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质的人畏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很多年轻女性常见手脚冰冷,但是如果仅仅是手指、脚趾发凉或发凉不超过腕踝关节以上,不一定是阳虚,与血虚、气虚、气郁、肌肉松弛有关。
阳虚体质常见夜尿多,小便多,清清白白的。水喝进肚子里是穿肠而过,不经蒸腾直接尿出来。晚上还会起夜两三次。老年人夜尿多是阳气正常衰老,如果小孩子或中青年人经常夜尿,就是阳虚。要注意不能多吃寒凉食物,尽量少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阳虚体质会经常腹泻,最明显的早上五六点钟拉稀便。这是因为,阳虚没有火力,水谷转化不彻底,就会经常拉肚子,最严重的是吃进去的食物不经消化就拉出来。
阳虚体质还常见头发稀疏,黑眼圈,口唇发暗,舌体胖大娇嫩,脉象沉细。中年人阳虚会出现性欲减退、性冷淡或者脚跟腰腿疼痛、容易下肢肿胀等。女性可见白带偏多,清晰透明,每当受寒遇冷或者疲劳时白带就增多。
阳虚体质主要来自先天禀赋,有的是长期用抗生素、激素类、清热解毒中药,或有病没病预防性地喝凉茶,或者性生活过度等都会导致或加重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易肥胖,患痹证和骨质疏松等症。
饮食调养:多吃温热食物。
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冻之品。如:柑橘、柚子、香蕉、西瓜、甜瓜、火龙果、马蹄、梨子、柿子、枇杷、甘蔗、苦瓜、黄瓜、丝瓜、芹菜、竹笋、海带、紫菜、绿豆、绿茶等。如果很想吃,也要量少,搭配些温热食物;减少盐的摄入量;多食温热食物,如荔枝、榴莲、龙眼、板栗、大枣、生姜、韭菜、南瓜、胡萝卜、山药、羊肉、狗肉、鹿肉、鸡肉等;适当调整烹调方式,最好选择焖、蒸、炖、煮的烹调方法。
女性朋友认为多吃水果会美容,水果确实对皮肤好,但要看好自己是什么体质,阳虚、气虚、痰湿的人,吃太多水果会影响胃功能,不仅对皮肤没好处,反而会伤脾胃。
家居环境:注意保暖,不要熬夜。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燥热的夏季也最好少用空调;不要做夜猫子,保证睡眠充足。什么算是熬夜呢?通常晚上超过12点不睡觉,就是熬夜,冬天应该不超过晚上11点钟。
药物调养:防止燥热,平和补阳。
阳虚平时可选择些安全的中药来保健,如鹿茸、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肉桂、人参等,如果是阳虚腰痛和夜尿多可以用桑寄生、杜仲加瘦猪肉和核桃煮汤吃。
经络调养:中极、气海、关元、神阙。
任脉肚脐以下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这四个穴位有很好的温阳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三九天,就是最热和最冷的时候,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温灸,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如果有胃寒,可以用肚脐以上的中脘,方法如上。
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四穴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意思是说,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就是阴阳相互依存、对立、消长和转化的过程。即阴阳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同时,两者只有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中保持着相对平衡,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运动。当某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时,人体的平衡也会被打破,人就会呈现各种亚健康状态或者产生疾病。
人体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与后天自身脾胃运化水谷之气结合形成阳气。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阳气有三大功能:首先是固护肌表、抵御外邪侵袭。即阳气维持着人体体温和脏腑、组织功能的正常运行。第二个是濡养着人的精神、形体。第三是阳气作为“火力”,推动和固护着人体津液的顺利循环。因此,阳气亏虚则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
《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有云:“阳气少,阴气盛,故身寒如从水中出。”这就是说,阳虚体质者体内阳气不足,阴气相对较盛,所以平时会出现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或腰膝冷痛的现象,甚至吃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就会出现腹痛腹泻、胃脘冷痛的状况。《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中说:“阳虚则外寒。”即阳虚体质者阳气的“火力”不足,不能温煦肌肉、脏腑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所以特别喜热怕冷。同时《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也指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意思是说,阳气充足,人就会精神焕发,并且阳气的温煦可以使人的关节、筋脉柔韧有度;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现象,同时也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疼痛等症状。当然,体内各个脏腑阳气不足,则也分别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1.心阳虚
心阳虚是指心阳不足、心阳气的温煦功能失调的现象。心阳不足,则心脏失去濡养,易出现精神疲乏、心悸心慌、心胸憋闷、气短、心口发凉或者心痛等症,并且失眠多梦。心脉运血无力、血行不畅,所以面部呈白、唇舌呈青紫、手脚冰冷。
2.脾阳虚
脾阳虚又称脾虚寒,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生,阳气失于温运的现象。脾阳虚衰,则运化功能失调,易出现食少不消化、恶心呃逆、嗳气泛酸、腹胀腹痛、肢体水肿、大便稀溏的现象。又因阳虚阴盛,体内寒气凝滞,所以喜欢吃热的食物。
3.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由于肾气虚衰,肾阳气的温煦、汽化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尤其以下肢为重;精神委靡不振,面部呈白或发黑、发暗;小便较多,并且经常泄泻。
4.肝阳虚
肝阳虚是指肝气不足,肝阳气疏泄无力的现象。经常会出现头晕目眩,两胁隐痛,情绪抑郁,多疑善虑,月经不调,腰腹疼痛,脾气急躁,筋脉挛缩,手脚、关节不灵活等现象。
5.肺阳虚
肺阳虚是指肺气失宣,肺阳气温养功能失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身体畏寒、口不渴、易感冒、面色淡白,呼吸短浅微弱、精神涣散。此外,经常咳吐涎沫,量多而清稀,容易自汗,背部易寒冷,小便多。
综上所述,阳虚体质者以阳气不足、喜热怕冷为总体特征,因此,饮食应以补温助火为主,同时注意养阴,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事实上,除了部分人属于先天阳气不足,我们大部分的阳虚体质都是后天造成的。而且,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的阳虚体质都是冰箱造成的。自从有了冰箱之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改变了,各种冰镇食品纷纷往肚子里装,直接降低了我们胃部的温度,这不是身体内的自然调节,而是从外面强行侵犯。在中医理论中,寒属阴,阴盛伤阳,直接攻击了位于中焦的脾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阳虚体质。
以冰西瓜为例。在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欢把它放在冰箱里,冻得凉凉的再拿出来食用。这样虽然嘴上舒服了,却会对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伤害。西瓜本来就是生冷性寒的食物,一次吃得过多容易伤脾胃,如果贪凉吃冷藏时间过长的冰西瓜,对脾胃的伤害就更大。此外,西瓜中有大量水分,可冲淡胃液,从而引起消化不良,使胃肠道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导致腹胀、腹泻。特别是在劳动、剧烈运动之后,如果大量吃冰西瓜,很引发胃痛或加重胃病。胃肠虚弱的婴幼儿和平时就有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等肠胃道疾病的人,最好少吃。
近年新出现一个名词叫做“冰箱综合征”,恰好说明了冰箱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冰箱综合征”呢?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盛夏的时候,吃上凉凉的冷饮和可口的冷食,会感到一时的舒服,可紧接着就是难忍的头痛、胃肠道不适,这就说明你已经患上了“冰箱综合征”。
所谓“冰箱综合征”,就是由于食用冰箱内的食物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头痛、肺炎、胃炎、肠炎等。下面我们逐一分说。
1.头痛
烈日炎炎的夏天,人们免不了吃一些冷冻食物来消渴解暑。当快速食用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时,常常会出现头痛,持续大约20~30秒。这是怎么回事呢?刚从冰箱取出的冷冻食品和口腔内的温度形成较大反差,口腔黏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引起头部血管迅速收缩痉挛,产生头晕、头痛甚至恶心等一系列症状。有偏头痛毛病的人,更易引起刺激性头痛。
2.肺炎
许多人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入医院,经诊断,确定为过敏性肺炎。找寻病因,却是冰箱“惹的祸”:电冰箱下方的蒸发器中,发现有真菌——“黑曲霉菌”污染,原来是电冰箱里的真菌引起的过敏性肺炎。
在电冰箱门上的密封条上的微生物达十几种,在冷冻机的排气口和蒸发器中同样容易繁殖真菌。如果冰箱平时不经常擦洗,在室温25~35℃,相对湿度70%左右时,就为霉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最佳条件。
当真菌随尘埃散布至空气中,被体质较敏感的人吸入后,就可能出现咳嗽、胸痛、打寒战、发热、胸闷以及气喘等症状。
3.胃炎
这种胃炎的症状为:在食入过多的冷食半小时至一小时后,突然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会窜至背部,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打冷战、精神疲惫,一般不腹泻。老年人发生冰箱胃炎后,常可引起反射性的应激性冠状动脉缺血,从而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这种胃炎不是真正的炎症,而是由于冰箱内所储存的食物或冷饮与人体胃内温差太大,引起的非炎症性胃痉挛。
4.肠炎
如果说引起冰箱肺炎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冰箱外部不洁净所致,那么冰箱性肠炎则更多是因为冰箱内环境受到污染使然。人们习惯于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慢慢享用。一般的加工食品只要在保质期内,放入冰箱中储存是比较安全的,如在0~4℃的低温下储存保质期内的罐头、饮料、调味品等,一般没有问题,但实际情况又并非绝对。
冰箱内的冷冻温度使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大大减弱,但是冷冻不同于杀菌消毒,如果食品放置不当或时间过久,仍可出现发霉、干枯、变色等腐败变质现象。即使已冷却或冷冻的食品,仍会有少数低温微生物在活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冰箱综合征”还没有到影响体质的程度,但如果长此以往,形成阳虚体质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冰箱,即使食用冰箱里的食物,最好也要加热后再食用。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很多疾病都归因于寒邪入侵,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而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多是寒邪与湿邪交织,在人体形成一股浊重之气,阻碍人体气机,导致生病。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注意到这样奇怪的现象,就是冬天很少见到着凉感冒的人,反而是夏天常有这样的病症发生。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容易理解,而夏天这么热,怎么还会有寒湿呢?其实,这正是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炎炎夏日,人们多待在空调房中,身体该出汗时却被空调冷气所阻,汗液发不出来就淤积在体内,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尤其是到了七、八月份的长夏天气,湿气达到最盛。而人体五脏之脾最喜燥恶湿,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液,运化水谷,把吃进去的粮食、水谷精微营养的物质以及水液输送给其他的脏器,起到一个传输官的作用。脾的这种传输的作用对生命来说至关重要,故而中医把它称为人的“后天之本”。而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脾脏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人体各器官也会因得不到及时充足的营养而出现问题,导致人体生病。
由此可知,祛除寒湿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功课之一。那么,怎样判断身体内是否有湿呢?方法其实很简单,观察自己的大便情况,一看便知。如果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形。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你的身体蕴含了太多的湿气。而长期便秘,则代表着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了。因为湿气有黏腻性,过多的湿气就容易把粪便困在肠道内。
事实上,祛除寒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身体温暖起来,因此,健康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掌握人体生杀大权的是气血,而气血只有在温暖的环境里,才能在全身顺畅地流通。如果温度降低、血流减慢,就会出现滞涩、淤堵,甚至血液会凝固,那么人就将面临死亡,而且人的体温上升,不仅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在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大量杀死癌细胞。此外,温度过低,会使体内的寒湿加重,外在表现就是上火。
所以,要涵养我们身体内的阳气,就要远离寒湿,温暖身体。在中医养生学中,让身体温暖起来的办法有很多,《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很多可以养阳的食物,羊肉、狗肉、党参等,都是补益阳气的。另外安步当车,让身体动起来,为自己选择几项适合的运动;放弃淋浴,经常泡个热水澡;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这些方法也能让身体暖和起来,使人体阳气升发,免疫力提高。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相济,木金交合,百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他认为,脾胃与人的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内的阳气因脾胃而滋生,脾胃的功能正常运转,人体内的阳气才能生长并充实。而人吃五谷杂粮、果蔬蛋禽,都要进入胃中,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摄取营养,都要从胃而得来。
李时珍曾经说过:“脾者黄官,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他认为,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协调。脾胃如果正常运转,则心肾相交,肺肝调和,阴阳平衡;而如果脾胃一旦受损,功能失常,就会内伤阳气,严重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全身而患病。因此,人是否懂得养生,还要重视养脾胃,那么吃什么才能养脾胃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枣、莲子、南瓜、茼蒿、红薯等都有养脾胃的功效。
另外,下面四大保养脾胃的要诀要记牢:“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
1.动为纲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生化之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因此,大家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散步是一种和缓自然的体育活动,可快可慢,可使精神得到休息,使肌肉放松,气血调顺,帮助脾胃运化,借以祛病防衰。
2.素为常
素食主要包括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维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五谷杂粮、豆类及其制品、蔬菜、瓜果等。日常饮食应以淡食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温凉适当,不要过热也不可过凉,因为热伤黏膜、寒伤脾胃,均可导致运化失调。少食质硬、质黏、煎炸、油腻、辛辣性食品。
3.酒少量
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少量饮酒能刺激胃肠蠕动,以利消化,亦可畅通血脉、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除风散寒,但过量饮酒,脾胃必受其害,轻则腹胀不消,不思饮食,重则呕吐不止。
4.莫愁肠
指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亦有一定影响。中医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衡,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运化的障碍,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饮食。久之气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导致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所以,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和干扰,经常保持稳定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这也是保养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
在中医养生学中,经常会提到节制欲望的理念。确实,欲望太多就会伤害身体的阳气。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也说:“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意思是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断绝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节制它,这是守神的一种方法。
中医养生学认为,立志养德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中医还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与此同时,现代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反馈疗法研究证明,坚定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
既然小欲、私欲伤身,大欲、大德、大志养心。那么想要健康长寿的人就必须注意了,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自私心理: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3)贪婪心理: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4)阴险心理: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忧郁心理: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6)怀疑心理: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生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武国忠医师称其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气血流通就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时候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的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淤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生发阳气,所以我们要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上午和春夏都属于阳长阴消的阶段,所以阳虚的人应该在上午锻炼。
1.善能生阳
《太上感应篇》中对“善”做了三个定义: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一名员工犯了错,如果是位善于管理的领导,他一定不会去埋怨员工,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员工的信心建立起来,好的员工都是被不断激励的。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上级不断肯定和鼓励下成长起来的,在这种肯定的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生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看到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喧嚣都市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据说德国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男人看漂亮女孩,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白菜,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2.喜能生阳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喜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生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有意地操办些喜事,有时候可能对病情是有帮助。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状态。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变的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命运赋予了每个人更加切实可把握的意义。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一般说来,先天不足是造成阳虚体质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亲身体不好,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很可能就是阳虚体质,这样一来,要想后天进行调理就非常困难了。因此,要想让孩子远离阳虚体质,准妈妈就要做好全方位的健康护理。这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1.生理健康
要想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母亲的身体素质是优生的前提条件,所以孕妇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有病及早治疗,并使自己的身体得到全方位的调养。
(1)营养充足
孕期的营养是否合理、均衡、充足,不但关系到母亲自身的状况,也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准妈妈在饮食上既要重质量,又要讲究适量,所有养分,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矿物质等都要充足,但在量的方面,不要过度进补,免得造成胎儿过度肥胖,影响生产。
(2)衣物宽松舒适
有些准妈妈觉得挺着个大肚子难为情,就穿紧身衣,束腰束腹,殊不知,这样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所以,不要为了身材好看就穿得紧绷绷的,衣服要尽量宽松舒适,鞋子也要以舒适为主,不要穿高跟鞋,以免跌倒造成危险。
(3)适当运动
孕妇通过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能为下一代提供较好的遗传素质。例如散步、慢跑、登山、郊游等,这些轻微的活动有助于顺利生产,但切忌做太剧烈的运动或繁重的体力劳动。
(4)定期产前检查
定期产前检查不但可以帮助孕妇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也能为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心理健康
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能保持愉快、稳定的心情,所生的孩子也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情绪也会较为稳定。
(1)接受孩子的来临
不要因为孩子不是在父母的期待中降临而拒绝孩子,自己必须先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这样才能有利于胎儿的成长。
(2)接受孩子的性别
不要苛求孩子的性别及容貌,如果重男轻女,或希望孩子出生时把父母相貌上所有的优点都一一具备,这种期望太高,会给孕妇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她无法保持平静的心态。
(3)夫妻关系和谐
第一,丈夫要给予妻子足够的关心,帮助妻子尽快适应怀孕所带来的不便与不安,使之保持平和的心态;
第二,妻子出现失常的心理状态时,丈夫要善于引导,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的心境;
第三,夫妻双方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能够大度地容忍对方,以免发生激烈的争吵;
第四,双方共同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以消除某种容易导致心理失调的状况;
第五,不要看刺激性强的杂志、刊物、报纸、电影,以免出现孕妇心理过于激动的现象。
孩子的先天之本,取决于准妈妈的身体素质,同时与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的身体状况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先天身体壮,准妈妈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并在怀孕期间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多吃有利于孩子生长的食物,只有妈妈健康,生出来的孩子才能聪明健康。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衰老原理如同一架机器,使用时间越长,磨损程度越大,就越需要维修。人上了年纪,阳气不断消耗,体虚阳衰是必然的,然而如果能做到“虚阳气存”,维持身体健康是不成问题的。
幸福的家庭生活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有专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如果一个人能够长久保持一种向上的精神,同时做到心情比较放松、比较愉快、比较豁达,那么这个人机体里面的免疫系统工作就会非常出色,也就是说他的抵抗力会变得非常好,得病的机会从此就会减少了。相反,如果老人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没有子女的悉心关爱,整日郁郁寡欢,身体的抵抗力就非常差。
其实,这一观点并非现代医学研究的产物,宋代深谙医学的陈直早有论述,他在《养老奉亲书》卷一“形证脉候篇”中指出:“年老之人,痿瘁为常,今反此者,非真阳血海气壮也。但诊左右手脉,须大紧数,此老人延永之兆也。老人真气已衰,此得虚阳气盛,充于肌体,则两手脉大,饮食倍进,双脸常红,精神康健,此皆虚阳气所助也。”
按照陈直的观点,“虚阳”是老年最本质的生理特征,而“虚阳气存”则是老年人身体健硕的标志。
“虚阳”是相对于小孩子“稚阳”、青年“成阳”、成年“盛阳”而言的老年生理特征。《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之数七,丈夫之数八。女子七七四十九,任脉虚,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六十四,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脉弱,形枯。”意思是说,女人四十九岁之后,男人六十四岁之后,生理功能有了明显的衰退趋势。
为此,陈直对给阳虚之老人的健康提出了一个建议:“女子过六十之期,丈夫逾七十之年,越天常数。上寿之人,若衣食丰备,子孙勤养,承顺慈亲,参行孝礼,能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上合神灵,下契人理,此顺天之道也!”
综上所述,陈直虚阳气存的学术观点对老人长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现代人养老奉亲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不过,令很多年轻人感到为难的是,人越老脾气就越古怪,让老人觉得开心还真是件很伤脑筋的事。其实,只要多点耐心,让老人眉开眼笑、心情舒畅是很容易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