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园居士《挑灯新录》里有一则故事说有个少年锺情酒色,书斋外有芭蕉一本,少年每在其下解手,口中戏呼为蕉美人。有一天,少年忽闻叩门声,启户视之,竟是一位丽姝,衣裾皆绿,自称姓蕉,愿修燕好,遂携手上床,鸡鸣始去。如是三月,无夜不会,少年日渐困惫,找来一位叶道人,认定是蕉美人吸乾少年精血,遂挥剑砍蕉,让少年服药三月,始复元形。作者收笔处加案语云:昔有士人买画一幅,内描桃花仙女,容貌美绝;归挂斋房,朝夕对视,遂涉邪念,频呼仙人见怜。一夜,仙女自画而下,笑曰:“感君情重,偶落尘缘;然须缜密,飞短流长,所不堪受耳。”士人喜诺,遂相燕好。久而瘠甚,泄於友人,友人说是图画作怪,令投於火,其怪竟绝,然士人惫甚而死。荆园居士叹道:“夫纸墨之事,一经心注,即能为患,况芭蕉受天地精华而生,日夕淋以便溺,阳气所融,焉得不为祸害?”
日前报上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今秋举行,中宣部最近提出正确判断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四个观点:一、苏联解体,欧共倒台,国际社会运动处於低潮,对中共意识形态带来猛烈冲击;二、市场经济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大量新困难、新问题;三、世界高新技术突飞猛进,既有利於中国共享人类科技文化成果,也引起敌对势力对中国发动“西化”、“分化”战略,对中国民众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四、邓小平理论已经确立,相信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中宣部要求为六中全会营造相称的“文化环境”,不仅要注意管制国际电脑互联网(Internet),还要停止进口美国影片云云。
“恐外症”(xenophobia)向来是人类文明的绊脚石。大英帝国虽然老早就把四分之一地球划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却甩不掉恐外心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大变,经济形势逆转,英国人亦不得不强迫自己变成比较成熟的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服侍美国老闆,开日本汽车,用德国相机,听香港晶体管收音机;儿子到沙特阿拉伯淘金,女儿到马赛当“互裨”姑娘(au pair);中午吃意大利薄饼,夏天到希腊旅行。The English Companion酸溜溜的承认这些剧变。国际电脑互联网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註解;西方影片是了解西方意识形态的教材。这些不过是书斋外的一本芭蕉,书斋里的一幅桃花仙子,只要自己不去淋尿,不动邪念,自然不会产生幻象,夜夜梦遗,日渐困惫,更不必把邓小平化装成叶道士去挥剑砍蕉驱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