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最崇高、最有意义的,在它面前,个人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罗健夫(1935-1982),男,汉族,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原航天工业部771所工程师。
罗健夫1951年7月参军,1962年12月调中国科学院西北计算机所,1975年调七机部771所。1969年,罗健夫作为课题组组长开始研制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1972年、1975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罗健夫对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他是Ⅰ、Ⅱ、Ⅲ型图形发生器课题负责人,主要设计者和研制者,但在呈报科研成果时要求不署自己名字,他婉言谢绝吸收他为中国电子学会成员。
罗健夫1935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1950年距初中毕业尚差一学期,他就带头报名参军。在部队利用业余时间,罗健夫学完初中三年二期及高中三年全部课程,并于1956年考入西北大学原子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59年4月,罗健夫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先后在母校及西安电子计算机技术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工作。1965年,他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1968年,参加北京电机厂技术攻关协作。次年,主持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攻关。
“文革”中,他力排干扰,以顽强毅力,短时间内掌握第二外语,攻读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数学、集成电路等多门课程。1972年、1975年,罗健夫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航天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成几十倍的提高了效率,打破了当时国际上的封锁、禁运,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后,他再接再厉,继续研制Ⅲ型图形发生器,至1981年10月已独立完成全部电控设计。1982年6月16日,正在调试设备的罗健夫突然病倒,诊断为晚期淋巴癌,于1982年6月去世,年仅47岁。他被追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罗健夫生前的同事胡培德谈起罗健夫,仍难掩内心的激动:“虽然2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没有忘记他!”
胡培德与罗健夫在一起工作了多年,罗健夫一些感人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老罗的信念、气质、道德、意志,都让人敬佩,说他是中国的保尔,当之无愧!”
1977年调工资时,罗健夫已经完全具备了升级条件,但他一再找领导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经济不是太困难,把名额让给比我更困难的同志吧!”实际上,他工资不高,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负担不轻。1981年,当罗健夫得知自己确诊患了癌症并且是晚期的时候,异常镇定地问医生:“我还有多少时间?”随后嘱咐道,“不要告诉我的爱人,现在,每分每秒对我都很宝贵!”他只有一桩心事: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完。组织上“命令”他在家休息,并叫其爱人陈显万照顾他。罗健夫终于同意养病,但不同意爱人照顾。罗健夫对同样从事科研工作的妻子说:“我不能工作了,你再不工作怎么行?”硬是把爱人推去上班,而他自己为了修改Ⅲ型图形发生器的图纸,又一头扎进了资料堆。
胡培德陪罗健夫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走完了最后的日子。“在病房里,他交了最后一次党费。就是在临走前的那几天夜里,他上厕所时,不开灯,也不叫人,总是自己一点一点挪着去,就是怕麻烦大家。他最后的遗嘱是:再也不能为党工作了,请医院将尸体解剖,或许对医学有所贡献。”说到这里,胡培德的声音有些哽咽。
罗健夫是航天系统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的单位,学习罗健夫精神的座谈会和先进标兵表彰会经常举行,每年新招的大学生、工人在进单位前,都要了解和学习罗健夫的事迹。
“不光是在我们航天工业部,在其他的科研单位,很多人还在传颂他的事迹。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他生前的事迹,看看他的精神境界,给人的思考和震撼真是太大了。”771所党委宣传部的王英民介绍说,“2007年10月,在罗健夫逝世25周年的时候,771所还专门举行了罗健夫青铜塑像的揭幕仪式,大家一起缅怀英模先进事迹,弘扬罗健夫精神,激发广大干部职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努力奋斗。”
罗健夫的足迹,不仅体现了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更强烈地体现了湖湘大地千千万万科技人员的品格。是他们,以忧国忧民的奋斗不息的“霸蛮”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创造出众多科研成果,推进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一章章激情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