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们的世世代代是绿色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共党员。1955年出生,现任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
廷·巴特尔1955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1974年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高中毕业后,插队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萨如拉图亚嘎查;1983年担任嘎查长,1993年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
廷·巴特尔出生的那年他的父亲廷懋成为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军委第一批授衔的内蒙古自治区4位少将之一。1974年,19岁的廷·巴特尔高中毕业后,插队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锡林郭勒盟萨如拉图亚草原。辽阔的草原,淳朴的牧民,让廷·巴特尔身心舒展。很快,廷·巴特尔学会了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样样都干得很起劲。不知不觉中,他成了全嘎查40多名知青的标兵,先后担任了副嘎查长、农场负责人和林场场长。1976年,21岁的廷·巴特尔由于工作出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全国知青大返城。面对一次次返城机会,廷·巴特尔拱手相让。当送走最后一批知青,独自回到知青点时,他的内心也曾经犹豫过:走?还是留?就在这时,大队乳品厂因为连年亏损准备停产,大队领导找到廷·巴特尔,希望他接过厂长的担子,救活企业。望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廷·巴特尔郑重地点了点头。他白天搞生产,晚上点着蜡烛改装机器,一年下来,乳品厂终于有了5万元的盈余。这年春节,廷·巴特尔回家探亲。母亲心疼地说:“巴特尔,你回来吧!”他说:“我一走,牧民就哭,我不能走。”这一次,廷·巴特尔破例在家里多住了几天,牧民们开始担心了——廷·巴特尔肯定不回来了。几天后,当他风尘仆仆赶回萨如拉图亚嘎查时,很多牧民闻讯赶来,他们送来了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个牧民一句话也不说,只是上前紧紧抱住他,怕他再跑了似的。廷·巴特尔两眼满含热泪,心头涌上一阵阵感动。
1993年,廷·巴特尔走上了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一上任,他就搞起了流动畜群扶贫:把嘎查集体畜群分给贫困牧户放养,一放3年,所生产的幼畜70%归贫困户。这一措施很快使全嘎查21个贫困户年收入接近或者超过万元。
萨如拉图亚嘎查面积437.5平方公里。由于过度放牧,加上连年自然灾害,不少草场退化成了沙窝子。廷·巴特尔明白,如果不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就永远摆脱不掉贫困和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在他的带动下,牧民们纷纷植树、种草、拉起网围栏搞轮牧,同时打水井、建畜圈。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了嘎查畜牧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有一次发生了雪灾,别的地方的牛羊有的冻死、有的饿死,而萨如拉图亚嘎查的牲畜却没有挨饿受冻的。牧民们信服地说:“跟着巴特尔书记干准没错儿!”
组织上曾经多次准备提拔廷·巴特尔到苏木或者旗里、盟里当干部,可是他总是婉言拒绝:“我文化不高,能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些事情也就心满意足了。”虽然文化不高,但是无论大事小情,牧民们只要找到他,几乎没有不能解决的。
2001年1月,一场罕见的风雪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廷·巴特尔不顾妻子的劝阻,开上家里那辆破旧的客货车,晃晃悠悠地冲进了风雪中。萨如拉图亚嘎查距离最远的两家牧民有40多公里,廷·巴特尔硬是在这样的大风雪天里,为牧民们送去了粮食和草料。
在他的带领下,全嘎查牧民都实行了“围栏轮牧”和“减羊增牛”,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改善了牧民生活。如今的萨如拉图亚水草丰美,是当地生态条件最好的嘎查,现在又修了路,通了电,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近年来,他又带领牧民群众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力开发建设高产饲料基地,建成了全盟第一个沙地保护区,注册成立萨如拉牛业公司,投资230万元大力发展沙地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养畜的成功之路。
多年来,廷·巴特尔成了牧民们的主心骨,大家已经习惯了在他的指导下生活、生产。大到娶妻生子、购买机具,小到两口子闹别扭、孩子不听话,牧民们都要找他商量解决,就连大人孩子病了也请他去诊治。在牧民们心中,廷·巴特尔不仅仅是党支部书记,也是农艺师、技术员、医生,更是老年人的好儿子,同龄人的好兄弟,年轻人的好长辈。
30多年来,他扎根草原,情系牧民,带领嘎查广大牧民走上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草原的富裕之路,被誉为“草原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