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988或1989年康柏公司或IBM发生了什么变化的话,戴尔公司并不是造成变化的因素。如今戴尔公司成了计算机产业向前发展的动力。
——计算机产业顾问西摩·梅林
虽然在IBM公司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之后,苹果公司感到茫然失措,但是IBM公司自己也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
当IBM公司推出它的个人计算机时,机器中的部件很少是专用的。IBM采用了沃兹提出的开放式系统的设计原则,这完全不是IBM式的做法,不过计算机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用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部分是加里·基尔多尔的发明成果。
迈克尔·施雷耶曾经为80多个品牌的计算机编写过许多不同版本的文字处理软件。与施雷耶一样,基尔多尔也为市场上所有的计算机推出过不同版本的CP/M操作系统。但是,与施雷耶不同的是,基尔多尔找到了编写不同版本软件的解决办法。在IMSAI公司的格伦·尤因的帮助下,他将某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所有特定代码隔离出来,放入一个软件中,他将这个软件称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英文缩写为BIOS。
CP/M操作系统中的其余部分都是通用的,当基尔多尔想要将该操作系统放到新的制造商生产的新型计算机上运行时,这些通用部分不必重新编写,只需要为每一台计算机编写很小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而这项工作相对比较容易。
蒂姆·帕特森认识到BIOS技术具有很高的价值,并将它应用于SCP-DOS操作系统,通过BIOS技术,它找到了实现PC-DOS的方法。
用于IBM PC的BIOS体现了该计算机的特点。在IBM PC中实际上没有任何别的部分是专用的,因此IBM公司要千方百计保护这个BIOS代码,只要有人拷贝它,IBM公司一定要起诉他。
IBM公司并不认为它能防止其他人在“它的”市场中谋取利润,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在大型计算机市场中,人们将IBM公司说成是个“环境”,许多公司只生产能够与IBM公司的计算机配套运行的设备。当IBM公司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时,许多公司找到了能够与IBM PC代表的技术标准配套运行的方法。
在IBM PC投放市场的这天上午,德克马公司(Tecmar)的员工是最先走进芝加哥西尔斯商务中心大门的人之一。他们将购买的IBM PC拿回公司总部,然后对它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结果,他们的公司成了最早提供与IBM PC配套运行的硬驱和电路板的公司之一。这些企业利用这个机会,在市场上进行价格、质量或特性等方面的竞争。这些“寄生虫”公司所干的事情与6年前对埃德·罗伯茨的Altair计算机所干的事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IMSAI公司生产了一种类似Altair的计算机以便与MITS公司相竞争一样,许多微机公司推出了“与IBM功能类似的PC机”,这些计算机使用MS-DOS(实际上是PC-DOS,但是从微软购买了许可证的PC-DOS),并且试图通过提供一组不同的功能,使用不同的营销手段和价格,与IBM展开竞争。毫无例外,市场对这些与IBM功能类似的PC机一概拒之门外。消费者可能购买一台不是冒充与IBM相兼容的计算机(苹果公司当然希望这样),但是他们不会容忍任何勉强兼容的计算机。凡是声称与IBM相兼容的计算机,必须能够运行IBM PC上运行的所有软件,必须支持IBM PC的所有硬件设备,并必须能够使用为IBM PC设计的各种电路板,包括尚未设计的电路板。但是IBM的专用BIOS技术使得其他制造商很难保证实现全面兼容。
尽管如此,开发百分之百的IBM PC兼容机的潜在效益是如此之大,可以肯定有人会找到实现全面兼容的办法的。1981年夏,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馅饼屋餐馆里,德州仪器公司的3名员工正在运用头脑风暴法考虑创办一家企业。他们考虑的两个选择是:或者开一家墨西哥餐厅或者成立一家计算机公司。在这顿饭快要吃完的时候,罗德·卡宁、吉姆·哈里斯和比尔·默托这3个人放弃了开一家墨西哥餐厅的打算,却在馅饼屋餐馆的桌垫背面,拟订了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的业务计划,详细列出了理想的IBM兼容机将是个什么样子。本·罗森曾经为莲花公司提供过投资,这次也是在他提供风险资本的情况下,这3个人创办了康柏计算机公司(Compaq Computer),准备制造他们的IBM兼容机。这是一款便携式计算机,重量为28磅,很像一件“可携带的行李”,配有一个9英寸的显示屏和一个手把,外观类似奥斯本Ⅰ计算机。
与仿制产品不同,他们的计算机的最大特点是,它是百分之百的IBM兼容机。康柏重新开发了IBMBIOS,这意味着他们的工程师在从未见过IBM代码的情况下,完全根据IBM PC的运行特性和公开发布的技术规范,重新设计了BIOS代码的结构。这样,如果IBM公司向康柏提起诉讼,康柏就可以在法律上保护自己。
康柏采取积极的营销措施来推销它的产品。它聘用了建立起IBM分销网的人员,将自己的产品与IBM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销售,并为这些代理商提供高于IBM的利润率。康柏的销售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第一年里,康柏的销售额总计达1.11亿美元。不久,在成千上万个办公室里,康柏公司生产的28磅“便携式”计算机便成了员工们使用的惟一计算机。
IBM公司果然向康柏公司提起了诉讼,但是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因为康柏公司重新设计了IBM PC的BIOS代码,这个思路证明是正确的。从理论上讲,康柏公司采用的方法,任何其他公司也能使用。
很少有公司能够得到像康柏公司那样的资金支持,可与IBM公司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即使它们重新创建IBMBIOS代码,也很难与IBM抗衡。不过有一家公司确实拥有足够的胆识向其他公司出售这种技术,这个公司就是凤凰技术公司(Phoenix Technology)。当凤凰技术公司重新开发出IBMBIOS代码后,就将它的技术转让给了另一家公司,而不是制造它自己的计算机。现在凡是有人想要制造地地道道的IBM兼容机,并且不想出现不兼容的问题或者引起诉讼,它就可以向凤凰技术公司购买这种技术的使用许可权。消费者和计算机杂志常常使用非常流行的Lotus 1-2-3软件来测试计算机是否具有百分之百的兼容性,这里有一个通行的原则:如果一种新型计算机不能运行IBM PC使用的Lotus 1-2-3软件,那么这已是过去的事情了。如果它能够运行IBM PC使用的Lotus 1-2-3,那么通常它也能运行别的软件。一般来说这个原则总是正确的。
不久便一下子冒出了几十家制造IBM兼容机的公司。坦迪(Tandy)和齐尼思公司(Zenith)首先进入这一领域,就像大型计算机先驱公司之一斯佩利(Sperry)一样。奥斯本计算机公司倒闭前也制造了一款IBM PC兼容机。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伊格尔公司(Eagle)、前缘公司(Leading Edge)和科罗纳公司(Corona)等本来是人们并不熟悉的一些公司,当它们占据日益扩大的IBM PC兼容机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时,便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企业。
突然之间,IBM公司除了它的名字以外,没有任何奇特之处。在此以前,光它的名字就价值连城。IBM公司一直被人们誉为一个大环境,而今它却进入了一个连它自己都无法控制的经营环境。克隆计算机市场已经形成了。
在不肯接受IBM公司的新标准方面,实际上只有苹果公司这个孤家寡人。最初它是以苹果Ⅱ和苹果Ⅲ计算机与IBM相竞争,不久之后又推出梅肯套希计算机。虽然由于用户对苹果计算机的喜爱以及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软件用户群体,使得苹果Ⅱ的经营着实火了几年,但是它根本不是IBM PC和IBM兼容机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当IBM着手推出采用不断更新的英特尔处理器的新型计算机的时候,苹果Ⅱ却因为守住老掉牙的6502不放,致使苹果Ⅱ的经营每况愈下。不过梅肯套希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即GUI)使苹果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便于使用等方面占据了领先地位,因此从计算机的销售量的角度来看,苹果公司仍然属于名列前矛的个人计算机公司。乔布斯关于苹果公司和IBM公司肯定会遇到问题的预言初步得到证实,不过克隆计算机的作用不应该低估。
软件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克隆计算机市场的出现,用户选购个人计算机时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和公司的声誉,而不是技术上的创新。由于用户购买的计算机将专门运行某些程序,比如Lotus 1-2-3,因此苹果公司开始面临一种险恶的局面。即使苹果公司销售的计算机与IBM或康柏公司一样多,它的平台也处于一种次要地位,而采用由IBM的结构、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及微软的操作系统等组成的神奇组合的计算机则逐渐成为占优势的平台。
为何没有人克隆梅肯套希计算机呢?因为梅肯套希操作系统中没有类似的BIOS系统,梅肯套希操作系统的独特之处是它包含几千行代码,因此要想克隆梅肯套希计算机将会困难得多。实际上,如果没有得到苹果公司的同意,就无法进行克隆,这是根本不允许的。不过,虽然不可能有梅肯套希克隆计算机,但是有人试图克隆它的图形用户界面。如果出现替代式图形用户界面,这将是对苹果公司的一大威胁,这将会削弱其产品的独特性和易用性等优势,并且势必会缩小该平台的市场份额。1983~1985年间,除了苹果公司的图形用户界面外,人们还使用若干种别的图形用户界面。IBM公司推出的是TopView,数字研究公司拥有的是GEM,一位名叫内森·迈赫尔伏尔德的编程员经营的一家小公司DSR销售的产品名叫Mondrian,VisiCorp公司(原名个人软件公司)拥有的是VisiOn。
这些图形用户界面本来是想放到MS-DOS或PC-DOS操作系统上去的。不过,也许只有微软公司能够编写这种软件,并且使它能够顺利地运行,因为DOS是微软公司定义和控制的。IBM公司发现它推出TopView时就出现了问题,该软件运行性能很差,销售情况也很糟。不过IBM公司也看到DOS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与微软签订合同,准备开发一种新型操作系统,具有当时的大型机和小型机操作系统的最佳特性,同时带有图形用户界面,该操作系统称为OS/2。
微软开发的是视窗系统(Windows),这是它自己用于DOS的图形用户界面。苹果公司的梅肯套希计算机表明,将来用户使用的个人计算机肯定需要配备图形用户界面,而微软也想将图形用户界面放到个人计算机上。很明显,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个流行的、便于使用的图形用户界面,一定有利可图。
在开发视窗系统时,微软公司还占有另一个优势。作为主要的苹果机软件开发商,它一直可以接触到梅肯套希操作系统的代码,在它连续开发几个视窗系统版本的过程中,微软公司断断续续地向苹果公司购买了梅肯套希操作系统的某些关键元素的许可证,使自己不致于触犯版权法。视窗系统先于梅肯套希操作系统于1983年推出,但直到1985年它才正式推向市场。它的早期版本主要用于证明一些设计思路,而不是真正的产品,但是1988年推出的2.01版视窗操作系统显示出该产品越来越接近梅肯套希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不久,视窗操作系统就对苹果公司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许多公司都想超过对方,开发出更好的和更优秀的图形用户界面,因此新的克隆计算机制造商便设法打入市场,以便设计出更加廉价的计算机,供这些图形用户界面运行。有一家公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就是戴尔计算机公司(Dell Computer),它是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在他的大学宿舍里创办的公司。5年后,戴尔计算机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2.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