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看过几部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后,倒对比利·怀尔德重新发生了兴趣,作为编剧的雷蒙德·钱德勒,曾和比利·怀尔德有过合作,他们的风格想必有交叠的地方,喜欢这位,多半会喜欢那位——阅读和观影乃至交友的领域,就是这么延伸出来的,于是把怀尔德的老片子一部部找来看,《双重保险》、《日落大道》……但最后最喜欢的,倒是他晚年(1978年)不那么著名的一部作品《费多拉》。
一个好莱坞制片人,老了,想做最后一搏,辛苦地将《安娜·卡列尼娜》改编为剧本,不远万里去找退隐的女明星费多拉来主演——她缔造了一项“费多拉神话”,四十年容颜不老,并在巅峰时期突然退隐。他在她隐居的小岛上见到了她,发现她青春依旧,却被一个阴沉可怖的伯爵夫人和管家控制着,毫无自由,他试图协助她逃离,未果,随后却听到了她最后的消息:她以安娜·卡列尼娜的方式,奔向了疾驰的火车。但葬礼上,他所知道的真相却更令人震惊,伯爵夫人才是真正的费多拉,她当年整容失败,便唤来自己的私生女假扮自己,继续演出及领取奥斯卡奖,岂料女儿却爱上比费多拉矮了一辈的男演员,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及身份,费多拉于是将女儿禁锢起来,以便让自己的神话继续。
是个替身寻找迷失的身份的故事,是女人对青春的流逝如何惧怕的故事。年华老去既已无可挽回,找个年轻人以年轻的面貌替自己活着也好,她活着,就是自己活着,她的年轻,就是自己的年轻,何况那人还是自己的女儿,有先天的方便和伦理上的理所当然——多少人要孩子不过为的是延续自己的DNA,去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一切。而女儿热切地接下这场演出,开始是出于对母亲的爱和怜惜,尽管代价是让自我身份进入沉睡状态,但爱情却来了,像是吻向睡美人的那个吻,让她醒了过来,她迫切需要找回自己原来的身份,以便继续活下去,继续去爱。但最后她却悲哀地发现,要还回这个深入骨髓的身份,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让承载这个神话身份的身体死亡。于是女儿死了,母亲一周后也死了——她的镜像和她已经成了一回事,你死,便是我亡。
比利·怀尔德并非第一次对这样的题材发生兴趣,《日落大道》中,那个年华老去的女演员,就是另一个费多拉,她未必是当真贪恋那个落魄男编剧的身体,她只是要在他那里找回青春还在、荣耀不改的幻象。
《费多拉》让我玩味再三。老派的编剧导演和老派的畅销小说家,似乎都有这个本事,把故事写得异常结实细密,连留给观者的余味都是精确的,西德尼·谢尔顿、约翰·格里森姆、格雷厄姆·格林……名单可以无限地列下去,当然,也许是时间进行了筛选,把值得留下的,都留下了,给我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