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漫兴

(一)

在《读书》上读黄裳《书跋偶存》,写他多年寻找阮大铖集子的经过,最后得到了阮怀宁三集,欣喜逾望。阮大铖是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怀宁人,一度依附魏忠贤,魏党败,以附逆罪罢斥为民,匿居南京,力求起用,受东林党和复社阻挡。明亡后,阮大铖与马士英迎立福王,弘光时官至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对东林、复社诸人罗织罪名,进行报复。他於南京破后降清,随清军攻仙霞关时死於道途。

(二)

我小时候听父亲说,故居前门廊簷上有燕巢,晨昏双燕呢喃,扰人清梦。父亲爱燕,不忍赶去,反而颜此宅曰“双燕庐”。我隐约记得父亲的藏书中,书名有“燕”字的不少,其中一种是《燕子笺》,正是阮大铖的九种传奇之一。我记不得书里说的是什么故事,后来念中学放暑假才补读一次,还翻阅过阮氏的《春灯谜》、《双金榜》。历来论者都说阮怀宁的传奇内容空泛,思想平庸,格调不高,但曲词工丽,文彩绚烂。明清不少文学作品其实都犯了这样的弊病;好处是让人学好造句遣词。

(三)

黄裳先生写的文言书跋眉批都有气派。他在南京偶然找到阮怀宁故居,当时叫裤子裆,后来叫库司坊:“一医士居之,导余入后院,废圃荒池,依稀当日,云即咏怀堂故址,大铖执红牙檀板拍曲处也”。那是一九四六年秋天的事情了。黄先生那时候是《文汇报》记者,派到南京去採访国共和谈的消息,工余不忘访胜探幽,见到有名的乌衣巷只剩下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胡同,巷口却悬着蓝地白字的巷名牌,“看了也不禁使人神往”。黄先生用白话文形容阮怀宁故居的文字也很漂亮:“在荒秽不堪的后院里只剩下一弯池水,几株小树,春水鸭阑,荒凉而寂寞,却也使我满意,比看到那些金碧错彩的重修遗址还要满意。”

(四)

中国古老,文化悠久,名迹很多,保护修葺不必加油添酱,俗不可耐。龙应台到虎丘,发现出口处有个电流操纵的苏东坡蜡像坐在路边,游人经过,东坡先生总是抬起僵硬的手腕,替人在门票上盖下“到此一游”的图章。山坡上还到处都装上电动的巨型鸡鸭鱼兔,不时传来公鸡的啼声。龙应台说:“苏州古城已毁。花了两千年时间沈思琢磨而成的历史风貌,只需要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清除,不留一点痕迹。苏州的识者啊,到哪儿去了?”学养决定品味,品味保护文化。小时候有一种面巾印着“祝君早安”四个端庄的楷书;前不久收到一封香港政府部门发下的公函,收尾赫然是“顺颂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