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与《桃花扇》暗通款曲的江鳜鱼

矶,为孤阜临江的小石山。长江边名矶,如城陵矶、采石矶、燕子矶……这些矶,居高临下,扼长江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险地,且多与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芜湖西南繁昌荻港镇板子矶,号为二十四矶之首,古往今来看尽了多少波涛连江的杀伐争战。板子矶曾是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第一登陆点,也是电影《渡江侦察记》的重要拍摄地。

明末,战将黄得功奉命截击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于板子矶。孔尚任《桃花扇》中专门写了“截江”一折,即描绘此战获胜场面的。后来黄得功于此再战清兵,中箭而死,逃来芜湖的弘光帝朱由崧被俘于江上,南明第一个小朝廷遂由此亡没。

“胜地不留逋客住,暮潮闲送夕阳归;黄公战处今残垒,凭眺休登板子矶!”矶上,塔还是那座塔,古老的银杏树后面,为纪念黄得功而建的黄公阁,苔痕深厚,藤蔓披挂……极目远眺,平阔的大江,流尽了多少历史往事,让登临者不胜欷歔。

板子矶突兀临江,三面皆水,有石级盘旋而上,但见怪石嵯峨,满坡修篁翠竹。矶之北,危崖之下,水性旋流,形成回湾,乱石遍布,芦荻萧萧,多有鱼虾出入其中。

尤其是荻港这里很出名的野生江鳜鱼,就生活在板子矶下湍急水流里,守伏或扑逐小鱼虾于多寒的石罅孔隙中,进食猛烈,其肉少肥腻,多清爽,寒香入窍,别有滋味。吃惯了市场养殖鳜鱼的人,若是有幸遇上江鳜鱼,初尝之下,肯定大为动容。

几年前,有朋友从荻港过来,给我带来三条体形流畅、极具骨感的江鳜鱼,每条都在一斤重左右,正适合做酸菜鳜鱼。从菜场买回的深黄酸菜切碎,干红椒、蒜头和生姜在锅里煸香,将煎好的鱼放入,倒上料酒,我口味偏甜,就搁点糖,加水烧煮一会。待酸辣味渗透到鱼肉中,倒点米醋,再撒上葱段或香菜,就可以起锅。其实这种长江野生鳜鱼是难得的珍贵食材,酸菜加米醋太容易夺去原味,而做成清蒸,才最能保住其细腻、鲜嫩的本质纯味。鳜鱼清蒸也很简单,放上盐、姜、葱结,倒点黄酒就行,主要是掌握蒸的时间,不能蒸过头。其味清香,没有肥腻感,特别是异常结实的蒜瓣肉,块块可以剥离,几近透明。若是用上从超市买来的蒸鱼豉油,则难显手艺高低了。倒上豉油,十来分钟蒸完,谁都可以一试身手。

两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帖,叫《板子矶上忆旧游》,演绎南明旧事。竟能让板子矶与当时正在南京上演的昆曲《桃花扇》暗通款曲,深以为此文大好,遂多方打听,联系上发帖者,作了一些核实,并让其专程去南京拍摄了“第三十一届戏剧节大型演出——昆曲‘一六九九桃花扇’”剧照,最终分上下两期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将此文在我们晚报“钩沉”版刊出。作者姓李,是荻港镇上一个做工商贸易的年轻人,很有文史方面的潜质和个性见解。因为这番交往,今年春节前,他给我带来一只咸鸭、一罐香菜,还有一条三四斤重的活的江鳜鱼。我则是回赠他自己的刚出的一本散文集,内中有不少写美食的文章。他三天后看完此书,回我一信,说送我的三样土特产,算得上是“红粉赠佳人,宝剑酬志士”了。我则告诉小李,我的儿子和儿媳从北京回来过春节,那三样菜真是帮衬了我一把。特别是那条江鳜鱼,我全部切片用小碟装了,以后几天里,吃腻了肥鲜,就从冰箱里取一些出来用湿淀粉拌了汆汤,加点龙口粉丝,搁点芫荽,真是香鲜透骨。事情的确如此,儿子两口子年纪轻轻,却也算大口吃四方,他们春节带回一大盒新鲜刺海参,两天后又有鲜对虾、黄鱼等从原产地加冰装箱航空托运过来……孰知老爸这鳜鱼片汆汤也能别开生面很好装点了几回。

江鳜鱼活动范围大,嘴阔吻长,颜色深浓,鱼皮紧绷而富有弹性,肌肉板结,切片后不易散失,尤适合做汤或小炒。鱼片以盐、糖、料酒腌十来分钟。清水里下姜数小片,烧开,即倒入捏过淀粉的鱼片,以锅铲划开,水滚鱼片浮上,略放点熟猪油,撒上芜荽就行了。鱼片鲜嫩滑爽到筷子都夹不住,入口后舌头轻轻一裹即化,其汤清洌而香浓袭鼻,更是不可状述。我做汤菜做到今天,尚未见有若江鳜鱼这般既能受味又能护持本真之美妙绝顶好材质。

忽然就想到齐白石曾经说过的八大山人画鱼“鬼神不可知也”的话。八大山人朱耷是明室王孙、亡国遗民,家仇国恨,满心悲愤,纵是落发为僧,也无一日心神安定。所以他画鱼、鸭、鸟等,皆斜目向天,充满倔犟之气。特别是嚣张不通人情世故的鳜鱼,白眼撅嘴,怒气冲天,鱼鳍戟张,寒光闪射……压着铁器的森冷,满把陈年的风云,神情颇似板子矶下的江鳜鱼。一枕似前尘,一枕是今生。明末旧史,多孤愤妍艳之气,不知此间可有渊源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