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将庆祝建校90周年,要我写一篇《我和北大》的回忆录作为纪念。我下笔时,首先遇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算起可以说我是个北大的人。
我当学生时,在国内进过3个大学:东吴、燕京、清华,没有进过北大。我教书时进过5个大学:云南、西南联大、清华、中央民族学院,最后是北大。我接到北大的聘书最早是在1981年,我被任为北大社会学系兼任教授。1985年兼任二字才取消。这样算来,我和北大的关系还只有最近的7年。
但是还有个算法。由于北大曾在抗战时期和清华、南开合组成西南联大,和联大有关的人也可算和北大有关。我1938年到昆明,在云大任教,在联大兼课,1945年转到联大,在云大兼课。1946年离开昆明,1947年回到北平,在清华教课。我和联大有8年的关系,也可算到北大的账上。
解放后,1952年院系调整时,燕京大学并入北大,同时北大迁入燕京未名湖畔的旧校址。因此和燕京有过关系的人,把这个关系也转到北大,于是我成了北大的校友,因为我在燕京上过三年大学。
算笔统账,首、身、尾三段都可以说我是北大的人。如果我还能在北大工作两年,到80岁,首尾之间正好60年,一个花甲,正是我从事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60年,是我一生事业的主流。要写北大和我,也就离不开这个主流。
从头说起,我是1930年从东吴转学燕京的,到了燕京才开始学社会学。这时燕京社会学系的师生,主要是我的老师吴文藻先生。提出了社会学要中国化。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意思就是主张中国的社会学应当联系中国的社会实际。社会科学理论的来源是当时当地的社会实际,而且应当为当时当地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提出了要用人类学的方法来进行实地调查,强调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做系统的观察,取得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到理性认识,形成社会学理论。这个思路鼓舞了当时燕京社会学系里的一部分青年学生,自动地上山下乡去做社会调查,为中国的社会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风气。
抗战时期,这个风气带到了联大和云大。联大社会学系成立了一个国情普查所,云大得到燕京的支持,成立了一个社会学研究室。为了避免日机轰炸,都疏散在昆明附近的呈贡,一在文庙,一在魁阁,遥遥相望,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全国解放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各大学都取消了社会学系。1957年,有一部分社会学者要求恢复社会学,大多被错划右派,受到折磨。社会学成了禁区。1976年拨乱反正,重新检讨了取消社会学这件事。1979年领导上决定予以恢复,社会学实际上中断了27年。决定重建社会学时,我的老师一辈活着的已寥若晨星,我自己也快70岁了。早年在大学里学过社会学的,那时已改业多年,分散各处,年龄大多也已接近六十。社会上对社会学这个学科的误解和偏见未消,学者们余悸犹存。重建社会学的工作是艰难的。
一门学科可以挥之即去,却不能唤之即来。科学知识需要积累,积累在人们的头脑里,要代代相传,推陈出新。一旦中断,想恢复或重建时,就得从培养人做起,这就得在大学里设立学系,才能招学生来学习。设立学系得有教师,一个中断了的学科,教师得从头培养,重建社会学就得走这个程序。我们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一个据点,然后通过教育部调集几十个志愿学习社会学的中青年教师,开办了几届学习班。在学习班中又留下一部分教师,互帮互学,共同备课。从1981年起有五个大学先后办起了社会学系,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到目前社会学已有了一个小支的队伍。
北大在重建社会学的工作上贡献了力量,不仅首先响应号召选派教师参加学习班,又提供条件使各校教师能共同备课,而且是最先成立社会学系的大学之一。就在北大社会学系成立之后,我应聘为该系兼任教授。1985年我离开社科院,又脱去了兼任的帽子,并主持了北大的社会学研究所。由于我并不在北大编制之内,所以有时加上名誉二字,但这非挂名,还是实职,因为我有任务,讲课、带研究生和指导研究工作。
我把主要精力放到北大,还是为了要在重建社会学中贯彻早年我在燕京学得的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子。我一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术为社会服务的主张。我自从80年代初恢复学术工作以来,争取一切机会下乡做实地观察,这几年每年至少有1/3的时间用在社会调查上。我反对唯书、唯上、脱离实际、贩运洋货的风气。我也认为学术领域里必然有不同的观点,但必须有互相尊重,互相容忍的精神,这样才能通过百家争鸣,繁荣学术。我在社科院工作后期感到有种种烦恼,我想到自己年事已高,能工作的时间不可能太长了,仅有的余年不应消耗在无谓的内耗之中。人各有志,还是让路为上。这样我脱掉在北大的兼任帽子,全心全意做一点自己乐意做的工作,为社会学的重建多出一点力量。想不到这原来是旧燕归来,我从未名湖畔开始走入社会学这门学科,现又回到未名湖畔来继续谱写生命之曲的尾声。
北大既包括了早年的燕京,当年抚育我的就是它,我没离开它给我的教导,晚年还是回到了它的怀抱。人生最大的安慰还不是早年想做的事能亲身见到它的实现么?北大,我感激你。
1988年1月12日于香山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