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习惯因人而异,但凡说得出自己的道理,便是有讲究。
我在中餐饭桌上的癖好,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不喜欢用一个碗从头吃到尾,各种汤汁混合在一起之后呈现出的奇怪颜色,真是叫人食欲全无。二是不喜欢热菜换小碟,的确,当上菜有需要的时候,一些装盘大而无当又被吃到一半的菜式,免不了被端走换成小碟子上桌,地位顿时一落千丈。如果是白切鸡、凉拌菜这些温度影响不大的菜肴,换了也就换了,大不了就是看起来比较落魄而已,小姐变丫鬟。但若是炒菜,尤其是一些碎丁状的热菜,被换成小碟子时候顿时惨变残羹冷炙,因为这些小碟子是不会像西餐一样有预先被暖好的习惯,本来就在餐厅冷气里散发了热量的菜,再接触到冷冰冰的另外一个碟子,温度散得更快。俗话说,一热三鲜,这样的冰冷菜肴真是吃吃都要潸然泪下。
如果说上面两点纯粹因为笔者的公主病作祟,是在吃较为正式的中餐时才会出现,那么接下来第三点才是疯狂困扰我的一点,那就是——吃饭没有筷子托!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是个大坑。我还想加一个——吃饭没有筷子托。吃饭需要专心致志,无论是专心和旁人聊天也好,专心品尝美味佳肴也好,都是耗费心力的事情。而我自己的癖好则是,筷子头绝对不能直接接触桌面。看到别人“啪”一声把筷子拍在桌上,我的小心肝简直都要碎了。所以,如果总要把注意力放在“我现在用完这双筷子架在哪里好呢”和“他们待会儿又要怎么乱放筷子”的事情之上,整个用餐体验就变得零零落落。这一切,只归咎于一个原理简单的筷子托。
瓷器餐具各有各的追求和讲究,但特意把“筷子托”拿出来做文章的并没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它都是搭配着杯盘碗碟一起出售的配角。在普通卖瓷器的地方,筷子托都是一大箩放着随意挑选的半赠品,不过一两块钱一个,稍微看得上眼的不过几块钱,高档点的,原木做的或是骨瓷或是有点造型的,十几到几十块钱不等。对城市小清新来说,最方便的就是走到无印良品之类的生活用品店里一寻。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人生小贴士,如果你到一家餐厅吃饭,筷子空有纸套,桌上却没有筷子托,你可以用10秒钟自制一个。把筷子套取下来,三等分折叠,横着对折一次,就可以得到一个能够伫立在桌子上的立体三角形突起,筷子搁上去刚刚好,颤悠悠的筷子头啊,尽情享受着洁净空气的愉悦。眼见每件事情都在轨道上,吃饭也香一点儿!强迫症患者,总要学会绝境求生的各种自我慰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