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当好替罪羊是门学问 第九十三节 中日激战

喀西尼很快电告俄国外务大臣吉尔斯:“为了报答我们的效劳,中国正式承认,俄国具有与中日两国共同解决朝鲜内部组织问题的权利。李鸿章请求我国协助,俾使日本同意与俄中两国共同解决朝鲜的改革问题……我建议我国驻日公使希特罗渥应竭力劝告日本接受此项建议。”

吉尔斯经过请示沙皇,马上给俄国驻日公使希特罗渥发电报,让希特罗渥向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提出劝告,希望日本与中国从朝鲜撤军。

陆奥宗光接到希特罗渥的照会,当即表示:“除非清政府保证同意共同担任‘改革’朝鲜内政,或同意不干涉日本以独力实行‘改革’,日本军队决不自朝鲜撤退。”

陆奥宗光怕因此引起俄国人的不快,很快又表示:“日本对朝鲜决无他意,并对中国‘断不作攻击的挑战’。”

喀西尼接电后大失所望,只好遣参赞官转告总理衙门及李鸿章:俄国虽知此次日本无理,但俄国“只能以友谊力劝日撤兵……未便用兵力强勒日人,至朝鲜内政应革与否,俄亦不愿预闻”。

李鸿章一见日本是这种态度,马上便预料到日本此次是预谋要与中国为难,于是紧急向宫里递折,再次恳请速筹饷银向西洋购械,以防倭人袭扰。

光绪帝览折时,总理衙门已接到袁世凯从朝鲜发回的密报,称中日业已交战,日本增兵飞速,官兵明显不支,已败退;日本现有兵船二十几艘云集洋面,气势汹汹。

李鸿章未及把袁世凯的电报读完已吓得大惊失色,醇亲王与庆亲王也是连连跺足,不知如何是好。醇亲王与庆亲王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会同翁同龢进宫请旨。

也就在三人跨进宫门的时候,北洋海军广工号军舰、济远号军舰在护送高升号轮船行至牙山的江面时,与日本兵舰相遇。日舰突然开火,打中济远,济远被迫后退。广工见日舰先行开火,只好发炮自卫,旋遭三艘日舰围攻,致使身受重伤。日舰旋强迫高升号随行,船上中国士兵坚决不从。日舰鱼雷、大炮遂齐发,将船击毁。日舰离去后,法国一艘兵船恰巧行此,急忙救护,又向附近之德国伊力达斯号兵船、英国播布斯兵船发出求救信号,二船亦相继赶到。三船合救出中国士兵二百五十二人,有七百人落水遇难。

而站在光绪帝面前的醇亲王、庆亲王、翁同龢等人,却还在向皇上提着建议,商量着想让李鸿章出面,去找英国调停此事。光绪帝急召李鸿章进宫,询问此事是否可行。

李鸿章这样说道:“英国水师雄冠天下。臣可与英国人相商,希望他们能派出十艘兵船径赴日本的横滨,与我国驻英公使许景澄,一同去日本外务部,斥责其以重兵压韩无礼,扰乱东方商务,与英大有关系,勒令他们退兵,再议善后。臣窃以为,日本惧于英国的武力,不敢不撤兵。请皇上明察。”

醇亲王也道:“皇上,臣以为李中堂言之有理。皇上不妨下旨,让李中堂去英国公使馆与他们相商一下。设若事情成功,可不就是万事大吉吗?”醇亲王其实早已方寸大乱。

庆亲王道:“对呀,对呀,皇上,现在除了外交,没有别的法子好想啊!”庆亲王也是六神无主。

光绪帝却问道:“李鸿章啊,现在北洋海军怎么样啊?”

李鸿章答道:“臣于进宫前已电告丁汝昌,严把各海口,避免与日舰交火。”

光绪帝说道:“李鸿章啊,你现在就去和英国人谈吧。”

李鸿章慌忙出宫,径奔英国驻华公使馆。但英国公使馆已接到国内训令,不调停中日之间的此次争端,更不可能采取威胁的手段强迫日本撤兵。

李鸿章一听这话,顿感天旋地转,好不容易才被人扶出公使馆。回总理衙门的路上,李鸿章心灰意冷,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说道:“中日一定在海上构衅,我北洋海军必败无疑!每舰只有少许炮弹,多为教练弹,如何打呀!”

李鸿章刚一踏进总理衙门,便接到光绪帝紧急发布的圣旨:“着李鸿章速回天津布置与日作战事宜,不得耽搁!”

李鸿章头脑一下子清醒,知道中日构衅已成定局了,急忙上车赶回贤良寺,让小红匆匆收拾了一下东西,又马不停蹄地连夜返回保定。

第二天,李鸿章正要乘车赴津,却接到圣旨,旨曰:“现在倭船屡窥海口,海军防剿统将,亟须得人。丁汝昌畏葸无能,巧滑避敌,难胜统带之任,严谕李鸿章于海军将领中遴选可胜统带之员,于日内复奏,不得再以临阵易将,接替无人等词,曲为回护,致误大局。钦此!”

送走传旨差官,李鸿章大骂道:“这又是翁同龢这个老混蛋给皇上出的主意!这都什么时候啦,还要撤换统兵大员!走,到天津再说!”

就在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奔走各国使馆,希图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的时候,日本陆军已在朝鲜将叶志超淮勇全线击败,占领了朝鲜大部;日本海军也全部出动,云集朝鲜洋面,等待攻击命令。

李鸿章赶到天津,急调淮军、豫军合七十营,移至鸭绿江边九连城一带驻防,由奉天防务会办宋庆统带。又在沿海各口增派陆军,并严饬海军提督丁汝昌,沿海巡视,以防日舰偷袭,同时又将聂士成部淮军派赴朝鲜,会同叶志超防堵日军入境。

李鸿章希望日军只占朝鲜,不对中国实行攻击。他心里异常清楚,面对装备优良的日军,至今仍在使用已被别国淘汰枪械的中国各部队,虽人众,却简直不堪一击,海军也如此。

李鸿章在上奏朝廷陈述海军统领此时不宜撤换的同时,又给太后递送密陈一篇,恳请太后能重新起用恭亲王,称:当此倭人构衅,国难当头之际,恭亲王久历外交,有谋有断,急宜复出主持大计。

慈禧太后把李鸿章的密陈留中不发,她还要等一等,看一看。翁同龢则在此时力主对日一战,称:“非战不能保国,非战不能驱倭。”日本可不管中国是战是和,此时已决定对中国宣战。

中国官兵在平壤全线败溃的第三天,北洋海军十艘舰船,在护送运兵船到达鸭绿江口大东沟时,日本派出十二艘战船来袭,并当先发炮。

北洋十艘舰船只得整队迎战,双方盘绕、激战约五小时。交战过程中,日旗舰“松岛”号被北洋海军“镇远”号铁甲舰所发巨炮两次命中,引起火药爆炸。“松岛”号伤毙一百余人,日舰“赤诚”号船头及前部下甲板被击毁,舰长以下死伤甚众,日舰“西京”号也中弹累累,运转不灵。

中国方面损失军舰四艘,其中“致远”号因炮弹用尽,管带邓世昌无奈之下,决定用船体去撞日舰时,被日舰所发鱼雷命中,全船官兵无一幸存。

战后,日舰队先撤,北洋舰队奉丁汝昌之命,急驶旅顺港躲避。丁汝昌奉的则是李鸿章的电令。李鸿章想通过避战的方式保存实力。

对于此次交战,总税务司赫德根据英国方面的情报,这样描述道:“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脱郎炮有弹无药,汉纳根想要凑集够打几个钟头的炮弹以备一次海战,迄今无法到手。”

查当时的海关档案Z字第630号得知,赫德所说的情况,与当时的情况基本符合。第二天,日舰全部扑向旅顺,北洋海军六艘舰船虽每门炮仅配有少数炮弹,而且大半是药量不足的演习弹,也只得应战。

中日海军战于旅顺洋面,结果却是北洋海军六艘战船全被击沉,日军大获全胜。

日军乘势由陆路侵入中国境内,竟连陷九连城、凤凰城、金州、岫严、海城、营口、大连湾、旅顺口。日军进军之速,火力之强,不仅让光绪帝目瞪口呆,连一贯主战的翁同龢也上奏称道:“平壤既弃,义州已危,鸭绿一水,不过里许,江西天险,若长驱平进,北距兴京六百余里,永陵在焉,虽南面有山,恐兵少难扼。”

翁同龢再不敢言战,夜里开始做噩梦。光绪帝眼见局面越来越坏,不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新仇旧恨一齐涌将上来。他不顾一班王公大臣全部在场,喝令军机处拟旨,将李鸿章顶戴花翎、紫缰、黄马褂悉数收回,本兼各职全部革掉,速押京师问罪。世铎答应一声正要去办,外面忽然响起“太后驾到”的喊声。

慈禧太后被人搀扶着慢慢走了进来。光绪帝慌忙跪倒请安,一班王公大臣也纷纷跪下。

太后往龙椅上一坐,冷着脸子说道:“怎么着皇上?拿李鸿章开刀了是不是?你想没想好,把他押进京师,是关进刑部大牢呢,还是斩立决呀?”

光绪帝跪着说道:“禀太后,此次倭人猖狂,全系李鸿章调度无方所致。儿皇将他革职问罪,全是他咎由自取。李鸿章按律当斩。请太后明察。”

太后却扬起脸子对着世铎说道:“着军机处拟旨,着授恭亲王军机处、总理衙门领班,会同礼亲王、醇亲王办理外交事宜。着恭亲王接旨后,速与各国驻京公使商议,如何使日本息兵。再给天津传旨,革除李鸿章骑都尉世职,拔去花翎,摘去顶戴,收回紫缰,褫黄马褂,先行革职留任。去吧。”

世铎答应一声,连滚带爬地退出去。六十三岁的恭亲王再度被请出山来执掌军机处与总理衙门领班。他接旨的当日,即派总理衙门大臣孙毓汶、徐用仪去总税务司请赫德出面,让赫德说服英国出面调解。

赫德在当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孙毓汶、徐用仪和我自下午四点钟谈到六点钟。他们两人几乎痛哭流涕,愿意接受任何好的建议,答应今后办这样办那样。”

恭亲王又随后摆驾来到美国驻华公使馆,恳求驻华公使田贝能出面调停;田贝偏巧拜客未归,但使馆参赞和翻译答应转告。

第二天,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齐聚总理衙门,会同几名军机大臣以及总理衙门大臣,紧急会商此事。美国驻华公使田贝不料在这时不请自到了。恭亲王急忙亲自把田贝迎进来,也不等田贝喘上一口气,便把大清国请求美国出面调解的话讲了一遍。

田贝笑着道:“本公使就是为这事来的。不过有一点本公使须提前声明,我国可以出面调解贵国与日本国之间的争端,但贵国须向我国交一份书面保证,承认朝鲜国是绝对独立的国家,对朝鲜的所有事情,贵国都无权干预。贵国能答应吗?”

恭亲王忙道:“田公使但请放心,本国与日本已经打成了这样,本国还哪顾得了什么朝鲜。贵国说朝鲜是独立的国家,就是独立的国家。只要贵国此次肯出面调停,让日本国先把战事停下来,其他的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谈。”

一班王公大臣急忙附和道:“是啊,是啊,王爷说的真正是在情在理。只要日本国肯把战事停下来,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议呢?”

田贝这时已看准清政府可任意摆布,认为联合日本进行无穷勒索的良机已到,于是便拍电回国,详细描述恭亲王等一班王公大臣,对美国摇尾乞怜的态度,建议总统抓住这次“调停”的机会,发上一笔横财。

当时恭亲王等一班王公大臣但求速和,只要有求和的门路,决不放弃,已经达到有病乱投医的程度。

恭亲王继求美国调停之后,又马上恳请英、德、法、美、俄五国,联合出面调停此事。同时,总理衙门又秉承太后、皇上的旨意,训令中国所有驻外公使,向各国直接提出请求,幻想“连衡说和”,并派出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起程赴日,到日本神户去见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商议停战之事。

德璀琳抵达神户,当日就致函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表明此行的来意,希望能见到首相。陆奥宗光马上把德璀琳的来意禀明伊藤博文。

不料想,伊藤博文拒绝了德璀琳的请求,指责德璀琳不合交战国使者资格。德璀琳只好把日本的态度电告总理衙门,随后很失落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