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Lilychacater

都说是“怪你过分美丽”,其实,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传奇!

他是一个美丽的男人,他有着男人和女人都做不来的优雅气质,上天赐予他的这份美丽是毫无瑕疵的。他有着一张俊俏出尘的脸,精致的五官,柔和的线条,从各个角度看都别有一番韵味,完美如雕塑。特别是那双眼睛,那是一双“上帝都不肯揉碎的眼睛”(陈凯歌语)。深邃、清澈中透着一种纯真和忧郁。他用这双绝尘的眼睛看着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为它悲,为它苦。他是一个美丽的男人,他有着一颗纤细、脆弱、善良、正直得让人心痛的心。他用这颗心,执着地追求着艺术的完美,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灭;他用这颗心,无私地关爱着每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他永远是一个Refreshingly honest的人;他用这颗心,回报着社会,回报着爱他、支持他的每一个人,他总是把他的千种美万种情,呈献给世人,给他们愉悦,却把痛苦和辛酸留给自己。

他是一个美丽的男人,他有着男人应有的倔强、应有的豪气、应有的忠诚和应有的胆识。他做得光明磊落,他来得潇洒不羁。他敢爱、他敢恨,他抵御着世俗的偏激,勇敢地发表着他爱的宣言。他在污淖中保持着他纯洁的本性,他在执着中保持着他人格的魅力和尊严。他是一个美丽的男人,然而世事并没有给这个男人额外的关顾。天妒英才啊!他经历着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艰辛,他在人生的惊涛骇浪中,苦苦地挣扎,默默地向上游,一直游到生命的尽头。他终于可以站在浪尖上笑傲群雄,他终于可以尽显人生的辉煌,但繁华的背后又有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与无奈?

他就是张国荣,一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名字,世间可以有千万个叫张国荣的人,但真正的张国荣只有一个,就是那个被称为Leslie,被唤作“哥哥”,被誉为500年才出一个的精灵。但是笔者认为,他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可以替代的传奇。

张国荣是忧郁的,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注定了他忧郁的命运,他的一生都在问为什么。也许这些为什么永远不会有答案,也许答案已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心中。

一、少年的迷茫

童年时,当那个只有六岁的俊秀男孩儿,忽闪着一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对他父亲的同事说“我和他(父亲)不熟的”的时候,忧郁的性格就注定了。他可以一声不响地躲在一个角落,看着家里来来往往的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也不让人知道他的存在。他孤独寂寞地度过了应该是快乐灿烂的童年。他自己说,童年没有给他任何值得回忆的东西。13岁,他就独自踏上了留学英伦的征程,过起了清苦的寄宿生活。一过就是6年。父亲的病危终断了他大学一年的学业,回到香港,他继续过着他独立的生活。失去家庭的温暖和天伦之乐是他终生的遗憾,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1977年,受过英式教育的张国荣,闯入了丽的电视台举办的亚洲地区业余歌手歌唱比赛,取得了香港赛区第二名,亚洲赛区第五名。从此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但他并没有走红,英式的前卫风格与当时的流行风格大相径庭,格格不入,人们并不接受。命运仿佛一直在嘲弄着这个帅气的青年。他曾被人骗去拍了一部限制级影片;他曾被人充当男花瓶,搬来搬去;他曾被人骂被人嘘。别人演主角,他演配角;别人演好人,他演坏人;别人不演的他来顶;别人不上的他来上,他自己都说“有一种被人卖的感觉”。这种境遇一熬就是7年。7年的时光,对于一个充满阳光,英俊帅气,聪明勤奋的青年来说,应该有很多机会,然而,他却没有。看看那些电影,即使是配角,但那别人难以匹敌的英俊、阳光的青春形象,往往把主角都照得黯然失色,给人的感觉好像电影颠倒了什么。真为当时导演的眼拙而遗憾,一块无瑕的美玉却无人来雕琢,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张国荣是一个没有一点城府、没有一点世故的人,他率直、纯真,在演艺界这个大染缸里,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有人说他的性格不适合在演艺圈里混,他自己也承认,但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与痴迷,让他难以割舍。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执着倔强的个性,让他默默忍泪向上游,努力去苦拼,相信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二、辉煌中的失落

一首《风继续吹》让他初尝成功的滋味,一曲《MONICA》让他红透香江。他飘逸俊美的外型,潇洒动人的舞姿、富于磁性的美妙歌喉,让他成为一颗势不可挡的巨星,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成为香港唯一一个全方位能快能慢的歌手。香港歌坛因为张国荣的出现而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世事难料,在那灿烂的星光下,仍然跳动着一颗忧郁的心,他并不快乐。谭张两派歌迷间的近乎残酷的争斗,颁奖典礼上无聊的尴尬,一些过激分子恶意的攻击,深深地伤害了他,让他心力交瘁。他说,“香港人思想狭窄,他们喜欢一位艺人,不只喜欢他的造诣,还要包括他的私生活、家庭伦常道德的各种因素……演艺界太政治了,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待得久了,发觉自己开始虚伪,说话也圆滑了,不喜欢,所以决定退出”。他无奈、他厌倦、他害怕虚伪、他退缩了。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他决然地选择了退出,去遥远的异国他乡过那种隐居清淡的生活,远离世间的喧嚣。那一年他只有33岁。33岁,正当人生的锦瑟年华,更是他事业的巅峰时期,退出歌坛,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然而这里面的辛酸与无奈是别人难以体会的。33场告别演唱会场场爆满,他在歌迷山哭海泣的挽留声中,告别了他钟爱的舞台。告别演唱会上,看着那张泪水纷纷的脸,看着那双将话筒欲放又止的手,看着那转身离去又默然回首的眼眸,让人的心都碎了。难以割舍,又不得不舍,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退出后,他解脱了旧的痛苦,又迎来了新的寂寞。一个33岁的青年,却要像老暮垂矣的老者一样,隐居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过起了清淡无奇的生活,虽然四周风光旖旎,但那不属于他。他虽然衣食无忧,但他的精神食粮断档了。那种浪费青春,虚度光阴的失落感,又是谁能忍受得了的呢?面对空旷的旷野,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阿飞正传》,一个意外却又在理的最佳男主角,唤回了这个漂泊海外的游子,他还应该属于那种喧嚣。得奖的喜悦,又唤起他压抑许久的创作欲。他回来了,最初的他被誓言所困,天生爱唱歌的他,只能在电影里唱主题歌,还要再三声明不会以唱片的形式发行。朋友聚会上,他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卡拉OK,舍不得放下手里话筒,一个红透半边天的歌星,竟然落到躲在家里唱卡拉OK的地步,这是何等的讽刺和嘲弄?此情此景,让人心酸,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三、电影情结

张国荣小心翼翼地拍着电影,有人指责他出尔反尔。一诺千金和随心所欲的矛盾,直困扰着他。梅艳芳开解他,“只说不唱歌,又没说不演电影”。是啊,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张国荣逐渐释然了,他开始在迷茫中找回自我。他接拍了以前不敢接拍的电影《霸王别姬》。在这部电影里,他投入了他全部的热诚,倾注了他满腔的心血。他不可多得的艺术才华,他敬业的精神,他善良的为人,让剧组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钦佩不已、感动不已。电影成功了,笑傲康城,夺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也将张国荣推入了国际影星的行列。陈凯歌说,没有张国荣就没有《霸王别姬》。可以说,当今世上,除了张国荣,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演出程蝶衣的风采。然而,风光显尽处,即是遗憾时,他因一票之差,与最佳男主角失之交臂。又因大陆演员太多,虽然是一部香港投资的影片,却不算港产片,没有资格参加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比。他再次与奖项无缘。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让人心灵的天平也倾斜了,这一个结,是任何人难以解开的,这里的苦衷只有张国荣自己知道。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提及张国荣的电影,不能不说他是一个旷世奇才。他不像其他演员那样,有着本身的定位。例如,周润发,他永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江湖老大,风衣墨镜的王者风范,始终是他的招牌,即使是文艺片,也很难逃脱其中的影子。成龙,那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功夫皇帝,惊险、美人加搞笑,是成氏电影的基本模式,片片不离其宗。周星驰,这是一个喜剧明星,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情,永远是周氏电影的一贯作风。然而,张国荣,他是什么,他可以是阳光无敌的青春偶像,也可以是款款情深的痴情公子;他可以是风情万种的绝代佳人,也可以是放浪形骸的旭仔阿飞;他可以是身手敏捷的飞天大盗,也可以是正直无私的无畏警官;他可以是冷酷无情的变态杀手,也可以是浪漫多情的革命党人……有谁可以想象,那个“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的程蝶衣会是一个默守一方,冷漠傲世,只为一个女人心痛的西毒?他角色的反差之大,让人炫目,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这样的演员,在全香港,甚至全中国,也没有第二个。他是全方位的,也是唯一的。演员到了这种境界,已经不需要什么定位了。他已经将他的生活融入了他的每一个角色。别的演员演戏是戴上面具演别人,而他是除下面具演自己。他在角色中,体味着人生百态,他只有在角色中,才能发泄他心中的郁闷。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提到电影,不得不提到颁奖。张国荣的电影,可以说代表香港电影的一个时代,他的电影是多元化的,从八十年代初到现在二十多年的历程,他的每一部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产生着相当深远的影响。然而,命运却仿佛在和他开着无可奈何的玩笑,奖项和他甚是无缘。张国荣曾八次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四次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但只有一次问鼎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余的几次均铩羽而归,并且有几次实在是让人尴尬和愤怒。张国荣曾说,“如果一个人说他不在乎得奖,那他说的不是实话。得奖最起码是对一个演员的肯定。”是啊,他是诚实坦白的,他直言他的无奈,他的不快。对于奖项组委会的一些借口,简直可以怀疑奖项的权威性。如“扶植新人啦”,“GAY演GAY,演得好是正常的”等等。这简直是对演员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种侮辱。这种愤怒,张国荣无从发泄。他开始对颁奖变得淡漠了。但他仍然用心演着他的电影。他说他已经不在乎了,其实他是在乎的,他怎能不在乎呢?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四、风再起时的无奈

经历着种种的波折,张国荣逐渐由释然走向超然,复出后的张国荣,完全抛开了退出前的羁绊,重新做回自我,他说,“现在的歌都唱成什么样子了,我是回来教他们唱歌的!”张国荣就是张国荣,来得直接,说得坦然,也许你会说他狂傲,但是他有这个资本,有这个实力,他说的是实话,是别人不敢说的实话。这时候的张国荣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茫然困惑的少年,他成熟了,更有韵味了,沧桑中透着一种妩媚,但丝毫不矫揉造作。他的音乐风格,也由过去的阳光变得低沉、凝重,仿佛在低声倾诉,仿佛要展现另一道风景。他不断变换着他的舞台形象,他所追寻的是艺术的完美,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要把他的各种美呈献给观众,这时候的张国荣是最需要共鸣的。

跨越97演唱会,堪称演唱会的经典,一曲《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那是一种风情,那是一道风景,红得是一种眩晕,红得是一种享受,红得是一种境界。然而,反映到某些报刊杂志上,就变成了“妖媚”,只因那双红色的高跟鞋,只因那首献给母亲和挚友的歌。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是张国荣一次突破性的艺术造型,这是他对艺术的又一次大胆的探索,从舞台设计到灯光音响,都堪称一流。特别是法国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为张国荣亲自设计的舞台形象和舞台理念,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演唱会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然而,反映到某些报章杂志上,却成为披头散发,鬼影重重,与海报上一脸阳光的张国荣判若两人。什么扮女人,什么贞子现身等负面报道接踵而至,这一切,都只因那头飘扬的长发和一条精美的贝壳裙。“以女人形象出现”是笔者最反感的一句话,看过演唱会的人都知道,长发飘扬的张国荣,根本就联想不到女性化,有谁见过留胡子,一身健美肌肉的女人?如果张国荣想扮女人,他完全可以扮得漂漂亮亮。一个拉丁美少年的形象怎么就和女人划上了等号?是无知还是另有企图?无从追究。张国荣生气地说,“不要叫我靓女,我会翻脸的,我从来就没想过要做女人!”香港《明报周刊》时装版主任王丽仪遗憾地说,“怪不得Jean Paul Gaultier从来在巴黎做Show发表新作,都将东南亚的传媒拒之门外,我们对时装文化是这样的一无所知。终于有国际时装大师级人物肯看香港一眼,首次与我们的歌手偶像合作,我们应该感到光荣和骄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演唱会的第三天,Jean Paul Gaultier就从法国发来传真,说以后再也不给亚洲演员设计服装了,言外之意,香港某些媒体的歪曲报道,侮辱了他的设计。张国荣含着泪说“不要再伤害我了!”,说者伤心,听者心痛。他倔强地说,“这是真正的艺术,其他人说什么,不重要!”真的不重要吗?就是因为这些负面报道,使其去大陆和马来西亚的演出都要作出修改。张国荣愤怒了,他激动地说,“唱回旧歌,穿回旧衫都可以,不过这已经不是我张国荣的Show了!”2000年的热情演唱会就这样在一边是媒体激烈的争议,一边是观众狂热的追捧,在连续加演数场还意犹未尽的情况下结束了。

张国荣站在舞台上,面对着爱他、支援他的观众,一次次地讲述着他多年来的感受和压抑,那泪流满面的眼波眉梢间,掩饰不住他那不为世俗所理解和接纳的落寞情怀。看着叫人心疼。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五、情感人生

生活中的张国荣是一个感情真挚细腻的人,是一个正直善良乐善好施的人。他俊朗飘逸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善良忧郁的心。由于他成长环境的影响,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造就了他强烈的想得到爱,同时也造就了他忧郁的性格。1985年,他因出演电视连续剧《武林世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每当我从热闹之处回到静寂时,就会产生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落寞和空虚,每当夜阑人静时,这种感觉便会强烈地敲击着我,使我不知所措,很怪,真的很怪”。他还说,“我这种个性是天生的,改不了,永远都改不了。”那时他还不到30岁。外表阳光灿烂的他,竟隐藏着一颗这么忧郁的心。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他强烈地渴望得到爱,同时,他也把他所有的爱无私地献给他的朋友、他的观众和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多么地渴望别人也能像他爱别人那样爱他。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他是一个最没有明星架子的明星。他待人随和,为人真诚,心思细腻,有时,朋友间无意中说出的一个愿望,他都会记在心里,会出其不意地给朋友一份惊喜。他很会体贴人、关心人、帮助人,他常说,“锦上添花的人无数,雪中送炭的人能有几个。”他始终是那个雪中送炭的人。他和许多前辈都是忘年交,如白雪仙、任剑辉,他们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友谊。他说,“尊敬前辈是做人应有的礼貌”。当他得知他在北京拍《霸王别姬》时教他京剧的老师病重时,他立刻放下身边的工作,从香港飞到北京去探望,整整陪了老师一个下午,让老师感动不已。离开时,他悄悄拿出三张纸烧掉了,原来,按照命理那一年是不宜探视病人的,对于笃信命运的他,这一举动来得是多么的真诚。他的朋友都说,他和你结交,从来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只要你对他好,他就会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真诚来对待你。他纯真得像个孩子。

张国荣自八十年代开始,就多次进行慈善义演。1991年,华东水灾,远在加拿大的他,只接到曾志伟的一个电话,就毫不犹豫地捐出10万元,并且赶回香港,参加赈灾活动。为了挽救香港低迷的电影业,他象征性地只收一元片酬,出演《流星雨》。他自1996年开始坚持为香港“儿童癌病基金”和“护苗基金”筹集善款,解救那些身患癌症及需要帮助的儿童。

96年演唱会期间,他自掏腰包捐出100万元,还义卖心意卡,看过跨越97演唱会的人,都有看到哥哥在唱完《有心人》之后,拿出的三张RED卡片和说的那段话,他建议歌迷不要送花给他,用送花的钱去买心意卡。他还在自己的“为你钟情”咖啡店设捐款箱。98年生日时,将收到的生日礼物,一张15万元支票,转赠给“儿童癌病基金”。2002年,他又以私人名义捐款10万元。就在他离世前夕,他还在跟“护苗基金”的萧芳芳联系捐款事宜。而今,他已经不在了,但他遗留人间的善款已愈200万元。可谓遗爱人间。都说是好人一生平安,然而,我们却永远地失去了这么一个好人,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张国荣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始终寻觅着人间最珍贵的感情,当他真正得到的时候,他会十分珍惜,他专一,如同他对待他的事业一样的执着。历尽挫折,他终于得到了,他说这是“主赐给我的礼物”。虽然这是一份令世俗难以接受的礼物,但是他无怨无悔。为了这份礼物,他勇敢地站出来,发出心灵的呐喊“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得赤裸裸……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神秘的面纱刹那间被神秘的人物自己揭开了,这是多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些制造新闻,编排故事的人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没有想到,张国荣会这样的任性,这样的决绝,让他们这么突然地就失业了。电影《金枝玉叶》里那个才华横溢的音乐总监顾家明,给笔者的印象很深,他对爱情的那份彷徨,那份执迷,那份痛苦的心理挣扎,最后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对着心爱的人说“不管你是男是女,我都爱!”。顾家明仿佛就是张国荣的一个缩影,这也许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现实中的他,比顾家明的处境更难。他是个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外界的关注,一些人关注他的私生活,比关注他的歌、他的电影更强烈。张国荣曾无奈地说,“他们恨不得把摄像机装进我的卧室里”。做人的尊严,让他极力维护着自己的隐私,他几乎隔两年就搬一次家,有人说这是他的怪癖,笔者却不敢苟同,他是在躲避“狗仔队”的跟踪。双方矛盾最激烈的一次是,他曾以他男儿的血性,驾车追踪“狗仔队”,不惜用他的保时捷怒撞采访车,只为夺回那被偷拍的胶片。他说,“如果关注我,可以光明正大地采访我,我会欣然接受。为什么要躲在暗处偷拍我,然后去制造那些八卦新闻”。张国荣始终生活在生活的边缘,在那里痛苦的挣扎。他想活得真实,活得自我,然而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始终困扰着他、折磨着他。现在想来,如果主赐给他的这份礼物,也像电影里一样的话,那么传奇就又会改写了。天意弄人,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六、美丽的疑惑

张国荣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曾经有人提出,男人可以倾国倾城吗?自从这个世界上有了张国荣,这个问题就有了确定的答案。然而美丽给张国荣带来并不都是掌声,其中也有辛酸与无奈。

初涉世事的张国荣并没有因为英俊而给他带来好运,人们并不因为他的美而眷顾他。反而因为他那粉雕玉琢的美,被导演看上骗去拍了一部限制级影片《红楼春上春》演贾宝玉,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有人说他艳福不浅,他却无奈地说,看着眼前浮动的有硕大胸部的动物,让人感到恶心。十几年后提及此事,他还无奈地说,那时候年轻,还有改观的机会,如果是现在,就完了。看他82年以前演的电影,总感觉有些错位,论外貌,怎么都应该他是主角。然而,他却只是一片绿叶,甚至连绿叶都不是。这些经历带给他深深的遗憾和伤痛。因此,他说《烈火青春》才是他真正的第一部电影。

男子太漂亮了,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无形的障碍,局限了其发展的空间。二十五、六岁的大男人,还在演着十几岁的中学生这一类的青春剧,如《柠檬可乐》、《鼓手》。要想冲破“青春男孩儿”的形象定位,还必须花一番工夫不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仿佛美丽也是一种“缺陷”。

随着岁月的推移,那些和他同一时代的青春偶像们,已经开始为老去的容颜而尴尬,然而唯独张国荣的“缺陷”变成了资本,青春仿佛对他格外地眷顾,岁月不曾在他身上留痕,那张精致绝伦的脸依然那么阳光、灿烂,唯独那双深邃的眼睛,增添了几分新的沧桑和忧郁。让人感到一种成熟的魅力。因此,才有了多情的十二少、痴情的宁采臣、洒脱的卓一航、风华绝代的程蝶衣……

张国荣是个才华卓绝的艺人,是个历尽艰辛经过艰苦磨炼才成就的艺人,如果没有今天的艺术成就,那他徒有美丽的躯壳,也不会坚持到今天。正是因为他卓越的艺术成就,他为人处世的优良品格,才让他的美丽更加光彩夺目。

如今,“不老的哥哥”已经成了千古绝唱,在感叹“天妒英才”的同时,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尾声

张国荣一生都在问着为什么,世间给了他太多的痛苦和遗憾,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问“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他带着疑问走了,同时也给我们留下许多疑问,这些疑问将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变作尘封的记忆,成为永不磨灭的传奇。

不要说“怪你过分美丽”,其实,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