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继承和发扬荀派艺术 三、临别赠言

荀慧生和张正芳的师生情谊,洋溢在生活中的各种片段中。

“在荀先生家这段时间,我有时会给老师做菜,老师对我的菜念念不忘,”张正芳回忆,“后来见到时他还会说,‘正芳,你那个菜做得不错,我还想吃哪’。”

做饭,开始于一次偶然的问答。有天,荀慧生跟张正芳开玩笑:“正芳啊,你是南方人,会做南方菜吗?”

“我会啊!”

“哪天你做几样菜我尝尝啊!”

“好!你别嫌我做得不好吃!”

“我尝尝嘛,不好就算失败了!”

张正芳就跑去问师娘:“老师平时喜欢吃什么?”

师娘说:“他喜欢吃素净一点,不要油腻太大。”

于是,做菜那天,张正芳特意去挑选了一些质量不错的青菜,做了一盘素炒油菜。荀家有大师傅管着一日三餐,但常吃一种口味也吃腻了,而且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同一道菜上的做法不太一样。所以让张正芳没想到的是,如此家常的菜,荀慧生品尝后大为欣赏。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正芳,你以后每天给我做个菜!不管是什么菜,你出题目,让家里的师傅按你的需要,把配料给你买回来。”

就这样,张正芳变又陆续做了“揉面筋塞肉”、灯笼辣椒塞肉等菜式,这些都是南方人惯常吃的,所以荀慧生也觉得很新鲜。

两个多月后,团里催张正芳回丹东了。

临走,师娘对张正芳说:“正芳啊,你真幸运,老师对你多有偏爱,他很少给一个学生说这么多戏的!也没有像你们辽宁省对你这么重视的,不仅派你来,还有文化厅长、宣传部长陪你来。你老师是真的很高兴,你看那张拜师照,他把最好的朋友,最关心他的人都请来了。”

“我知道老师疼爱我,师娘也疼爱我。”张正芳满怀感激地说。

“他不光是疼爱你,更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回去以后,要真正地把老师这些东西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我一定会的,您放心吧!”

临别时,荀慧生赠了张正芳一句话:“正芳,我希望你回去以后,用我创造人物的方法,编排你认为适合你自己的戏,要搞你的剧目。”

张正芳谦虚地说:“老师,我不敢。我把您的戏学好了、继承好了,就觉得挺幸运的了。”

荀慧生却打断了她:“不,艺术是要继承、要发展的,你不能光继承,继承得再好,再像我,也只是个复制品;你必须有自己的剧目,想一想‘四大名旦’都有自己独特的戏,梅先生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等,程先生有《锁麟囊》,我有我的,尚老师也有他的。到了你们这一代,时代在发展,你们也要发展。老是演这几个戏,京剧就会走下坡路,戏曲不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

“您说的都对,可是……我不敢那么去做。”在这方面,张正芳还是有些自信不足。

于是,荀先生干脆拉着她坐下,又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希望打消她的顾虑。


1982年中国戏校首届大专班赴沪演出期间,荀门弟子宴会后合影,前排中间为荀令香,后排左起为:陆正红、张正芳、童芷苓、王家熙、李玉茹、曾慕洁,李薇华。

“《红娘》我唱了几十年了,解放前的《红娘》有些不好的色彩。”

荀慧生举例说,比如红娘想做第三者,台词里就有:

“小姐,张先生来了,待会儿你们就要见面了,拜堂成亲了,将来你是这个,我就是这个。”(分别伸大拇指和小拇指做了动作,表示一个做正妻,一个做小妾。)

“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快跟我进来。”

还有一处,红娘去送信时的一句唱词:“我红娘,将是一身做新人,夫人我从来是新人,好比今日里一见也留情哪。”

荀先生解释说:“这说明红娘心态不正确,你跟张生留什么情啊?现在我就把它改成‘今日里一见也同情哪’。其他的也改了不少,让红娘变成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不参与第三者了。还有很多戏里的词,我也都给改了。虽然被大家称为‘四大名旦’,但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要活到老学到老。”

除了改戏之外,荀慧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新编了一些剧目,比如,他传授给张正芳的《卓文君》,就是解放后1955年排演出来的。

谈到创作初衷,荀慧生说:“我在琢磨:这一辈子没别的,就想中国妇女那么多受压迫、受欺侮的,所以选择了最典型的例子编排成戏,也可以教育人民,替妇女出口气吧。”

他勉励张正芳说:“你一定要大胆地去做。不做,就辜负我对你的期望了!我希望你‘青出于蓝胜于蓝’。过去梅巧玲怎么会想到后来能出梅兰芳?我现在六十多岁,你才三十多岁,日子还长着呢!又聪明、又爱钻研,我相信你一定能搞很好的你的代表作。这是我对你的期望。”

张正芳说:“老师说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回到丹东后,张正芳搞了一个“荀派剧目展览”,把荀先生教给她的所有戏,加工整理后,按照荀慧生的要求重新上演,一共演了二十多场。观众自然是饱了眼福。她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一切从人物出发》的文章,介绍自己学习荀派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