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在两会期间问张艺谋,听说韩寒也要拍电影,你怎么看?张艺谋回应:“当然希望他能拍好。中国现在还缺好的导演,特别是年轻导演,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未必要科班毕业。”
我听说过韩寒要自己当导演,我也知道李承鹏准备当导演,当这些个拥有极大量粉丝的意见领袖纷纷把触角伸向电影领域的时候,传达出什么讯息?一、电影,已经不再是一个特权名词,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是用影像来表达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的工具;二、观众需要年轻导演,需要他们创造出像《疯狂的石头》《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样有冲劲儿有想法有时代特点的作品;三、电影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
而张艺谋对韩寒试水电影的期待以及赞许,正说明了传统电影人的电影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几何时,电影是专属一小群人的艺术工具,是艺术精英的最重要标签。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提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未必要科班毕业”,说明他自己从内心已经把电影的殿堂感觉往下调了,承认谁都有权当导演,且没学过电影的人也可以;他改变了在电影学院读书时对电影的刻板认识,更强调电影的多元属性和社会属性,鼓励年轻人加入电影这个行业。
与张艺谋相似,许多系出名门的第五代导演,也纷纷为年轻导演站台,支持他们可能还相当稚嫩的作品。这份名单里的名字还有陈凯歌、李少红、何平、黄建新等。电影贵族撕开自己高贵的面具,开始面带笑容迎接电影界的新鲜血液。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至少会给电影院的观众带来新鲜感,为他们提供不一样的个性化选择。
许多人可能对张艺谋的表态很赞同,但依然心存疑窦。韩寒有能力拍好电影吗?特别是在方韩大战多回合交手,韩寒美誉度面临空前危机的时候,很多人怀疑韩寒的艺术能力。这种怀疑当然有一定道理,因为韩寒毕竟没有任何电影拍摄经验。但我觉得,这一切还要看韩寒的实践结果,单纯从外在分析,有时并不一定会得出跟结果一致的结论。举台湾畅销书作家九把刀为例,他第一次当导演,很多投资方并没信心,他电影知识并不丰沛,但九把刀捧出的丰盛成果让所有人惊艳,《那些年》的小清新感觉是所谓的专业导演拍不出来的,很有符号色彩。韩寒的影响力不亚于九把刀,也有讲故事的能力,辅之以一些专业人士,选好演员,当然有可能获得成功。
韩寒电影要成功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韩寒的上千万粉丝,这些粉丝在电影市场中很容易成为票房支柱。无论杨幂还是李宇春,都有“粉丝票房”的先例,《十月围城》玉米至少贡献了上千万票房,而《孤岛惊魂》靠一个杨幂就收获近亿票房。以韩寒的号召力,他执导电影的票房起数应至少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
由于电影已不再仅仅是艺术作品,而是拥有明晰的商品属性。因此韩寒除艺术上呈现短板外,在营销上却具有绝对的优势。我预计他的电影若开拍,方舟子即会在微博上质疑他“代拍”,无数媒体为求证必然大规模报道电影,无数记者会自动去片场实地探班,这些推广上的无形资产极其可观,可以想见,它们将会在韩寒电影上映期间部分“套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