于这个范围,完全别具一格,不能归之于任何别的种类的印象。这样一种 印象,在一刹那间,可以说是”无物质的”印象。当然这时我们听到的音符,按照它们的音高和时值,会在我们的眼前笼罩或大或小的空间,描画出错综复杂的阿拉 伯式的图案,给我们以广袤或纤小,稳定或反复无常的感觉。然而这些感觉在我们心中还没有牢固地形成,还不是以会被紧接而来的,甚至是同时发出的音符所激起 的感觉淹没以前,就已经消逝了。而这种印象却还会继续以它的流动不定,以它的”淡入或淡出”,掩盖那些不时冒出、难以区别、转瞬即逝、只能由它们在我们身 上产生的特殊的快感才得以辨认的,无法形容、无法记忆、无法命名、不可名状的主题–即使我们的记忆,象一个在汹涌的波涛中砌造一个建筑物的牢固的基础的 工人一样,能为我们提供那些逃遁的乐句的仿制品,却无法使我们能把它们跟随之而来的乐句加以比较,加以区别。就这样,当斯万感觉到的那个甘美的印象刚一消 失,他的记忆就立即为他提供了一个记录,然而那是既不完全又难持久的记录;但当乐曲仍在继续时,他毕竟得以向这记录投上一瞥,所以当这同一个印象突然再次 出现时,它就不再是不可捕捉的了。他可以捉摸这个印象的广度,捉摸与它对称的改编乐句,捉摸它的记谱法,捉摸它的表现力;他面前的这个东西就不再是纯音乐 的东西,而是帮助他记住这音乐的图案、建筑物和思想了。这时候,他就能清楚地辨认出那个在片刻之间在音响之波中升腾而起的乐句。它立刻唤起他一些奇妙的快 感,他感到这是除了这个乐句以外任何别的东西都不可能给予他的,因此对它产生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喜爱。

这个乐句以缓慢的节奏把他领到这里,把他领到那里,把他领向一个崇高、难以理解,然而又是明确存在的幸福。突然间,正当这个乐句把他领到一个地方,而 他在休息片刻后正准备随它继续前进时,它却猛地变换方向,以速度更快的细碎、凄然、温和而无休止的运动,把他带向新的境界,随即又消逝了。他热切地祈望着 第三次再见到它。而它果然又重现了,然而并没有对他作出什么更明确的启示,在他身上激起的快感也没有以前那样深刻。可是当他回到家里,他却需要它:他仿佛 成了这样一个人,他在马路上瞥见的一个过路的女子在他的生活中注入了一种崭新的美的形象,这个形象强化了他自己的感情,可他是否还能重逢他已经爱上但却连 姓名都还不知道的那个人,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对这个乐句的爱仿佛在一瞬间在斯万身上产生了恢复已经失去了的青春的可能性*。很久以末,他就弃绝了把生活跟一个理想结合起来的念头,只把它局限于追求 日常乐趣的满足,而他认为–虽然没有正式地对自己这样说–这种情况到死也不会改变了;更进一步,他既然再也不会感到头脑里有什么崇尚的思想,于是就连 天下是否有这样的思想存在也不再相信,虽然他还不能完全予以否定。因此,他就养成了逃避存在于琐碎不足道的思想之中的习惯,也就不再去追究事物的原委。同 样,他也不再自问是否再参加社交生活,但却确信如果接受邀请就应该应邀前往,而如果临时不能赴约,就应该给主人留张名片;同样在谈话中间他竭力不对任何事 物畅谈由衷的见解,只是提供一些本身能多少说明问题,而他自己无需倾其所知的细节。他对菜肴的烹调方法,对某个画家的生卒年代,对他的作品的标题却是了如 指掌。有时,他情不自禁地对某一作品,对某种人生观发表见解,但语含讽刺,仿佛他对自己所说的话也并不完全赞同。然而,就象某些多病的人到了一个新的地 方,接受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身体上莫明其妙地自发出现一种新的变化,就仿佛觉得自己的病大为减轻,因而开始看到今后有过与前完全不同的生活的可能性*一样, 斯万这一回也通过对他所听到的那个乐句的回忆,通过他为了看一看是否还能发现这个乐句而请人演奏的某些协奏曲,在他自己身上发现了以前不再相信的一个看不 见的现实;此外,仿佛音乐对他那干涸的心有一种治疗的作用似的,他也重新产生了把生活奉献给某一目标的愿望,甚至是力量。然而,他没能弄清他那晚听的那部 作品出于谁手,也没能找到那部作品,结果也就把它忘了。他倒是在那个星期里碰到了那天跟他一起参加那个晚会的几个人,问过他们;可是好几个人都是在演奏完 了才到的,或者没有到演奏就已早退;有几个人在演奏时倒是在场,不过在另外一个角落里聊天,另外有几个人倒是听了,可是也是听而不闻。至于晚会的主人,他 们只知道这是一部新作品,是他们约请的音乐家们自己提出要演奏的,而这些音乐家到外地巡回演出了。斯万有一些音乐界的朋友,可是他尽管记得起这乐句使他产 生的无法表达的特殊的乐趣,尽管眼前能看到这个乐句描绘出来的形象,却不能把它哼给他们听听。后来,他也就不再去想它了。

而今晚在维尔迪兰夫人家,年轻的钢琴家刚开始弹了几分钟,斯万忽然在一个延续两小节的高音之后,看到他所爱的那个轻盈的、芬芳的乐句从这拖长的、象一 块为了掩盖它的诞生的神秘而悬起的有声之幕那样的音响中飘逸而出,向他款款接近,被他认了出来–这就是那个长期隐秘、细声细气、脱颖而出的乐句。这个乐 句是如此不同凡响,它的魅力是如此独一无二,任何别的魅力都无法替代,对斯万来说,就好比在一个朋友家中的客厅里突然遇到他曾在马路上赞赏不已,以为永远 也不能再见的一个女人一样。最后,这个不倦的指路明灯式的乐句随着它芳香的细流飘向远方,在斯万的脸上留下了他微笑的痕迹。这次他可以打听这个不相识的人 的姓名了,原来这是凡德伊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的平板。他把它记住,从此就可以在家里随时重温,研究它的音乐语言,掌握它的秘密了。

因此,当钢琴家演奏刚完毕,斯万就走到他跟前,向他致谢,那种热烈劲儿,维尔迪兰夫人看了十分高兴。

“这是何等的魅力!”她对斯万说,”小伙子对这个奏鸣曲理解得十分透彻,是不是?您从来没有想到钢琴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吧!说真的,那里面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钢琴声。每次听的时候,我都以为是听一支管弦乐队在演奏。甚至比管弦乐队奏得还美,还完整。”

青年钢琴家躬了躬身,面带微笑,一板一眼地说,仿佛是在念一句警句似的:

“您太过奖了。”

维尔迪兰夫人对她的丈夫说:”来,来,给他来杯桔子水。他该得这份奖赏。”斯万则对奥黛特叙说他爱上那句乐句的经过。这时候维尔迪兰夫人说道:”哎, 奥黛特,看样子他在跟您讲什么知心话呢!”奥黛特答道:”对了,是知心话。”斯万很欣赏她的直爽。他接着打听凡德伊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作品,这部奏鸣曲 是什么时期写的,他当时写那个乐句的时候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是他特别要弄清楚的。

当斯万说这个奏鸣曲真美的时候,维尔迪兰夫人高声叫道:”您说得不错,它真美!您不该说您原来不知道这首奏鸣曲,您没有权利不知道这首奏鸣曲。”画家 接碴说:”啊,是啊,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这当然不是什么大路货,不是什么’通俗作品’,这是对我们这些懂艺术的人能产生强烈印象的作品。”所有这些人 全都自诩能欣赏这个音乐家,可是他们全都从来没有向他们自己提出斯万刚才那些问题,因此谁也答不上来。

甚至当斯万就他心爱的那个乐句发表一两点见解的时候,维尔迪兰夫人却答道:”嗨,您说逗不逗?我可从来没有注意到;我呀,我不喜欢欢毛求疵,不喜欢过 问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这里的人谁也不喜欢费工夫去钻牛角尖,我们家可没有这样的毛病。”这时候戈达尔大夫张着大嘴以赞赏的眼光注视着她,满腔热情地听她 一口气说出那么多的成语。他跟他的太太都有某些出身低微的平民百姓的那种世故,对他们回到家里相互承认并不懂得的音乐作品以及比施”大师”的绘画,都避免 发表意见,也不假装能够欣赏。广大群众只能从他们已经慢慢地接受了的那种艺术当中的老一套的东西里领略大自然的魅力、美和形象,而有独创性*的艺术却正在抛 弃这些老一套的东西,所以作为广大群众在这方面的代表,戈达尔夫妇既不能在凡德伊的奏鸣曲中,也不能在那位画家的肖像画中发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的和谐和绘 画之美。钢琴家演奏的时候,他们觉得他是在钢琴上随便弹上几个音符,这是他们已经习惯的形式所无法联系起来的,而画家只是在画布上随意抹上点颜色*而已。当 他们在画布上辨认出一个人形时,他们也觉得它笨拙俗气,也就是说,缺乏他们用来观察路上的行人的那个习惯画法所显示的优美,也觉得它不真实,仿佛比施先生 不懂得一个人的肩膀是怎么长的,也不知道女人的头发是不会长成淡紫色*的。

信徒们散开了,大夫感到这是一个好机会,正当维尔迪兰夫人就凡德伊的奏鸣曲讲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就象刚学游泳的人挑选没有太多人瞧着他的时候才跳下水一样,突然下定决心叫道:”是啊,这就是一个所谓diprimocartello(第一流)的音乐家!”

斯万就只打听出凡德伊这首奏鸣曲是最近发表的,在一个思想很先进的音乐派别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而广大群众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我倒是认识一个叫凡德伊的人,”斯万说。他想到的是我外祖母的妹妹们的钢琴教师。

“也许就是他?”维尔迪兰夫人叫道。幻灭

“啊,不!”斯万笑着答道,”如果您见过他,您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

“可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嘛!”大夫说。

“也许是他的一个亲戚,”斯万又说,”说起来也真够惨的,一个天才竟会是一个老傻瓜的堂兄弟。果然如此,我就情愿受一切折磨,也要让这老傻瓜把我介绍给奏鸣曲的作者。先得接受去找这老傻瓜的折磨,真是件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