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接到蔡邕的请帖,打开一看,只有一句话:先生阁下,您一定不会让学生和我,与您失之交臂。在下蔡伯喈。
郑玄沉吟良久,蔡邕竟然称呼自己“在下”,盛情可谓至矣。
去?
还是不去?
洛阳太学是他曾经待了十年的地方,那里有他和他的恩师第五元先、张公祖、陈球等的往昔治学点滴。从二十一岁到三十一岁,他一生中美好的十年,都给了洛阳,给了太学。
遭到“党禁”后,他决心永不踏上洛阳的土地。
如今又接到了来自太学的召唤,郑玄不禁热血澎湃,泪水冲破层层心门,含在眼眶内。
前来迎接他的车队,已经表明那帮太监的态度。
可,不去既违背人情,更有悖良心。
第二天,郑玄简单收拾,带一名学生当随从,跟车上路。
路上颠簸了二十多天,住了沿途二十个驿站,才风尘仆仆地来到洛阳。
依照太监们的批示:不能有任何政治待遇,意思很明确,连官方的迎接都不可以。
蔡邕有办法,他让所有师生一起跪迎远道而来的郑玄。
车马在太学刻字巨石边停住,郑玄腿酸脚麻地走下车,站在梦中萦绕千回的独木桥头,远望隔岸雍丘,历经二百年风雨的太学建筑群屹立不倒,仰望石刻“帝之辅弼,国之栋梁”,不禁眼眶湿润。
按理蔡邕要远去三十里外迎接郑玄,可太监们反对。
郑玄站在桥头朝雍丘内望去,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是不是太学今日放假?没人接待他,到哪里去找人?蔡伯喈在哪儿?
郑玄正在满怀疑惑,猛然看见蔡邕跟何颙各率领一队穿着黑色院服的师生碎步小跑而来。蔡邕高呼:我等恭迎先生归来!
所有人都恭敬地下跪,从郑玄脚下,一直跪过独木桥、阙门、回廊、过道。曹操、张邈等人作为高年级学生,跪在独木桥上。
郑玄赶紧上前,想要拉起蔡邕:总长大人,请起,康成怎么经受得起?
蔡邕并不起来,伏地大拜:伯喈率领全院师生给先生接风。
郑玄再往左右看去,全院四百多名师生跪满道路。除了皇帝,至今没人能享此殊荣。
所有人都一起高呼:我等恭迎先生,为先生洗尘!
郑玄被眼前的场景震撼,所有苦累早已抛向云霄!
这不是数百学生和教授,这是全国最高、唯一的太学!这是全国最高学术机构向郑玄致敬!
教授们齐声说:欢迎前辈回院赐教!
学子们喊:恭迎学长归来!
郑玄在一片不停息的欢呼声中,泪水在心海澎湃!
昔日恩师不再,被迫壮游求学、遭受劫难,今又重新踏进您的怀抱!如同再落魄的儿子,也要最终回到母亲的怀抱!再年迈的母亲,也会渴盼远方的游子!
走得再远的学子,也思念着最亲爱的母校!
郑玄在内心欢呼:我阔别多年的母校!您的儿子,回来了!
在郑玄的一再要求下,对蔡邕行三跪九拜大礼。
这是学子对母校的敬爱,和对师长的崇敬!
郑玄在所有学子的注视下,极其规范庄重地做着每个动作,使得太学的学子们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
曹操跪在独木桥上,猜测这位被喻为“经神”的郑玄,他真有那么神吗?
课堂上,热烈的掌声,把曹操的思绪从前天下午的欢迎仪式上拽回来。学生们被郑玄通俗易懂又奥妙无穷的讲解吸引。
曹操用他一贯喜欢开口提问的风格,毫无悬念地跟他一生的偶像进行直面对撞。
在师生自由交流阶段,曹操站起来解说对老子那句话的认识,他认为自然、道、天、地、人的关系可以反过来理解:自然有道,道含天地,天地间人为贵!天地本无情,人间真情在!
曹操此语一出,震惊四座!诸位不是为他的见解,而是惊于他敢公然和郑玄叫板。
所有人都朝他看去,有不解、有责怪、还有担忧和嘲讽。
郑玄微笑,缓缓地说:天地的情意,基于我们人类的感受和认识,情感是相互的,有交流的。只有我们有情,才会感受到天地之情的存在,若胸中无情,不光是天地,万物皆成无情之物。
学生群中纷纷点头。
曹操不甘示弱,再次站起来:先生,不是有人说“天不老,天无情,天才不死”吗?
郑玄点头,对曹操说:天是不老,但不代表天无情。人会老,但不代表有情。而我宁愿为有情爱而老、而死。我将用我的老和死,跪谢我曾经获得的生命!
场中一片沸腾!曹操也兴奋地鼓掌!
学生们真正听到了圣人的声音,感受到“经神”的情怀。
郑玄也是人,也有温暖的情感和忧伤的爱恋,对生命、对美好事物,唯有用爱对待,才最珍贵!
又有学生问了很多一直困惑的问题,郑玄都一一耐心解答,博得学生阵阵喝彩,掌声如夏日的阵雨,此起彼伏。
郑玄的结束语:我所理解的十三经,包含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学术经典,是我们通过学习完善自身,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完美结合,获得对自然规律了然于胸、进可做事为民、退可守身自修的达观人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遇到逆境,要像万物等待春天那样具有耐心,遇到顺境,要像天地那样一日两重变化,一年四季区分,审视自己的作为。
“自我”的觉醒和完善,有顿悟,也有循序渐进的彻误,这个过程有开始,没有停顿,结束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很多人一生无法完成,但这不妨碍有志探究“规律”的人们的热情。
最后,很感谢伯喈总长,没有让我和各位失之交臂,我从你们那儿得到很多新的见解和知识。
十年的漫长经历,是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我感激太学,感激教授过我的贤哲们。
从今开始,希望我能和你们,一起行走在参悟“自然之道”上。
郑玄前来太学讲学,如同惊鸿一瞥。他只在洛阳讲学三天,所有活动范围都在太学内,连洛阳的街道和新修缮的皇宫的屋顶,都无暇看到,三天讲完六场讲座后,就悄悄离开洛阳,奔赴遥远的东莱。
东汉末年,皇家大厦风雨飘摇,世事凌乱,郑玄一生颠沛流离,曾经受曹操之邀,为刚刚建立的许都太学院编写教材。
生命的历程不在于别人能给予多少,而在于自己能创造多少,他的学术成为后世千年不朽的儒家典范!
讲座结束后,曹操他们几个走在回家的路上,袁绍还沉浸在郑玄的课中:怪不得他的私学有千人之多,上他的课真是享受。
胡母班盛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经神”的课改变了我对私学的认识。看来私学确实藏龙卧虎。
张邈补充:郑先生有十年官学从教经验。
曹操点头:嗯,有官学的严谨和广博,有私学的灵活和飘逸,可谓双绝。我要能当上郑玄那样的大学者,感觉也不错。
袁绍嗔道:拉倒吧,阿瞒。就你,遛门撬锁偷新娘,别把学生给教坏了!
袁绍说完就跑,曹操追着他嬉笑打闹,一群初长成的青年,奔走在公元173年秋天的洛阳大街上。
历代帝王无数,“经神”郑玄绝无第二。由于历史原因,他和他的经学被淹没在洪流之中,却无法掩盖他和他的学术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珍宝。
毫不夸张地说,能有幸在郑玄的私学里求学,有些方面胜过洛阳太学。自此以后,曹嵩除了偶尔听到曹操说桥玄的事情,再听到更多的就是提到郑玄。
太学刮起一股强烈的“经神”风,且影响深远,经久不息。
曹操他们自发组织了郑玄“粉丝”团体,共同研究郑玄的生平,给郑玄写信、邮寄文章和提问,甚至还邮寄吃用、钱物。从东莱到洛阳的驿站,霎时间成了一条热闹的邮路。曹操他们还计划要远涉山水,去东莱追随郑玄。如果可能,像孔子的学生那样,留在郑玄身边一直学下去,直到郑玄去世,再为他守孝三年……
“郑粉”们果真会去东莱追随郑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