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向未知发起了挑战,但人生并不是轻易就会收获成功,因为在挑战和成功之间会有残酷的考验等着你。
“猎鹰1号”并没有从夸贾林环礁的里根弹道导弹防御测试站升空。2006年1月过后也没能再次登上发射台。
埃隆事后发表声明说2月可以发射火箭,但直到都灵冬奥会开幕前,他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他们只能再次声明:“虽然火箭发动机的测试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得到发射许可,看来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很多人沮丧地说:“果然,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发射火箭还是没那么容易。”
美国宇航局在航空飞机退役之后,决定活用民间企业的力量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这之前美国宇航局的做法耗资巨大,考虑到灵活运用民间的力量控制成本,开始施行商业运送计划。美国宇航局将给民间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希望这些企业可以进行低轨道运输和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
然而,当“猎鹰1号”多次延迟发射后,有人开始批判美国宇航局的判断,其中包括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们认为,如果民间企业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的进程放缓,那么迄今为止美国宇航局对于宇宙的探索就会被民间企业拖后腿。而且,如果出了人命的话,那么世人对于宇宙探索的热情就会冷却,巨大的投资可能就会成为巨大的浪费,从而备受公众抨击。
看到“猎鹰1号”没能成功发射,那些宇宙开发部门的专家幸灾乐祸地说,“早就说过了啊,这是白费力气”,还假惺惺地连连叹气。美国的宇宙火箭开发因为有巨大的利益存在,所以才会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这一利益群体具有排外性,拒绝制定新规则的人加入。
但是,不管埃隆和他率领的优秀的、不甘失败的技术人员承受什么样的批评和谩骂,他们都会为“猎鹰1号”的发射而不懈努力。面对批评,他们只能用事实来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