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一起举杯。曹操刚来,袁绍作为好校友、好朋友、好邻居、现在又是故交来访,自然高兴要带曹操游历他家宅院一番。于是俩同学撇下众士子,从袁绍的书房到家里的大厅、花园、凉亭、假山都一一游观。
袁绍的书房,令曹操震撼。书房连着书库,中间除了门,四壁放满竹简,屋内三百多平米的空间,放着十几排巨大的书架,也有放满各种典藏古籍的带抽屉的精装书屉。
屋中弥漫读书人喜欢的清淡的竹简香气和香炉内飘渺而出的檀香。
袁绍带着曹操一排排走过书架,对其中来之不易的竹简加以介绍,有的是从国家图书馆直接借来的,有的是他带人去汝南藏书大户家临摹的,有的是花重金买来的,有的还是海内孤本。
袁绍指着竹简自豪且感慨地说:我这里有的书简,就连皇家图书馆未必都有。整天和书本作伴,与名士为流,枕清风、伴明月,无公务之烦闷,去受制于人之庸扰。甚至可以不需要妻妾作伴,儿女绕膝。与圣人遗训作伴,过第三种状态的人生,足矣。
曹操问袁绍:那你打算永远不做官了吗?
袁绍沉吟:难说,如果天下不宁,朝中不清,宁愿永远。
曹操点头:能进,则做官为民,不能进,则退而自守。
袁绍盛情留曹操过了几日。他每天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日上一杆起床,洗漱后朗读书文,吃完晌午饭小睡。起来后翻阅经典孤本,为难懂的古文作注释。下午两点接待名流士子,坐而论道,然后共进下晌饭,饭后散步或者谈词作赋,喝一壶茶,太阳落山之前各自散去。
曹操担心刘春即将临盆,着急要走,袁绍为曹操准备了些土特产,还有带给他洛阳家中亲人们的礼物,驮在马背上,好在就是体积大,没什么重量。
跟曹操相处的士子们每人送给曹操一个小礼物。有送墨块,有送精美工艺品,有送香料,何颙送的是一个小布袋,里面装了一片竹简。
凭当时人的经验,竹简上应该有字。曹操不方便当众打开,便将竹简放进袖口里。拜别袁绍及众人,走过一个弯道,从袖子里拿出何颙的小布袋子,打开布袋,里面写了一句话:当日与蔡大总长所议之语: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曹操握住布袋和竹片,竟然一时间忘了是应该高兴还是酸楚。迷茫地仰望天空,除了蓝天什么也没有。
一切是那样的空寂和孤独。
这句话真正令曹操困惑的是“汉室将亡”。曹操微微一笑,怎么可能?何颙太过悲观。目到穷处皆大汉江山,朝廷如同虫蛀朽木,如果真有那一天,万民作何依靠?
万分惆怅的曹操,看着何颙写在竹简上的话,心情沉重至极。我连“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句话出自哪里都不知道,我都不知道议郎该怎么做,命运不由自己掌控,不知道哪天头顶上的一片天就会坍塌,今天活着,明天都不知道性命在哪里,我还怎么能“安天下”?
曹节说过“天下不是我一手创立,不能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发展。我面临的就是继承,无论是好的、坏的,还是不公平的、不合理的”。
是啊,曹节的话虽然刺耳,如今听起来,道理何尝不是如此?
曹节还说“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绩”。曹操摇头,他现在连用代价换成绩的资格都没有。
既然朝廷中有太多他看不清楚的内幕,那就不看,像袁绍等人那样,做一个第三种状态的人。把自己像休眠的块茎那样埋起来,深深地埋起来。
曹操骑在马上,早晨的太阳照耀在他沮丧的脸上,喃喃自语: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何必要追求最终“成空”的东西?
老、庄、孔、孟都不做官,最终能成为名留青史的圣人。官员千万,帝王十百,有几个能像他们那样留名后世?
曹操回望苍苍大地,算了,过第三种状态的生活吧,和袁绍一样,为孤典作注,览经书、伴名士,跟明月清风为伴,退守自修,自得其乐。
桥玄要是知道曹操此刻的想法,一定会后悔让他去汝南找许劭弄个评语。原本希望他能名显当世,给曹节压力,再次踏上仕途。可事与愿违,此行结果让曹操彻底改变人生态度,打消从仕念头,对未来心灰意冷。
年少志高的曹操想要把自己像块茎那样深藏地底,政绩颇佳的老官僚曹嵩会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