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人说烂了的故事,一个令以后多少代帝王一想起来就心惊胆战的故事。后周建隆元年,也就是北周世宗柴荣去世后的第一年,小皇帝后周恭帝刚继位,北边传来边警,契丹入侵。于是,小皇帝身边的宰相,派出大军前去抵御。领兵的统帅,就是殿前亲军的都点检赵匡胤。然而,军队到了陈桥驿,出大事了——赵匡胤被军士们披上了黄袍,拥立为帝。在那个年月,黄袍加身,就等于造反的投名状,一旦披上,这个皇帝即使你不做,也得掉脑袋。
有消息说,赵匡胤是头天晚上喝得大醉,在沉睡中被披上黄袍的,在山呼万岁中醒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有消息说,披上黄袍之后,赵匡胤将黄袍取下,然后让军士们回营,意思是我还是不干。这时,军士们抓来了宰相范质,逼着范质拜了新皇帝,才算生米做成了熟饭。还有消息说,这事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赵普密谋的,赵匡胤被逼上的道。还有花边消息说,被逼披黄袍的赵匡胤,非常惶恐,跟家人说,怎么办,怎么办?还是他的姐姐出来,“面如铁色”,拿擀面杖狂打,一边打一边说,大丈夫临事,该自己做主,跑到家里说什么鬼!于是,赵匡胤主意乃定。
其实,后世的人们,一般都断定这事就是赵匡胤自己的主意。什么军士拥戴,黄袍加身,酒醉不醒甚至挨擀面杖之类,都不过是演戏。凡是想当皇帝的人,大抵都会演戏,假装不情愿的戏。即使自己不会,别人也会教你。不然,怎么会刚一出征,京师内外都哄传,点检做天子。
反过来说,即使赵匡胤真的不知情,真被人绑票的,这样的事情,也一样会发生。五代十国,有多少的皇帝,都是这样产生的。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后唐末帝之后,皇帝都是这样出来的。十国之中,这样的国王,也稀松平常。只要骄兵悍将们对皇帝或者国王不满意了,转身工夫,就可以找另外一个主儿,一个新皇帝,就这样诞生了。当然,话说回来,找的新主子,多少得有点地位,有点人望,大家都认可,否则,万一打起来,主子就换不成了。赵匡胤符合条件,身为最精锐的殿前亲军统帅,又是周世宗时代能征惯战的宿将,投名状不替他递,谁递?
五代无伦常,武人如此,文人也如此。这一点是后来修五代史的欧阳修每每要呜呼痛哭的。但无论伦常,其实是武人当家的通病,不见得是因为武人不读书,不知书,不会背诵五经,而是他们习惯性迷信武力,认定只要胳膊粗力气大,武艺高强,长枪大戟,就可以打天下,定天下。他服别人,是因为武力,别人服他,也是因为武力。打得过,你就是老大,打不过,就只能做孙子,要不就是尸首。没理可讲,也没法讲理。生成的秩序,都是暂时的,就像山林里的猴王一样,力气大的坐几年江山,然后就被后来者取而代之。被取代的,都是年老力衰之辈,而后来者,都是年富力强的。在这样的武力秩序中,文人有什么办法呢?即使脖子上没有刀架着,范质之流,也只能屈身下拜,毫不犹豫。事实上,他们也不大想犹豫。范质的前辈冯道,身历四朝,每次送旧迎新,高高兴兴的。文人,在武人秩序中,不过是弄些文字,完成改朝换代仪式的司仪,不过是为武人征粮征税记账算账的会计,哪儿来的那么多讲究!
不消说,五代本身的历史证明,这样的武人秩序,都是动荡而短命的。每个朝代,短的几年,长的十几年就完了。长枪大戟管用,管的只是眼前的用,再往前走几步,就不管用了。你有长枪大戟,别人也一样可以用。能人外面有能人,能人自有能人降。武人之间的升降周期,转得飞快,而又铁面无情。
幸好,赵匡胤虽是个武人,却是一个明白事儿的武人。在行伍里从小兵混成大将,他知道他周围的那些粗汉兄弟,都是些什么货色。好些老行伍,今天喝酒时,可以两肋插刀,转天对方多给了二两银子,就可以把你卖了。所以,被黄袍加身,或者说自己策划黄袍加身的他,不想再把这轮盘赌玩下去了。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招来那些拥戴他的行伍弟兄,逼着他们解除了兵权,让他们享福去了。此后,武人的地位直线下降,赵匡胤,开始玩文治了,这一玩,换来了两宋差不多三百多年的江山。挺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