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长城计划——助力中国教育

200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张亚勤兴奋地赶往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教育部。

当时,微软中国研究院已经成立3年,成功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所有投入力量的研究领域都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研究院的规模已经增长了一倍,研究人员达到140名,每年发表200多篇专业论文。更为重要的是,研究院的技术成果正开始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品。

这时候,张亚勤又在构思另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建立中国IT人才的联盟。张亚勤给这个计划命名为“长城计划”。因为长城是传统的中国元素,是永恒的象征,他希望通过“长城计划”,为中国建立坚实、持久的科研体系贡献力量。实际上,“长城计划”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投资到中国的软件开发与教育领域。

早在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之初,即已开始和中国的高校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个基础研究机构,研究员们从事研究、发明新技术、写论文、申请专利、作产品转换,甚至还要带学生。可以说,研究院就像是一所大学,与全国高校有着密切联系。最早的时候,研究院主要是去大学里作访问,了解学校的需求,看自己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同时,也把研究院正在做的事情介绍给教授和学生。但这种形式显然比较松散,如何体系化研究院与高校的联系,让学生们真正享受到研究院在国际平台上的技术和研发优势?这是张亚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张亚勤把自己的想法和教育部沟通,此次去教育部,就是要和教育部商谈开展合作培训的细节问题。

上午8点,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教授已经在办公室等候张亚勤了。周部长曾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还担任过武汉市市长,属于“学者型官员”,作风务实。两个小时的会谈结束后,“长城计划”也基本敲定:微软在今后3年时间内投入2亿元人民币(约合2500万美元),用于软件开发课程、研发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及提供所需设备和教材;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新设立的微软博士后奖励基金,以及资助在研究院实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该项目的覆盖范围涉及全国重点高校现有的35所软件学院。

周济部长对此次会谈曾这样评价:“组成如此全面的项目来帮助中国,微软是第一家。我个人十分愿意代表教育部参加这一项目。我希望通过三到六个月的培训上个新台阶。”在众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中,微软的“长城计划”无疑是最“不辞劳苦”的一个:不仅出资金,还出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亲自上阵,手把手带学生,这种言传身教的价值不比资金投入逊色。而这也正是张亚勤追求的目标—微软亚洲研究院不仅要服务于微软,更要给中国本土播撒创新的基因,为中国培养自己的高手和大师。

2002年6月27日,中国教育部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签署《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即“长城计划”。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以及北大、清华、上海交大、浙大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悉数到场。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也特意赶到北京出席签字仪式。

后续的实施效果表明,“长城计划”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比如,“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模式不同于传统实验室,许多高水平的世界级科学家的加入使这些实验室的学术水平也水涨船高。在一期项目建设的10个实验室中,很快就有8个升级为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

“更重要的是,这些实验室之所以成为重点实验室,不是因为它的设备多么先进、投入多么巨大,而是注重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比如最有影响力的论文、研究项目在学术界的影响、博士生的学术水平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等等。”回忆起近十年之前的情景,张亚勤依旧不无感慨,在他看来,为中国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使这些优秀的人才有机会“改变世界”,是比他自己再多拿多少个奖项都开心的事。

2005年10月28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教育部续签《中国教育部与微软公司合作备忘录》,是为“长城计划”的第二期。续签意味着双方对首期的合作成果均表示满意。

其实,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对中国教育的支持不只是“长城计划”。

2003年11月20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教育部还签署了另一项旨在支持中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帮助提升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携手助学”项目。迄今为止,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的百间计算机教室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超过10万名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接受了培训。另外,研究院还在高校建立“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微软软件教学实验室”,并举办各种活动,来支持和帮助学生学习提高计算机水平。

2009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和教育部签署了“携手助学”二期和“长城计划”三期的合作协议,继续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助力教育信息化、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及人才培养。

张亚勤在谈到这些自己一手策划起来的项目时非常欣慰:

“长城计划,我觉得可能是企业和教育界所有合作项目中最成功的一个。8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包括三个方面。一,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包括对学生的培养、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甚至是对教授的培养。8年来通过研究院的平台,我们培养了近万人,这些人都已经成为中国科研力量的中坚。二,科研的合作、交流,包括举办大型的国际会议。一系列合作计划把很多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带到中国,比如我们每年都会邀请图灵奖、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到中国来,与学生和教授们交流。三,通过这项计划,国内计算机学科、工程学科和美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国内的学生不一定非要出国才能接触到世界最顶尖的技术,在微软中国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

显然,“长城计划”对中国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教育部即向张亚勤颁发了“中国教育特殊贡献奖”。尽管获奖无数,但张亚勤强调,这个奖项对他意义重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能够通过教育事业助力中国的长远发展,张亚勤深感幸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