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本里,女主角是太后身边的大宫女。时常借着太后关心溥仪的机会,给溥仪讲一些外面的局势。
胤祺当时看《咸鱼太子妃》时还糊里糊涂,看这本的时候才闹明白。这些书中的女主角之所以知道那么多事情,是因为她们本就来自未来。
胤祺倒是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设定,和那些话本里能预知未来的神仙方士差不多。
书里女主角说洋人有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清闭关锁国,落后而不自知,最后才会这么惨。
胤祺一直纠结要不要相信这些话本的内容,证明未来谁当皇帝做不到,看看西洋有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是可以做到的。
派个人去西洋瞧瞧不就行了?
他们大清这么多人,还找不出一个愿意下西洋的?
所以,胤祺才想到要让兄弟们学洋文,除了去西洋留学外,还能自己看一看西洋的书,不用等那些传教士翻译。
胤祺从小到大还没琢磨过这么大的事儿,不太敢直接去找汗阿玛,先和他博学多才的哥哥们商量商量。
去校场的路上,胤祺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胤祉和胤禛。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些?”胤祉听得一愣一愣,不敢相信这些话是从胤祺嘴里说出来的。
这问题刚才胤禛已经问过了,胤祺面不改色地扯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传教士骗我们,他们那有许多好东西,都藏着不告诉我们。”
胤祉:“……什么好东西?”
“一种不用马拉的车。”话本里提到好些胤祺没见过的东西,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
“不用马拉?那就是牛车、驴车?”胤祉猜测。
“才不是,长长的,跑得很快。”胤祺道。
胤祉想了想,想象不出来,“……你果然是在做梦,才不会有这样的车。”
胤祺:“……可万一是真的呢?”
“哪有那么多万一。”洋人就会做些机巧玩意儿,哪怕就有跑的很快的车也没什么。胤祉一点也不好奇。
胤禛则一直板着脸沉思,不用马拉着就能自己跑的车虽然离谱,但传教士骗人未必是假,在他看来,那些传教士们说的话比朝中其他官员更不可信。毕竟朝中官员撒谎,旁边还有人检举。西洋人撒谎,他们查都不知道怎么查。
他们口中的上帝如何?信上帝的百姓如何?还不都是他们说了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派人去西洋看看倒是很有必要。
他想了想,拉拉胤祉的袖子,“三哥,待会儿上完骑射课,我们一起去找汗阿玛吧。”
胤祉:“我不去。”他瞪了眼胤禛,“你怎么也也也跟着老五胡闹?派……派人出使不是小事。”
他一着急又开始结巴,这俩弟弟真不省心。
胤禛道:“正因为不是小事,才要三哥和我们一起去,你懂得最多,说话也比我们有分量。”要不是大哥才犯了错,他肯定叫上大哥。
至于太子,他已经出阁读书,说话做事都更要小心。胤禛不想让太子掺和进这件事里,万一碰上二哥的那些师父们,这事儿可就未必能办成了。
胤禛小小年纪,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件事牵扯的人越多,越容易出岔子。
胤祉闻言,果然犹豫起来,没办法,谁让他是哥哥呢,为了不让俩弟弟在汗阿玛跟前挨骂,他只能勉为其难跟着去了。
见胤祉点头,胤祺高兴地跳起来,抓住胤禛的胳膊晃了晃,还是四哥厉害!
乾清宫内,康熙正听阿哥所那边的小太监跟他汇报下午用饭时三个阿哥的对话。
小太监平日也不是什么都汇报,但今日中午三位阿哥爷的聊天内容,皇上听了肯定高兴。他来汇报一番,说不定能得点赏钱。
康熙听了果然眉开眼笑,儿子们能明白他的不易,着实令他欣慰。尤其老五,平日看着没心没肺,竟然还知道以后要帮他分担。
这一定是太皇太后和太后经常在他耳边念叨的缘故,要说这宫里谁最知道他的不易,那一定是看着他长大的两位老人家。
康熙把下午用了半盘的奶饽饽赏给了那小太监,又让人往阿哥所那边的小厨房跑一趟,每月逢五给阿哥们加一道炸薯片或炸薯条。这东西好吃,却也不能天天吃。
小太监领了赏,刚踏出乾清门,就瞧见了三位阿哥有说有笑地走来。
胤禛皱眉,这小太监是他院里伺候的,怎么跑乾清宫来了。
小太监也没想到在这儿碰上自家主子爷,慌里慌张的上前请安。
胤禛见他这幅样子,猜到了几分。于是没说什么,打发他先回去。
胤祺则还没反应过来,他见四哥忧心忡忡,以为他不敢问,于是等三人给康熙请过安后,就替四哥问道:“我刚瞧见四哥身边的小太监了?他来乾清宫做什么?”
胤禛:“……”
康熙:“……”就没见过比胤祺更没眼力见儿的小孩,他轻咳一声,言简意赅地解释道:“朕关心你们的起居,叫他来问问。”
胤祺闻言,看向胤禛,意思是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一旁瞧着的胤祉,差点笑出声,老四终于也被老五坑了一回。
“你们三个一块过来有什么事儿?”康熙开门见山地问道,除了太子,其他阿哥们很少主动往乾清宫来。
三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胤禛先开了口:“听闻汗阿玛在和南大人学洋文?”
康熙点头,“怎么?你们也想学?”
胤祉和胤禛异口同声地应是。
康熙看向只张嘴没发出声音的胤祺,“老五不想学?”
胤祺忙道:“儿子想学,只是儿子连汉文都没说明白,没法学。毕竟会洋文的师父满文都不太好,没法儿教我。”
胤祉简直服了五弟,非鼓动他们学洋文,结果自己不学,还什么师父教不了他,不会汉文好像是很骄傲的事情一样。
胤禛下午已经听过胤祺的借口了,这会儿倒是很淡定。他也觉得胤祺不着急学洋文。
康熙道:“你们现在的功课已经不少了,朕担心你们精力不够。不如过两年,而且这洋文也有好多种,什么拉丁文,英文,意大利文。”康熙出于好奇,每一种都学了几句。
胤禛道:“儿子以为朝中现在非常需要会洋文的人,不仅能和洋人交流,还要能读懂他们的书。皇子和宗室子弟不用考科举,是最有精力学洋文的。”
胤祺在旁边附和点头,叫上他四哥真是个明智的决定。
康熙挑了挑眉,盯着胤禛那张稚气未脱的小脸看了片刻,“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胤禛摇头,看向胤祺。
胤祺则把自己编的那个梦说了一遍,“……这些传教士们仗着我们对西洋一无所知,就信口开河,连汗阿玛都敢骗,真是太气人了。”
康熙看向胤禛,“你就因为老五的一个梦,想到要学洋文?”
“是五弟想的。”胤禛没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胤祺道:“他们能派传教士来,我们也派人去,说不定就能发现他们那里的好东西呢。像西瓜、番茄、番薯这些东西,不都是从外面带进来的吗?”
康熙:“你让别人学洋文是去外面找吃的?”
胤祺:“……吃的很重要哇,听玛嬷说好多老百姓就是靠番薯、土豆才不饿肚子的。说不定他们还有更好的东西,只是传教士们不舍得带过来。”
“他们能有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些奇技淫巧。”康熙不屑道,他对这些的兴趣,就像有些人喜欢养花逗鸟一样,没太当真。
胤祉觉得自己作为哥哥,还是得说点什么,下西洋费时费钱还危险,只为了对西洋的好奇跑一趟实在不值。去一趟总得带回点实际的利益,汗阿玛才愿意。“听说南方有不少人和洋人做生意,那些洋玩意卖的老贵,如果我们派些匠人去西洋,把他们的技术都学会,以后就不用花那个冤枉钱买他们的东西了。”
康熙若有所思,洋人的东西并不复杂,像那个西洋钟才传入没多久,内务府的匠人们就仿造出来了。如果让他们去西洋走一趟,三五年应该就能把他们的技术都学过来。“那万一派去的匠人不回来了呢?就像南大人他们,以后也没打算回去。”
胤祺道:“跟他们说,学成回来可以做官。”
这还是他从话本里看到的,大清后来也派好几批学生去国外读书,学成归国后当了官,只是为时已晚,大清已经落后了。
胤祺不知道西洋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兴许那些厉害的东西还没发明出来。但早点去总没坏处。
胤禛眼睛一亮,看向胤祺,五弟好聪明。
康熙也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老五最近聪明许多,大概是快开窍了。他就说,他的儿子里不可能有笨蛋。康熙道:“学洋文的事儿朕回头和南大人商量商量,至于派人下西洋么……”这可不是件小事,更要仔细斟酌了。
打发走他们三个,康熙随手翻了翻最近在背的英文单词。
英文和满文形式有点像,学起来不难。给阿哥们安排上倒是简单,只是之前不觉得洋文有多重要,也就一直没安排。
但老四说得对,其他的小孩要考科举,自然要以四书五经为主,皇子们不用走仕途,读四书五经只是为了了解儒家思想,用不着学得多深,完全可以省下精力学一学洋文,还有西洋所谓的“数学”、“科学”。
以后若是真的派了匠人或八旗子弟去西方留学,总该有人能管理他们,因此,皇子们学习这些是很有必要的。。
前几天俄罗斯使臣送来了求和书,让他们从尼布楚撤兵。之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交涉,这中间因为语言不通,还得荷兰的传教士在中间当翻译。
要是他们大清多几个懂外务的官员或皇子。在这件事情上也不至于这么被动了。
次日,康熙就召见几名大学士,商量起派人留洋的事情。康熙打算选三批人学习西学,一是皇子和宗室子弟,二是八旗子弟,三是会手艺的匠人。分别从官学、国子监和内务府包衣中选拔。
户部第一个反对,表示培养人才的费用加上送他们下西洋的费用,远远大于他们能给朝廷带来的回报。现在国库可不富裕,没必要折腾这种没用的事儿。
康熙早料到户部会反对,大手一挥:“知道国库没钱,从朕的私库拿银子。”
皇上拿自己的钱折腾,官员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康熙又专门召见了官学、国子监和内务府的官员商议选拔标准,国子监祭酒鄂拜提了好几条让康熙满意的建议。
鄂拜虽是满人,却是靠科举一步步考出来的,身上一股儒生的清正之气。康熙还挺欣赏他。
商议完这件事,康熙就和鄂拜闲聊了两句,这才知道他的三子鄂尔泰比胤祺小一岁,已经开始读四书五经了,聪明好学。
康熙能从鄂拜的话中感受到他对这个儿子十分满意,于是心念一动,让鄂拜明日把鄂尔泰带进宫来瞧瞧,若是真如鄂拜所说,倒是可以给胤祺当哈哈珠子。
作者有话要说:四爷:又和我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