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如是说: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地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
李嘉诚是靠一招鲜,赢得了事业的辉煌发展。如果他一直靠着一招鲜,那么,今天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他的成功就在于及时放弃了帮他成功的塑胶花产品,而选择了另一种产业。这种放弃就显示了一个大商人不计眼前的得失,具有预见性的眼光。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位商界俊杰。“盛极必衰,月盈必亏”。道家的朴素辩证法,自然也适用于商界。因此,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前景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为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明察善断,占尽先机。像李嘉诚这样,他最早进入塑胶花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审时度势,急流勇退,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我们由此得到启迪,该投入的时候就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撤出,否则就会被窒息。要记住,敢于放弃的商人才能前进。
在塑胶业界经历了一番风风雨雨的李嘉诚,尽管终于在商海中站稳了脚跟,并赢得“塑胶花大王”的美誉,赚得盘满钵满。然而,李嘉诚不是一个盲目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商人。他进入每一个业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只是社会快节奏的产物,只能风行一时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将趋向于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卉。
香港塑胶花遍地开花之后,李嘉诚的长江稳坐第一把交椅。如果按当时的情形以当时的发展速度继续向前发展的话,塑胶花的前景将不可限量。但是,李嘉诚居安思危,塑胶花的大好年景还会持续多久?什么时间会结束呢?那个时候,香港塑胶厂已是遍地开花,塑胶花简直都快泛滥成灾了。据港府劳工处注册登记的数据,塑胶及玩具业厂家,1960年为557家,1968年为1900家,1972年则猛增至3358家。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由1960年占全港制造业劳工总数的8.4%,上升到1972年的13.21%。而且,该行业的厂家,有半数以上是塑胶花专业厂和兼营塑胶花的。
李嘉诚深知,塑胶花业之所以如此兴旺,一方面是由于这种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某些优点,另一方面是它迎合了人们追求时髦的心理。而且,后者才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时髦毕竟就是一个适时的名词,过了某一个时间,时髦的东西又会换成别的东西。尽管塑胶花可以变幻无穷,但无论怎么变最终还是塑胶花,绝对无法完全替代充满自然气息的植物花。李嘉诚又关注全香港以及国际上的某些塑胶花信息。令他更感觉到危机的是,在海外,有的家庭已把塑胶花扫地出门,又重新种上了天然的植物花。在国际塑胶花市场,发达国家的需求量日益减少,已形成了严重积压的局面。市场已开始渐渐地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倾斜了,而这些国家,也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塑胶花。在香港,劳工工资逐年递增,劳动力不再低廉。由于塑胶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一定不会长远。香港已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生产过滥和欧美市场的萎缩。虽然积压并没有造成大灾难,更未直接影响长江,却引起了李嘉诚的高度重视。看来整个塑胶行业将会走下坡路,即使长江公司拥有稳固的大客户,同时又是塑胶业的龙头老大,不用发愁市场问题,长江的发展前景也必然有限。
这个时候,李嘉诚开始了未雨绸缪,着眼于另外的行业。对塑胶花他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让其自兴自衰。逐渐从塑胶花市场中淡出,慢慢放弃这个使他成名的产业。然后,他开始进军地产业,这个在香港当时还是一个朝阳产业的行业,如果果断地成功进入将会有不可预知的潜力能够开发出来。李嘉诚最终在地产行业呼风唤雨,被加上了“巨人”的桂冠。这是后话了。
虽然在淡出塑胶花市场的时候,李嘉诚大发感慨,毕竟自己是在这个行业一举成名的,那是他开拓自己事业之初最艰辛的一段岁月,是塑胶花把他引入了辉煌事业的大门,给了他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也使他的意志力得到了磨炼。李嘉诚回首这段岁月说:“虽历经坎坷,但从未徘徊不前。我深刻感受到: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淡出了这个行业,但是在这个行业的所有经验和教训还是够李嘉诚收受一辈子的。李嘉诚在后来的创业中一直牢记这些经验和教训,使他的事业走向了更大的辉煌。
但是那塑胶花跟地产比起来,他还是更倾向于后者。谁不对这样的产业“垂涎欲滴”,况且这也是他从商以来,在心中逐渐酝酿成形的宏伟抱负。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或许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能“拿得起”,但真正到了需要“放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犹犹豫豫,不甘不愿。事实上,没有永远的业务,只有赢利的业务,在该放弃的时候,就应该学会放弃,利用从事前一种业务所积蓄的力量,可以轻松地开展下一个业务。业务不断转移更换,但赢利的中心却不能变。
日本商战圣手松下幸之助说过:“高明的枪手,他的收枪动作往往比出枪还快。”李嘉诚懂得这一切,迅速在塑胶行业收手,果断地向地产业投入。
创业感悟:“盛极必衰,月盈必亏。”道家的朴素辩证法,自然也适用于商界。任何一项业务,当它走过自己的成熟阶段后,必将走向衰落,而这个时候如果不进行自我调整,还抱着不放,必将随着该项业务的衰落而走向失败。只有赢利的业务,没有永远的业务,在该放弃的时候一定要放弃,从而可以轻松地进行下一个可以带来更多盈利的业务。从某一方面来说,只有勇于放弃的商人才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