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署发表《中学教育语言强力指引》中英文“谘询文件”之后,四月一日我在本栏写了一篇《教育署﹤强力指引﹥小议》。我主要指出教育署的“谘询文件”虽然说世界公认用母语学习成效更佳,但是,政府所指的“母语”是广东话方言,不是中文书写文字,以此学习语言文学进度会比较慢。我说,“文件”的“附件二”所说的“百份之八十五”的“份”字正是粤语说法,中文应用“分”字。我还说,香港政府虽然真心想要提高香港学生的中文能力,却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因为香港学校向来以粤语教学,香港历来重英轻中,中文非跟英文走不行,结果难免出现不很中文的中文。我希望将来教育署推行的中文教学立竿见影之后,政府的中文文件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写出来的中文句子,不是翻译。
文章刊出后的第二天,教育统筹司王永平先生马上给我写了一封信,详细说了他的一些感想。我跟王先生只有数面之缘,却因为他常看我的《英华沉浮录》,真诚关怀香港学生的中英文能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王永平这封信是以教育统筹司的名义写的公函,却很有人情味,很诚恳,既流露了他的理想,也说出了政府提高中文水平所要克服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胸襟,这样的见地,这样的中文,看了教人放心和高兴。王先生的信是这样写的:
董先生:
看完您於四月一日在明报小议《强力指引》的文章后,汗颜之余,心中有一些感想,希望与您谈谈。
一、政府所指的“母语”是广东话,更准确的说是香港话。我同意用方言教授语言文学不是理想的做法,容易引起混淆,例如“分”、“份”不分。我个人希望若干年后,当政府在学校推行母语教学和教授普通话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时,便应鼓励学校用普通话教授中文或中国文学,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书写中文的能力。
二、现时香港政府绝大多数的公文,包括谘询文件,都是用英文草拟,然后译成中文,所以有时候英文看来乾净通顺,中文则有点累赘不清。我现在经常提醒自己和鼓励同事尽量多写中文,要做到说话清楚,条理分明。学习语文并无秘诀,唯多读多写多改而已。在这方面,烦请您不断批评和指教。
三、有人说“强力指引”不是一般的中文用词,这点我同意。因为这个词是由\"firm guidance\"翻译过来。正如您说,文字反映思维,传统的中国人喜欢明确的“通告”或“指令”,香港公务员用“强力指示”,也好像有点战战兢兢呢。
敬祝文祺
教育统筹司王永平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