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船长企业家”张荣发 8、有道德心的员工最吃香

在长荣集团好几个办公室里都挂着“道德心”的匾额,“道德心是长荣非常重要的精神!”已经在长荣超过三十年资历的聂国维说,道德心就是长荣的企业文化。

聂国维说了几个小故事:长荣要求每位员工上完厕所,要把洗手台水渍擦干净,让每个后用者都感到舒服。过去每到旺季,长荣海运的船都会“满掉”,这时张荣发会要他们“想办法让中小企业的货出去”,因为如果货出不去,公司的信用就会出现问题。

聂国维说,张荣发好几次说过,“我这辈子做事业赚钱也赚了很多,现在是做公益的时候了。”

张荣发看到台湾近年的社会问题与乱象时,很感慨,“怎会有失业父亲自杀,还拖着妻子儿女一起死的呢?这种做法罪孽很重!”2007年,张荣发决定经由张荣发基金会发行《道德月刊》,并免费赠阅给民众,他强调连邮资也免费,但读者得自己来申请订阅。

《道德月刊》从策划、设定主题、编辑甚至封面,张荣发都“样样管”,还亲自审阅每一篇创刊号的文章,退了不少稿。

创刊号封面是一幅名叫“快过年了”的画,是一位60岁才开始执画笔的画家李凉的作品。不意外的是,封面也是张荣发挑的,张荣发不仅收藏了多幅李凉的作品,两人更是知交。张荣发基金会执行长钟德美说,李凉作品让人回忆起台湾过去美好的年代。

张荣发基金会执行长钟德美指出,原本只预定发行2万份,但对外公布发刊消息后,已有来自岛内外13万个读者预订,除岛内一般民众外,还有地方县府、台军部队辅导中心、邮局、学校等单位,连监狱都来电申请,海外包括巴西、新西兰、墨西哥、香港、南非、马来西亚等,都有华侨争相订阅。

原本只准备发行2万份,却来了13万张订单,乐得台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直说“台湾还有救”,并保证每期至少要印20万份。

有人看见《道德月刊》未演先轰动,打算在上面刊广告赞助,但被张荣发拒绝,张荣发强调要办一份纯粹的道德杂志,就是要彻底的清纯,不要有商业在里面。

目前台湾已有2417所学校以《道德月刊》为教材,这是张荣发对重建道德的一个期许,对社会的一种关心。

张荣发最近特地到泰国、马来西亚槟城和新加坡推广《道德月刊》。对出版了一年多的月刊,张荣发认为成功了,因为收到上千封台湾学生的信,使他觉得应该将这本月刊送到更多的地方去。他对读者阅读后的行为改善感到欣慰,“有个犯人写信来,希望出狱后我们继续将月刊寄给他。”

长荣集团在月刊出版上每年花费数千万元新台币,海外读者以航空方式邮寄。张荣发感慨地说:“道德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美国的花旗集团,亏损数百亿美元,总裁还拿大花红,没道德。”

长荣集团业务横跨海、陆、空领域,成为企业的典范,创办人张荣发从事慈善文教公益活动、乐善好施的精神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2008和2009年他连续两年被《福布斯》评选为“亚洲慈善家”。

创富经 推崇“德为先”的文化理念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力量,领导者要创造一种被大家广泛认同、能够提升组织运作效率的组织文化,才能实现有效管理、创造商业价值。

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公认的组织文化,以使整个团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并且,不同的企业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朴实的、真诚的,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更来不得半点浮夸。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博士说:“领导者要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

缺乏企业文化的组织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领导人用心培育朴实的企业文化,会让整个团队获得一种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标准,使企业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分享成功经验和利益,实现共赢。

当然,在所有组织文化里,“道德心”是一个基础性的指标。有道德心的员工品质优秀,做事有原则和底线,会自动接受一种内心的信念指引,自动地完成任务,而不用上层的督促和监管。这正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公司不断壮大发展,事业愈来愈大,领导人不可能事必躬亲,当然也不应事必躬亲,他不可能样样亲自去管。这时,领导人就需要委托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协助或代为自己去处理。然而,怎样的人才算是靠得住、信得过呢?

这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他是否胜任,是否有能力承担这项任务,是否有能力代领导人处理这样的事。二是这个人是否品德有保障,是否对领导人忠心耿耿,是否愿意为企业出力、卖命,排忧解难。

当然,所有领导人都希望自己选择的人能够是德才兼备之人,毕竟谁都想“鱼和熊掌”都能要,但万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该如何做决断呢?

领导人一般更重视“德”,尤其是其选择心腹时,更加注重“德”,即看他是否忠诚;若是不忠,不管他有无能力,都不能给你帮什么忙,甚至会帮倒忙。因此,注重“德”的因素,推崇“德为先”的文化理念,对企业长远发展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