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合伙人》海报
《中国合伙人》应该是个命题作文,新东方三创始人的故事,在成功学已经成为“忽悠”重灾区的当下,加足了屌丝奋斗、兄弟分歧的成分,以生动甚至有不少幽默因子的脸孔,告诉了准备学好英语乃至准备成功的年轻人,他们可能面对的顺流厄境。
拍这样一部片子不容易,不容易不在拍出来而在拍好。很显然,用记流水账和以时间为经纬的方式反映奋斗和用庸俗套语描绘青春励志的电影会很不好看。语焉不详,内容紧巴,人物扁平。时间跨度大,事件又多,有起有落,三个人都有男女感情纷扰,三人之间也是分合莫测,这些内容加在一起,会“要得太多,呈现太多”,从而出现哪哪都没讲好的窘况。《中国合伙人》面对的还是中国变化最剧烈的三十年,社会生态如变色龙,在叙事时容易出现浮光掠影,潦潦草草的风险。
所以,当看到《中国合伙人》叙事的聪明时,观者自会留下深刻印象。成东青、孟晓俊、王阳三个年轻人的交集,以尽可能保留“大事件”、“转折”、“风波”、“喜感”的取舍标准,把三人的重大历程展现出来,有顺叙有倒叙,存枝去蔓,观者能在短时间内把三人由屌丝到青年偶像的过程掌握,该哄笑时哄笑,该唏嘘处唏嘘。“准确”是观者对《中国合伙人》叙事及情节演进的第一印象,这个词的意思甚至还涵盖了每种情节的比例,关于爱情的,出国被拒签的,搞笑的,它们杂糅掺和,放置讲究。回看细想,《中国合伙人》很多情节是雷同的,三个人的经历也有相似一面,但搭配取舍科学,显得不闷,时不时人性化的擦边球,男女秘事以及口头禅里的“太年轻太天真”,成东青夸张地自称“傻……逼”都会让观者会心,从而忽略掉这类纪实奋斗类命题作文的制式,反而觉着各美其美,细腻入纹理。
《中国合伙人》以不同的流行歌曲指代时代,其实是一种比较冒险的模式,它不像当年陈可辛《甜蜜蜜》,因为只反映特定年月,反显真诚、深刻,如前所述,此片跨度颇长,时代劲歌不歇,一首一首行进下去,一不留神,就会让人觉得形式大于内容。《中国合伙人》规避这类风险的办法是时代歌曲+装束+代表事件三位一体,不让时代变迁流于浅表,而是点线面结合,套牢观者记忆,把个人前进及集体怀旧冶于一炉,让观者自己于银幕上寻找共同点及兴趣点。
不得不提到黄晓明的表演,邓超、佟大为演技几有公论,因为帅的原因,黄晓明基本上被认为是一个男花瓶,看《中国合伙人》之前甚至不少人会担心黄晓明的表演。但是看完后发现,黄是里面演得最出彩的一个,这一方面在于黄的戏份反差大,从农村出身的纯正屌丝到大学生到穷教师再到西装革履的教育专家,他的“土鳖”到“洋偶像”的历程特别传奇;另一方面也在于黄晓明不同年代的眼镜知识分子造型,反而遮盖了黄容易被人诟病的放电或扮酷的情形,放大了黄自身带着的真诚一面。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是他自己从艺史上最好的角色,也让《中国合伙人》有了稳得住的核,让这部电影可信可亲。
陈可辛是一个很细的导演,他的所有电影都会在美术、造型、道具上有所追求。《中国合伙人》里有内地顶尖的幕后精英参与,加上陈可辛本人在内地多年的经验,显得很接地气,细节的营造自不待言,不管是黄晓明的眼镜还是邓超的西装或是佟大为的发式,做旧做得都接近潘家园的水平。陈可辛这次用“见微知著”表现他不是内地的“他者”。他一直是香港导演中最理解内地文化和社会心态的那位。
但我反对把《中国合伙人》跟《致青春》类比的做法,这种做法显得很拉郎配,两者想反映的东西还是很不一样的。《中国合伙人》把屌丝成功的过程成功地影像化呈现,虽然有时因为命题作文的限制显出某种必须和束缚,但已经让人确实能从三人梦想的成功中得到启迪,它不像机场放的那些夸夸其谈类似传销培训的成功学碟片,只有成功没有过去,它告诉青年:在这个国家,一个没法拼爹的屌丝的成功绝对有血有泪,有超越想象的挫折和付出。没有馅饼,只有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