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好几个人抬着一架庞大沉重的深棕色钢琴,穿过那狭窄的小胡同,穿过那一道道门栏,吃力地将那架大钢琴放在了我的卧室里,从此钢琴便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从中国到美国,钢琴的协奏曲伴着我的脚步走。”这是安妮到美国以后,用英文写的她儿时的回忆片段。
那年她三岁。当时先生早已只身前往美国求学,他将打工的钱,攒起来,寄给我。我便在北京给女儿买了第一架钢琴。从此,女儿便走上学钢琴的路,一走就是十几年。
安妮的第一个钢琴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优秀年青作曲家。准确地讲,他是安妮走上音乐之路的第一个引路人。
万事开头难。安妮自幼就是个十分乖巧的女孩儿,但是对于一种新知识的学习,除了教师之外,母亲的引导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或是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无奈,我在音乐方面是个一窍不通的母亲,识五线谱对我来说就像是读天书一样难。尽管如此,这仍然没有磨灭我的意志。我想,只要我坚持,女儿就会坚持。她学的是音乐,而我学的则是毅力。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个天长地久的事,绝不可急功近利。
现在想来,幼儿开始学琴的最初半年是相当艰苦的。从弹琴的指法、认记五线谱到手、眼、脑相结合的全过程,没有十足的耐心和信心是很难做到的。在这个艰难起步的岁月里,安妮的奶奶和小姨都给了我们母女很多的鼓励、支持和帮助。
在安妮识记五线谱时,我同样用了“卡片法”来教,即将不同的音符标在各种色彩的卡片上,利用音、色、形三个方面的结合,让安妮尽快地掌握五线谱。安妮开始学琴时,每日以半小时练习为准,以后依次延长。
幼儿学琴的另一个特点是,当他们一旦掌握了一些基本手法之后,却不能准确地掌握节拍的长短和快慢。安妮开始学琴时,总是以快为主。于是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及时地给她买了一个节拍器。这个节拍器后来一直跟着我们到了美国,它在安妮学琴的开始,起了掌握节拍的重要作用。
安妮学琴初始,用的是约翰?汤姆森编写的儿童钢琴教材,共分四册。其内容多数是著名钢琴作曲家的节选,以明快、简洁为主,有助于引发儿童的听觉兴趣,和弹奏时心情的欢快。同时,也由浅入深地让孩子了解了手的伸展、终止、和弦、颤音练习等各种技巧。
安妮四岁来美国后,我和先生继续鼓励和推动她学习音乐的热情。她那时每天放学后,都要练一个小时的琴,两只小脚悬着,游来荡去的,离钢琴的脚踏板,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十个小小的手指,像是在琴键上活蹦乱跳的十个小娃娃。表情认真而又严肃,一双灵气十足的眼睛快速地顺着乐谱移动。从侧面观之,是一幅相当美妙的富有童趣的画面,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在美国的初期,尽管我们的日子过得相当清苦,我们却始终没有放弃让安妮从师学琴这件事。从我们夫妻的共同愿望上讲,其实很简单,只是想尽一切可能给安妮提供一个可以学到音乐的机会,从而拓展她的情趣爱好,把音乐作为她人生享受的一个部分。
所幸的是,安妮是个极其明智、悟性良好的女孩儿。她从开始学琴的朦朦胧胧状态很快地走向了自动自发,以致对钢琴产生浓厚兴趣的阶段。大约是从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可以自己去钢琴老师家上课,每日主动地练琴。美国所有的钢琴老师,都会定期举行学生的钢琴汇演。观看汇演的大多数都是学生的家长和亲朋好友。参加汇演的学生们自然会有一种竞争的心理,这种心理无形中成为推动他们进一步学好音乐的动力。
在美国我们几次搬家,安妮的钢琴老师也是换了一个又一个。这些老师是让我们母女二人始终铭刻在心的人们,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牵着女儿的手,默默地把她引向神圣的音乐殿堂。在女儿的钢琴教授中,又以简女士最令人难以忘怀。
简,五十出头,中等身材,肌肤莹润,举止典雅。她最美丽和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她的眼睛和头发。她的眼睛是淡蓝色的,蓝得清澈、明快;她的头发则是淡金色的,既柔软又大方。蓝色的眼睛和金色的头发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祥和与深沉的美。她的衣着入时而不招摇,色彩的调配总是恰到好处,醒目并让人感到舒服。
简自幼出生在南方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母亲是老一代著名的钢琴家,终生以音乐为伍。在母亲的熏陶和教养下,简和她的姐妹,个个都是青年音乐园地里出类拔萃的佼佼者。简的钢琴演奏尤其出色,在高中时,她又开始修习长笛,也是一学即通,吹得有板有眼。高中毕业时,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高额音乐奖学金,进入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取得博士学位,进而成为一名具有功底和实力的、才艺卓绝的钢琴家。从音乐学院毕业的简,后来成为孟菲斯大学音乐系的钢琴教授,从此开始了她教书育人、犹如“音乐工程师”的伟大历程。在三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简一边教授钢琴,一边进行音乐创作。每年的夏令时节,她都会远走欧洲,讲学和举行钢琴独奏会。简弹出的钢琴曲,总是那样地牵动人心,快乐而忧伤,回首与展望,全随着她的乐曲飘然而起,悠悠扬扬。
简和我女儿相遇相识,说来也是缘分。“缘”是个怪东西:不是你的,踏破铁鞋无觅处;是你的,得来全不费功夫。女儿安妮和简教授就是在一次极普通的义演中相遇相识的,她们彼此心仪,因此成为长达七年之久的师生,并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情感。
在简教授接手女儿的钢琴课时,女儿安妮已经11岁,学琴也已8年了。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追求,使她们在日后多年的教学路上,达到彼此之间空前的理解和默契。在这种情况下,简也有力地挖掘了安妮的音乐潜能,让她很快便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钢琴演奏家。
简教授的教学极富有特色。她尽一切可能鼓励学生从音乐上去思考、去享受、去发挥。她始终强调,用音乐的理解力来弹奏。她终年的努力就在于巧妙地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探讨奇妙的音乐领域,使他们不仅能成为出色的钢琴演奏者,同时更能成为高品位的音乐鉴赏家。她在为安妮设置的课程中,总是在以不断地提高安妮的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列出若干首可学的名家名曲,由安妮凭着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在众多的钢琴大师中,女儿安妮更偏爱波兰作曲家肖邦的作品,选修了不少他的曲子。
简教授为了让女儿更深入地了解她所崇拜的作曲家,体会他当年作曲的历史背景和心境,她鼓励女儿安妮多读一些有关肖邦的传记。这样安妮便了解到:肖邦生于波兰,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他的父亲当年是波兰一家贵族子弟私立学校的校长,因此肖邦幼年时在该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在其母亲的鼓励下,很小就开始学习音乐。9岁时,他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首协奏曲,受到公众的赞许。1831年,肖邦定居巴黎,他以奇妙的演奏迷住了法国贵族观众,从而赢得了“钢琴诗人”的雅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演奏他的曲子,才能把大师肖邦的意念和自己的演奏融为一体。
简教授不仅在她的教学中融入许多音乐史,同时也有计划地传授一些有关的作曲知识,使安妮获益匪浅。在师从简教授习琴的数年中,女儿安妮在钢琴比赛中屡次获奖。最有纪念意义的两次大奖,一是以弹奏李斯特的曲子而获得田纳西州青年钢琴大赛的一等奖,二是以安妮自己命题、谱曲和弹奏的题为《雨中舞》的曲子,亦获田纳西州青年作曲的一等奖。
简教授的艺术才能,也反映在她平时居家过日子的各个方面。
简爱花,更爱种花,她的房前屋后就是一个鲜花的乐园。冬去春来之际,简便不辞辛苦地在她的百花园里松土、除草、播种、浇水、施肥。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片片五颜六色的鲜花,便会一浪接一浪地层出不穷。漫步在简的百花园中,总会给人们带来一种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慨!
穿过花园,走进简的家,更像是走进一座艺术家的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幅挂在长廊里的中国壁画,画的内容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一幅画都是一首诗,无论是百花争艳的春天,还是万物碧绿的夏天,无论是秋高气爽的秋天,还是白雪茫茫的冬天,全都活灵活现,为简教授家中的四季平添了几多色彩。琴房中,暗红色的墙壁和一台黑色的三角钢琴,红黑相映,活泼中带着几分宁静,喜气中显着几分庄重。地毯是枣红色的,上面是一朵朵锦绣的白牡丹花。窗前放着一排舒适的沙发,沙发罩是由古香古色的百花图组成的,望上去,似乎能嗅出它们散发出的阵阵芳香。
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简的每一个房间都有着奇特的色彩,每一种装饰都显示了它的主人对艺术的独特品味和情怀。
在这所有的房间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那件向阳的厨房。简的厨房清清爽爽,见不到油腻和污垢,灶台上、橱柜间,永远是一尘不染。厨房的面积很大,地板和墙壁都是由花瓷砖组成的。阳光从高处的窗户洒下来,光线像是一把宽阔的扇子一样,斜斜地照射着这间温馨的厨房。太阳的光辉让地砖和墙壁上的小花和绿叶赋予获得生命,使它们看上去更显得绚丽多姿。厨房的台面上永远放着一些应时应景的各式小形摆设。情人节时,人们会在这里看到由红心做成的牙签盒、纸巾、鲜花和各式各样盒装的巧克力。复活节时,换成了许多瓷雕的小白兔,个个栩栩如生。……日日月月、年年岁岁,简的厨房里的景色变幻无穷。
然而,真正了解简教授的人才会知道,简不仅是一个富有艺术天分的人,更是一个拥有慈悲胸怀的人。她和她的先生做的最“惊天动地”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夫妇俩在独生儿子结婚成家之后,在他们都年过半百之时,又突然决定领养一个孩子。这个计划从诞生到实现,前后只花了半年。
刚开始,他们在网上经过细心地查找、咨询和讨论之后,决定领养一个一岁半的苏联小女孩儿。在等待手续批准的日子里,他们已陆陆续续地安排好了一间婴儿室。小小的婴儿室是个十分温馨的粉色世界,里面摆放着他们精心选购的趣味横生的婴幼儿家具。孩子还未到,衣柜里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婴儿服装,其中不乏简亲手缝制的。
她曾给我看过一件婴儿连衣裙,裙子的做工极其精细而富于想象力。嫩粉色的绸缎上,在领口和裙子的下摆处,点缀着一朵朵手绣的白色玫瑰花。简告诉我这是她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裙子,是简的母亲亲手缝制的。我惊奇地睁大眼睛,望着这件带着外祖母爱心的小小裙子,真不敢相信它已默默地存在了50年,而且居然还是这般完好和鲜美。现在,它正翘首企盼着它那即将到来的、远方的小主人。
时隔不久,小主人真正来到了这个家。只是她不是独自来的,和她相伴相随的还有她那四岁的小哥哥。
原来,在那年圣诞节的前夕,当简教授和她的先生按期抵达苏联时,才发现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儿还有一个小哥哥。苏联官方在为小女孩儿找到美国的家之后,正在努力地为这个小哥哥寻找另一个家。简夫妇到达时,小哥哥的去向还没确定。
简夫妇在寄养人家里看到了他们未来的小女儿和她的小哥哥。小男孩儿虽年幼,但却出奇地懂事。他默默地守护在妹妹的身旁,寸步不离,一双大大的眼睛里全是悲哀。简那颗原本就十分敏感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她不能、也不忍将这小兄妹俩分开,在和先生商量之后,决定一下收养两个孩子。苏联一方很快协助简夫妇办妥了其余的各种手续。于是,原来准备带回美国一个女儿的简夫妇,却带回了一对儿女。
两个娃娃的到来,在给这个家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让这个以前宽敞的家变得拥挤、狭窄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在优异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简做的第一件事,是买了一所更大的房子。其次,是简教授除了保留大学钢琴教学一职以外,辞掉了其他所有额外的工作,从而使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尽一个母亲的职责。最后,是简千挑万选地请了一个保姆,来协助自己照料儿女。
在我们搬离了孟菲斯城之后,女儿安妮和她的恩师简教授之间一直书信不断。简会常常给我们寄来一些儿女的近期照片,和我们共同分享一份养育的快乐。望着照片上的一对幸福快乐的宝宝,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中国大字和这位金发碧眼的洋教授连在一起。同时,我也相信,女儿安妮从简教授那里一定学到了除了钢琴以外的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将成为女儿今生今世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安妮上小学五年级时,突然提出想学法国圆号参加学校乐队的想法。我们经过考虑之后,决定同意让她开始学习第二种乐器。我们为她请了私人教授,并给她买了一个全新的法国圆号。
由于安妮多年来已经具备了音乐学习的良好基础,所以在教授的指导下,很快就入门了。进入高中一年级时,安妮的法国圆号已经吹得有声有色了。于是我鼓励她试着参加市青少年乐团。经过极其严格的层层考试,安妮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青少年乐团,后又担任了首席法国圆号的演奏者,为期三年。
如果说钢琴让安妮学到了独立的才能,那么法国圆号则让安妮学到了团队精神。
市青少年交响乐团是由一批极优秀的青少年音乐爱好者组成的。他们每隔一年就利用暑假期间,去欧洲各国旅游、观光、演出。他们年轻的足迹踏遍了欧洲秀丽的山山水水,他们优美动听的演奏传遍了欧洲的千家万户。
2000年6月,我曾陪女儿随市青少年乐团去欧洲演出及旅游。在我们参观访问的所有城市里,让我和女儿最不能忘怀的是那著名而又浪漫祥和的维也纳。
维也纳是个美丽的绿色城市,草坪上处处盛开着水仙花,欢迎着全世界四面八方的来宾。维也纳更是一个宏伟的神话城市,一座座带有古希腊风格的建筑,各式各样的富有神奇遐想的艺术雕像,伴着现代式的整洁的街区、城市公园,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一幅和城市、相得益彰的自然美景。望着这一切,人们不难想象出,它为何成为孕育古今知名的、众多的艺术大师的摇篮。
在这里,我们拜访了中央公墓,这是欧洲最大的公墓之一。这里气氛肃穆,道路整洁。在墓碑前我们对那些音乐家等文化名人:舒伯特、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寄上了一份深深地崇拜和哀思。
在这里,我们迈进了鲁普雷希特教堂,这是维也纳历史最悠久的教堂。它的装饰带有中世纪的特色,拱廊保存着古罗马时期的浓厚色彩,窗户的形状和线条都很简易,上面镶着红、蓝、黄三色的玻璃,让太阳的光芒也变得五彩缤纷。游客们可以安静地坐下来,边欣赏着历史悠久的雕像,边听着管风琴悠扬回荡的演奏。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阿尔贝蒂娜宫。这里收藏了5000多幅知名画家的手稿,这里有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久远浪漫精巧的艺术时代。
在这里,我们拜访了施华洛世奇水晶宫。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个铺陈在提洛尔典型山景间的雕塑公园,公园中央俯卧着一个绿草覆盖的巨人,它有着一付淡蓝色的眼睛,一个希腊式挺脱的鼻子,嘴里喷射出的水柱,形成一个人造瀑布。从瀑布下的入口进去,便可以看到珍藏着的一颗30万克拉大的水晶和无数艺术宝藏的水晶世界。它呈现给世人们的是水晶的扑朔迷离,它让人们透过水晶去看世界的奇光幻彩。
在这里,我们走进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它的辉煌,充分显示了长期以来音乐在维也纳人日常生活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我们亲耳聆听了举世闻名的、动人心弦的古典音乐。
在这里,我们尝遍了维也纳的美食。在维也纳的高档餐厅里,桌子摆放得很有品位,漂亮别致的餐具、洁白无瑕的桌布和高脚玻璃杯让人们在浪漫祥和中尽情地享受着美食。维也纳的咖啡厅是它文化特色的另一个方面。咖啡厅的大门上大多镶着金色的又厚又沉的框架,让人们觉得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里面是黑色大理石桌子、皮质扶手椅、水晶的悬挂式分支吊灯,服务生一律穿着打着蝴蝶结的深色西服,笑容可掬,温文尔雅。当人们身临其境时,便不难想象出这里为什么是艺术家云集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逛够了大大小小、游人如织的商业区。最让我们兴奋的是,可以在街头的糖果店里买到具有纪念意义的莫扎特糖。它是一种夹心巧克力糖,上面沾满了杏仁粒,外面则使用印有莫扎特头像的锡纸包裹起来。据说,这是莫扎特生前最喜欢的一种糖果,也是维也纳的一种传统小吃。
在这里,我们乘船游览了美丽的多瑙河。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多瑙河水碧波荡漾,远山近景让人心旷神怡,期盼着时空永久地停留在那一个令人神往的时刻。
在这里,我们领受了维也纳人的热情好客。美国孩子的每一场演出,都受到维也纳人的高度欣赏和赞扬。他们是世界上真正爱好音乐、懂音乐的民族。
维也纳的魅力,让乐团的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尽情地享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情趣,就如歌中所唱得那样动情:“今晚我们相聚在维也纳。”
光阴荏苒,伴着音乐一路走过来的安妮,于2003年升入大学。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光里,安妮继续担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乐团的法国圆号的演奏者。
多年的音乐熏陶,让安妮受益良多。如今,音乐仍旧是她生命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热爱音乐,她能从音乐中享受到生命的真谛。她在大学里结交了许多和她一样热爱音乐的朋友,音乐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
现在,每当安妮从大学回到家里休假时,她仍旧擅长于在钢琴上谱曲。那一首首发自她内心的、流畅的、结构严谨、手法精炼、形象生动、层次清晰、气宇轩昂的曲调,会在空气中慢慢地弥散开来,将我层层围住,让我为之感动。
最近,她又把写作上的一种“意识流”手法,别出心裁地运用在谱曲上。意识是可以流动的,无论它流到哪里,都不要去干扰它,打断它,它是大脑经过潜能处理的一种宝贵的思路。就向自然界的河流一样,让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发挥,它才会流畅、自如。
“音乐能诱导人的大脑产生脑内吗啡。而脑内吗啡有着保护大脑、增强记忆、提高免疫等多种巨大的功能。”“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人产生快乐、恬静的情绪。轻松流畅的乐曲能使人解除过分紧张和兴奋。”现代的科学研究的新篇章上这样写着。我不知道事实是否真正如此。然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让孩子自幼接受艺术教育,接受美的熏陶,对他们的终生都是有益而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