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语言里‘北投’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
“提示:你最怕的东西……想不出来?是‘女巫’!”
“我才不怕女巫,我怕魔鬼。”
可是我明明记得你小时候最怕女巫啊!听了女巫住在森林里的故事,你特别问我,我们家前面小山头那一片树,算不算森林?好吧,原来你现在不怕女巫了,最怕可能藏在黑暗里的魔鬼。
你顺便问我:“我们家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玻璃?晚上好可怕,我希望我自己的房间都没有窗户!”
会有那么多玻璃,因为舍不得外面开阔的山景,被水泥墙都给遮住了。会有那么多玻璃,因为要让阳光进来,人在屋里都能亮亮地跟自然接近。就算知道你怕晚上会有魔鬼躲在玻璃外面吓你,我还是没办法改变这种想法。我希望你活在有很多窗户的环境里,让你养成习惯感受到外面世界,自然的或人文的,那么广阔,那么引人好奇。
或许是我自己成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代吧,我记得小时候那种渴求找寻生命窗口的感觉。成长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自己的渺小与不足。每多知道一点东西,就被提醒了世界有多大。
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到人类登陆月球。可是月球背景的星空,还有更多更多的星光,更多更多的奥秘。我们读地理课本,得到了基本的尺寸幅度概念,明白了光是一条长江,有十几个台湾那么长。
我不想被关在有限的空间中,只能知道生活周遭和学校课本给予的知识、经验。我隐约感觉到,外面应该有一个更大的世界,但我需要窗口,才能突破无形的围墙,与更大更丰富的世界互动。
所以,我最不愿把你关在有限的空间中。所以,我们家除了窗子多、玻璃多,还有书多。书和玻璃一样,都是通往外在世界的窗口。书和书激起的想象力,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帮助了我,让我了解自然的奥秘,让我看到别人的生命,让我懂得统合经验的道理与逻辑。我把我爱的书我读的书,绕着布置在你身边。有一天,你打开其中任何一本,就看到一个之前没有碰触过的人间景色,对人有了不同的认识。
我不想也不能去指引、去安排你对什么景色、什么事物会有兴趣,但我可以尽量让你有最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我希望让你具备开放探求的态度,别急着把自己的生命固定封锁起来。
毕竟,我们都猜不尽生命的潜能与变化,不是吗?谁晓得再过一阵子,你说不定就不怕魔鬼了;谁敢说再过一阵子,你不会对魔鬼,对曾经存在过的种种魔鬼故事,还有种种与魔鬼打交道的音乐,像是古诺、柏辽兹的歌剧,或是李斯特的《魔鬼圆舞曲》,发生浓厚兴趣呢?
我总觉得,站在窗边眺望的身影最迷人。
这盏灯在众多玻璃之间亮着,每天晚上迎接我们回家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