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幽默的重要作用
很多情况下,言辞激烈的辩驳倒不如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更使对手无话可说。所以,在辩论中充分使用幽默问答的方法,既能够说服对方,还能够感染听众,让你占有辩论赛场上的“人和”之利。
◎幽默的作用
幽默的语言,可以引发笑声,在笑声中作出对是非、善恶、真假的评判,会显得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以增强其雄辩的力量。幽默在辩护和辩驳中,都可以使用,它既可以表现肯定的道理,也可以表现否定的道理。
幽默能愉悦听众。在辩论中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能激起听众的愉悦感,创造一种对己方有利的辩论氛围。
有一次,唐明皇和诸王在一起宴饮。宁王吃饭时,不小心险些把饭咽到气管里,食物喷出来,喷到皇帝的胡须上。宁王又害怕又惭愧,可以说不胜惶恐,吓得直打哆嗦。黄幡绰见状,说:
“这不是咽错了。”
“是什么呢?”皇帝问。
“是喷帝。”
黄幡绰巧妙地利用“喷嚏”与“喷帝”同音,说了一句幽默风趣的话,把皇帝逗得哈哈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一下子便缓和下来。
幽默还具有柔化功能。有时候,在辩论中适当地运用幽默答辩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能够让对方在忍俊不禁之中消除对抗情绪,有利于己方取得辩论的胜利。
古时候,有一位姓邢的进士,身材异常矮小,有一次遇到强盗。强盗抢了他的钱财,还打算杀掉他。正要举起刀时,邢进士以风趣的口吻对强盗说:
“人们已经把我叫我邢矮子了,要是再砍掉我的头,那岂不是要更矮了吗?”
强盗听了,不觉失笑,于是放下了屠刀。
邢进士面对凶恶的强盗,如果在势单力薄的情形下与其针锋相对地进行争辩,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而一句幽默的话,却使强盗哑然失笑,放下了屠刀。
在辩论赛中,幽默的答辩可以改变赛场的气氛,使听众和评委认同自己的观点,倾向于己方;而当场内气氛转到有利于己方时,又可以让对方心理上产生紧张的情绪;同时,它还可以给己方鼓劲加油,如果己方的幽默产生了效果,辩手的情绪自然就会高涨,越战越勇。因而,幽默这一武器被辩论家们称为“幽默炸弹”,一个辩论者、一个辩论队,要想在辩论赛场上战胜自己的对手,幽默答辩是制胜的锐利武器。
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关于“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的辩论中,反方复旦队代表有这么一段辩词:
在孔子时代也有歪风,正所谓歪风代代都有,只是变化不同。孔子做鲁国司寇的时候,齐国送来了一队舞女,鲁国的季桓子马上“三日不朝”。而对这股纵欲主义的歪风,孔子抵御了没有呢?没有,他带着他的学生“人才外流”去了。这能叫抵御“西方”歪风吗?
这一段辩词巧妙地古今连用,以当代的“抵制纵欲主义歪风”之语,统领孔子离开鲁国这个本来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的故事,切题而有新意。而其中“人才外流”一语更是神来之笔,勾画了儒家面对“西方歪风”手足无措的窘态,且由于正方台大队在前一场比赛中辩论的主题是关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才外流能否抑制的话题,因而,反方复旦大学队此句一出,收到了很好的辩论效果。
◎幽默帮你摆脱窘境
幽默可以让人急中生智,化解困境,或者从危险的境地中脱身,创造性地、完善地解决问题。
一位顾客走进一家有名的饭店,点了一只油氽龙虾。他发现菜盘中的龙虾少了一只虾螯。他询问侍者,侍者把老板找来。
老板抱歉地说:“对不起,龙虾是一种残忍的动物。您的龙虾可能是在和它的同类打架时被咬掉了一只螯。”
顾客巧妙地回答:“那么请调换一下,把那只打胜的给我。”
老板和顾客双方都用幽默的表达方式,委婉地指出双方存在的分歧。这种方式不批评他人,没有伤及他人的自尊,既保护了餐馆的声誉,也维护了顾客的利益。
有一条狗疯狂地扑向农夫,农夫忍无可忍,用粪叉打死了那条狗。狗的主人告到法院,要求农夫赔偿损失。
法官说:“你要是把叉子倒过来,用没有尖刺的那一头,不就没这事儿了吗?”农夫回答道:“您说得很对,法官先生,要是那条狗也倒着向我扑过来,我当然会这样做的!”农夫被宣判无罪。
当你遇到急迫而又棘手的问题时,懂得随机应变,使用恰到好处的一句幽默的话,能令你立于不败之地。
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若能使用幽默的语言,别人听起来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变为肯定时,幽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幽默也可以使双方从容地摆脱窘境或消除矛盾。
又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有病,去医院检查。医生对萧伯纳说:“有一个办法,从你身上其他部位取下一块骨头来代替那块坏了的脊椎骨,”并说,“这手术很困难,我们从来没有做过。”医生的本质意思是,这次手术所要收取的费用非同一般。
萧伯纳并没有与医生争论,也没有表示不满、失望,而是淡淡一笑地说:“好呀!不过请告诉我,你们打算付给我多少手术试验费?”
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被萧伯纳处理得极其巧妙,从而避免了不愉快的争执。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南方时,曾虔诚地接受过基督教的洗礼。由于这段经历,记者们常常喜欢让他就道德问题发表看法,其中不乏一些不太礼貌的难题。
有一次,有一位记者问卡特:“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女儿与别人有不正当的恋爱关系,你将作何感想?”
卡特回答说:“我会大吃一惊,不知所措。”稍作中断后他又加上一句:“不过现在还不用操心,她才刚刚7岁。”
幽默是最好的润滑剂,即使遇到十分棘手的难题,或遇到意外的抢白、嘲讽,甚至不怀好意的侮辱或挑衅,机智的幽默语言也能帮助人摆脱窘境,使尴尬或严峻的局面消失在笑声中。
◎幽默是快乐生活的重要工具
运用有趣、可笑、寓意深长的语言来进行论辩是许多辩论大师的特点。最幽默的人,一定是最能适应环境的人。
幽默可以给生活带来欢笑。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几个属鼠的男同学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挺得意。班主任于是说:“天下大了,什么老鼠都有。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观棋不语,发现老鼠可以战胜大象,于是认定自己才是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拿狼开心,有一天还爬到老虎背上。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以为老虎被吓得发抖,于是更得意,趁着黑夜钻进了象鼻子,弄得大象打了个喷嚏,小老鼠像出膛炮弹似地飞了出去,就这么飞呀飞呀飞,好半天好半天,却掉在臭水坑里!现在就请大家注意一下,‘臭’字怎么写的?‘自’、‘大’,加一点就是……”话没说完,同学们笑成一团。那几个属鼠的男同学红了脸,却也笑了。
幽默可以作为反击敌对者的武器。
美国政治家霍勒斯·格里利是《纽约论坛报》的创办人。一次乘火车,他看见邻座在读一份《太阳报》,便与他攀谈起来,并建议他买一份《纽约论坛报》。不料那个家伙说:“我也买《纽约论坛报》,不过我买它是用来擦屁股。”格里利于是说:“噢,只要你坚持这样做,那么用不了多久,你的屁股会比脑袋更聪明。”
幽默,是应对尴尬场面的一种方法。
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发表讲话,他的夫人南希一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到台下的地毯上,引起了观众的一片惊叫。看见夫人灵活地爬将起来,丝毫都没有受伤,在两百多人热烈的掌声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里根幽默又不乏俏皮地说:“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该这样表演。”只是这么一句话,演奏会场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掌声。
◎幽默风趣冰释僵局
在论辩中,幽默显然不同于证明和反驳,它既无论辩过程,也没有反驳的程序,而是以谐趣的方式,揭开荒唐的外衣,暗示事物的本质,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因而在论辩中常常可以产生证明与反驳所发挥不了的作用。
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曾因排定法庭座次,10个参与国的法官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中国法官理应排在庭长左边的第二把交椅,可是由于当时中国国力不强,而被各强权国所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出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面对列强展开了一场机智的舌战。他首先从正面阐明,排座次应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这是唯一正确的原则。接着他微微一笑说:“当然,如果各位同仁不赞成这一办法,我们不妨拿个体重测量器来,然后以体重大小排座,体重者居中,体轻者居旁。”各国法官听了忍俊不禁,全笑了。庭长笑着说:“你的建议很好,但它只适用于拳击比赛。”梅法官接着回答:“若不以受降国签字次序排座,那还是按体重排好。这样纵使我被排在末位也心安理得,并且可以以此对我的国家有所交代,一旦他们认为我坐在边上不合适,可以派一名比我胖的人来换我呀!”这回答引得法官们大笑起来。
在举世瞩目的国际法庭上,法官的座次按体重来排定,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但在当时这种险恶形势下,也许幽默往往可以成为矫正谬误的有力武器。
在辩论中反驳对方,有时不采取锋芒毕露、相互抨击的语言,而采用风趣含蓄、诙谐生动的语言,其效果往往更好。
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学生同泳,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鲁迅先生幽默地抨击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疑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同一生活在天下之间,同一呼吸着天地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界限,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鲁迅对引出的事实作了详尽的渲染,生动、风趣,不但从事理上进行了反驳,而且很富有嘲讽意味。
当然,幽默不一定都用在敌对的争吵和攻击中,有时也可以在轻微的讽刺、戏谑、谈笑风生中进行。这时巧用幽默,既能达到驳斥对方观点的目的,又能产生和谐、友好、轻松愉快的气氛。
有一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应邀赴宴,正好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坐在一起。这位美人用戏谑的口气向达尔文提出质问:“达尔文先生,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那我也是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漫不经心地回答:“那当然啰!不过你是位美女,应该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达尔文并不用科学的道理反驳那位美女,而是以戏谑反驳戏谑。因为美女的提问属于偷换概念的诡辩。达尔文的人类进化理论,是指整个人类的人,而非个体的人。
◎幽默可以培养
幽默是机智的自然流露,不同于逗笑,更不是哗众取宠。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溅出火花,幽默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朵。它能够给我们的辩论增色,给论辩的双方以愉悦和启迪。
心理学家认为,在外交活动中,幽默同样可以让大家露出会心的笑容,而当大家一同发笑时,便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了。
论辩中有没有幽默,效果大不一样。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辩论,一是要说理,要“理”来“理”去,二是要幽默,要“幽”来“幽”去。而富有幽默感的人必然是具有一定修养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笑容和自己的观点潜藏于事物的深处,让人在笑和深思中充分感受事物的内在本质。
幽默不是谁的专利,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及至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做出令人捧腹的事儿,关键要培养发现幽默的才能。通常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生活常识与逻辑往往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稍稍利用理论与逻辑的力量就可归结出一种荒谬绝伦的结论。辩论也是如此。辩论中双方为了深入浅出说明自身的观点,必定采用大量的类比、比喻来解释并攻击对方论点,这极可能造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因为所采用的类比与比喻本身较难做到严密与精确。被攻击一方稍加处理,便会反驳出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高招来。所以,辩论场上幽默的运用从来就不是说出去引起评委与观众开怀大笑就了之的事,大多数要瞻前顾后,三思而言之。
幽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反映,来自于人对一种事物的透彻认识和高超把握,是对一种知识随心所欲的驾驭。只有你觉得自己在一个方面的把握绝对高于对方的把握,你就有了幽默的可能。
另外,幽默要与一定的场景结合起来,要了解人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历史、社会、文化、风土、时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有时可以取材于大家熟悉的事情,如地名、歌名、人名或者什么掌故、材料等。
幽默也要有一定的格调,特别是在一个知识和理论气氛很浓的辩论场上。如果举的例子不雅,太俗,只会产生反效果。
要把话说得幽默风趣,一般有几种形式:
借用喜剧手法,故意颠倒逻辑,违背常理;把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发笑的事件描述出来;利用修辞手法达到生动风趣的效果;说话者有意发挥,把本来干巴的事件表现得妙趣横生。
★巧妙应答,解决难题
巧妙地回答对方的问题,是智者灵活机智的表现。巧妙应答能很好地化解难题,从而帮助辩论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抨击对方的观点。灵巧仿接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应答。
◎巧妙应答能破解难题
在西汉时期,汉武帝身边有个大臣叫东方朔,头脑聪明,言词流利,又爱说笑话,当时人称他为滑稽派。
汉武帝刚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叫各郡县推举品行端正、有学问才能的人,当时有上千人应征。这些人上书皇帝,多半是议论国家大事,卖弄自己的才能,其中不少建议皇帝看不上眼,提建议的人也就没被录取。东方朔的上书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自己怎么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怎么身材高大,五官端正,怎么勇敢灵活,正派守信,最后说:“像我这样的人,真该当皇上的大臣了。”汉武帝看这份上书与众不同,有些意思,就让他任待诏公车。东方朔虽然被留在了长安,但天天无事可做,也见不着皇帝。
过了些日子,东方朔想出个让皇帝注意他的主意来。当时皇宫里有一批给皇帝养马的侏儒,东方朔骗他们说:“皇上说你们这些人一不能种田,二不能治国,三不能打仗,对国家没一点用处,准备把你们全杀了呢。”侏儒们都吓得哭起来。东方朔又教他们:“皇上要是来了,你们赶快去磕头求饶。”不久,汉武帝路过马厩,侏儒们都嚎啕痛哭,跪在武帝的车子前连连磕头。武帝觉得奇怪,问道:“你们干什么?”侏儒们回答:“东方朔说您要把我们全杀了。”汉武帝知道东方朔鬼点子多,就把他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吓唬侏儒?”东方朔说:“侏儒身高不过三尺多,每个月有一袋粮食、二百四十钱。我东方朔身长九尺多,也只有一袋粮食、二百四十钱。侏儒们会撑死,我却会饿死。皇上要觉得我不行,就放我回家,别留着我在这里吃白饭。”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让他待诏金马门。待诏金马门比待诏公车的地位高,他也就渐渐地能接近皇帝了。
有一次,汉武帝让手下的人玩“射覆”的游戏,东方朔连猜连中,得了很多赏赐。汉武帝身边有个姓郭的人,也很聪明,能言善辩,见东方朔这么得意,很是眼红,就对武帝说:“东方朔刚才都是碰运气,并不是真会猜。现在我来藏一样的东西,如果他猜中,我愿意挨一百板子;要是猜不中,您把刚才赏他的东西都给我。”结果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命令左右打郭舍人的屁股,郭舍人痛得直喊“哎哟”。东方朔嘲笑他说:“呸!口上没有毛,声音叫嗷嗷,屁股翘得高。”郭舍人又羞又气,喘息着说:“东方朔辱骂皇上的随从,该杀头!”武帝问东方朔:“你为什么骂他?”东方朔急中生智,回答:“我怎敢骂他?是让他猜谜语呢。”武帝又问:“怎么是谜语?”东方朔信口胡编道:“口上没毛是狗洞,声音叫嗷嗷是鸟儿在喂小鸟,屁股翘得高是白鹤弯腰啄食。”武帝见他说得头头是道,没法再追究,郭舍人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有一次过节,汉武帝下令把肉赏给身边的官员、随从们,可是主管分肉的大官丞迟迟不来。东方朔对同事们说:“今天过节,该早点回去,请原谅我占先了。”说出拔出剑来,割了一块肉走了。大官丞知道后报告给汉武帝。第二天,东方朔进宫来,汉武帝责备他:“昨天你为什么不等大官丞来宣布命令就擅自割肉?”东方朔赶紧脱下帽子,跪在地上请罪。汉武帝说:“你起来,自己责备自己吧。”东方朔拜了两拜爬起来,像背书一样有板有眼地说:“东方朔,你过来!东方朔,你过来!你接受赏赐不等命令,多么无礼啊!拔出剑来就割肉,多么豪壮啊!只割一小块,多么廉洁啊!回去送给妻子,又多么有爱心啊!”汉武帝忍不住笑,说:“让你责备自己,你倒夸起自己来了!”不但没治他的罪,还赏给他一担酒,一百斤肉,让他带回去给妻子。
幽默是一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退避有道是谨慎之人摆脱困难的妙招。即使陷于最困扰人的迷宫,他们也能用一个最优雅的笑话使自己安然脱险,可谓一笑脱大难。
应变的语言最好是诙谐一些,因为这样的语言能使局促尴尬的场面变得轻松、缓和。
某日,一男子试图制造一则轰动全国的新闻,便爬上纽约国际贸易中心,往楼顶上一站,做跳下去的样子。很快,楼下围满了人,包括警察、医生和记者。局长和警长轮番喊着话,并试图救险,那男人总是色厉内荏地叫着:“别过来啊!谁要是过来,我就跳下去!”僵持片刻后,杰瑞带了一名医生走上前,只说了一句话,那男子便默默地走下楼去。杰瑞说的是:“我不是来抓你的,是这位医生要我来问问你,你死后,愿不愿意把尸体捐献给医院?”
在一次执勤的时候,杰瑞竟然抓住了一个正在通缉的男扮女装的要犯,警长问他:“罪犯男扮女装,你怎么认得出来?”杰瑞说:“我看他没有女人的习惯。”警长问:“什么习惯?”杰瑞说:“很简单,她走过时装店,食品店和美容院的时候,连看都没朝里看一眼,我就知道他一定有问题。”
回家路上,杰瑞忽然看见两个年轻的神父同骑一辆自行车在一条小路上飞驰,便将他们拦住。杰瑞说:“你们不觉得这样的速度是很危险的吗?”神父们说:“没关系,天主和我们同在。”杰瑞说:“很好,这么说我应该罚你们80美元,因为三个人是不能同骑一辆自行车的。”
星期日,在闹市区的一个路口,有个持不同政见者正在发表演讲:“如今的政治腐败透顶了,我们应把政议院和参议院统统烧了!”行人越聚越多,堵塞了交通,警察赶到时,秩序大乱,无从下手,杰瑞大叫一声:“同意烧参议院的站到左边,同意烧政议院的站到右边。”只听“唰”的一声,人群顿时分开,道路豁然开朗。
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适当时刻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方法,常常是事半功倍。
论辩时,面对刁问,切忌直答,最好是答非所问,指东说西,以谬制谬。
在论辩中,有时对方往往提一些古怪的难题或无理的刁问,直接如实地对待,容易上当,走入死胡同。这时,最好的方式是以谬制谬,指东说西,答非所问。
论辩中,应答是一种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口才形态,机巧应答,堪称应答场合中短兵相接的利器。
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缩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人?今年去世的人则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
这刘墉的回答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诚然不对;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以妙答趣对皇上。
一个数学教师刚走上讲台,同学们忽然大笑起来,使他感到莫名其妙。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生小声对他说:“老师,你的扣子扣错了。”教师一看,果真第四颗扣子扣在了第五个扣眼里。局面有些尴尬,迅即这位教师煞有介事地对学生们说:“老师想心事了,急急忙忙赶着与你们——来——相——会。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习题时,运用数学公式就是这样张冠李戴的。”
这位老师先用幽默的语言为自己解了围,紧接着,又顺势把这意外事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连了起来,借此作比,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类似错误,既显得自然,语言又形象,很快解除了尴尬的局面。
◎灵巧仿接
古希腊曾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位年轻的演讲家,凭借其伶牙俐齿,到处发表演讲,雄心勃勃地猎取着功名利禄。
有一天,他父亲告诫他:
“孩子,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结果的。说真话吧,富人会恨死你;说假话吧,贫民不会拥护你。无论你说话真假,要么是会遭到富人的憎恨,要么是遭到平民的反对啊!”
儿子听后,笑着反击说:
“您错了。我会有好结果的,如果我说真话,贫民会赞颂我;如果我说假话,富翁会赞颂我。无论说什么,我都会受到人们的赞颂。”
这位演讲家顺引父亲言语表达的结构,轻巧反击,即破坏了论敌的阵势,使自己的论点得以成立。
论辩中,可以巧妙地仿照对方的言语结构,建构出一个与对方语意相反的句式,产生同构意悖的效果。运用此法往往能置敌手于窘境,使其自食其果,哑口无言。
运用此法,关键在于接话快捷,且结构一样,意义相悖。我们再看下面这则故事:
一位财主刁钻刻薄,一次,一位长工不小心踩死了他家的一只公鸡,他便乘机敲诈,对长工说:“你踩死了我一只能生蛋的公鸡,限你三天之内赔我同样一只能生蛋的公鸡,否则,扣发你的工钱。”
长工回到家闷闷不乐,妻子问明原因,要他不着急,她自有办法。
第三天,长工妻来到财主家。财主问道:“你的丈夫呢?他怎么不来?”
长工妻答道:“他不能来,他正在家生孩子!”
财主吼道:“胡说,男人生什么孩子?”
长工妻反驳道:“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哪有公鸡能下蛋咧?”
财主哑口无言。
这种方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且可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教育人们、批评丑恶、警示后人等场合更是可收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甲:“你在造纸厂,有的是纸,为什么不给我带点,真没意思!”
乙:“你在银行,有的是钱,为什么不拿点给我,也差不多。”
灵巧仿接是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妙法。它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仿用对方的言语来还击对方;二是仿用对方用过的方法、技巧来还击对方。在使用时,首先要听出对方话语的实质和目的;其次要分析对方攻击的理由和根据;最后巧借对方的话或用过的攻击方法反击。
在运用此法时还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在友好的场合对友好的对象忌用此法。否则容易造成气氛不协调,伤了和气。
◎转换概念,化解困难
这种方法是故意把旧概念作一番崭新的诠释,从旧概念中引出新的概念,并以此新解释代替原有的概念,使自己居于有利的地位,以化解困难。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王蒙:“请问,50年代的你与80年代的你有何相同与不同?”这里,这位记者的用意是路人皆知的,是想借机让他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改变的感受。王蒙当然也清楚,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从容不迫地回答道:“50年代的我叫王蒙,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那时我20来岁,而现在我则有50多岁了。”
记者的提问只给出了年代限定的范围,王蒙虽然知道对方的用意,但是却故意曲解其本意,只从自己年龄变化的角度作答。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给对方任何有用信息。
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头脑机敏、言语犀利,善于鞭挞社会上各种不合理的现象。
有一天,马克·吐温有事前往摩门教的一个聚会所。摩门教属于基督教众多教派之一,提倡一夫多妻制。他一踏进聚会所,便看见一位摩门教徒正口沫横飞地宣扬他们的教义:“在这个社会上,男人必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负荷沉重。他们实在太疲倦了,需要各种女人当他们停泊、休息的港湾。为了阻止男人嫖妓,博爱、仁慈的摩门教徒永远主张一夫多妻制。”
他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地讲着,台下的听众越聚越多。
马克·吐温仔细听了一会儿,终于按捺不住,拨开群众,走近这位摩门教徒。他幽默地问这位摩门教徒:“先生,因为我的耳朵有点聋,可不可以请你重述一遍关于婚姻的高见。”
这位摩门教徒洋洋得意,大声地重述说:“先生,请你仔细听好;其他的先生、女士、小姐们,也仔细听好。摩门教为你们敞开博爱的大门,我们摩门教主张一夫多妻制。”
马克·吐温听了这一番话后,面带微笑,说:“先生,您主张一夫多妻制,那么您父亲也为您找了很多母亲吗?”
摩门教徒气得满脸通红、怒发冲冠。突然,他灵机一动,眼睛骨碌一转,对着马克·吐温笑嘻嘻地说:“你能在《圣经》中找到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
马克·吐温不慌不忙地回答:“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人。”
马克·吐温故意将“一夫多妻”嘲弄地解释成“一夫事奉多妻(多主)”,以此解释替换原来的概念,巧妙地偷梁换柱,如此一来就能把一夫多妻纳入《圣经》关于“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的议论,从而成为《圣经》所禁止的对象。结果,使得那位摩门教徒理屈词穷,顿时哑口无言。
★话中有话,模糊应对
语言的模糊性存在是正常的,而且,也不会影响到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一般来说,辩论语言自然应该准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但是,在一些特殊的辩论场合,自己或己方对一些不能直接回答而又不能不回答或者一时难以回答而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可以运用一些比较模糊的语言来回答,这样,能够使自己或己方在对方咄咄逼人的发问面前进退自如。
◎模糊表达自己的意思
有一对夫妇,丈夫做错了一件事,妻子不但不理解,反而更加唠叨得令人生厌。于是,丈夫火气十足地说:“请别这样唠唠叨叨了好不好,不然,我要在桌子上痛打十巴掌了。”
“关我屁事,打呀,打。”想到肉痛的不是她自己,妻子反而火上加油。
“但是,”丈夫道,“经过这十巴掌的锻炼,第十一巴掌打在肉上可就有些功夫了。”
妻子戛然而止。大概她领会了丈夫内心的火气,不想让脸作为丈夫练功夫的沙袋吧。
遇到不便直言或不能直言的情况下,说话者故意在语言中暗含弦外之音,所强调的往往不是其表面的意思,而是另有所指,这种方法更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从前有个大富翁,虽然他很有钱,却是个十足的铁公鸡,一毛不拔,待人很刻薄。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正好有客人来访。他把客人留在客厅里,自己偷偷地溜到里面去吃饭。客人见他这副待客的嘴脸,心中着实不是滋味,便故意大声地说:“哎呀,真是可惜,好好一座厅堂,许多梁柱却被蛀虫蛀坏了!”
主人在里面听到了,慌忙跑出来,问道:“咦,蛀虫在哪里?”
客人两眼朝他身上打量一下,回答说:“它在里面吃,外面怎么知道?”
客人的话表面上是说蛀虫,其实暗指主人,主人心知肚明,但也不便发作。
马克·吐温的文章善于讽刺,充满谐趣。在现实生活中,马克·吐温其人亦出语犀利,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情趣。
◎使用模糊语言控制局面
模糊语言措辞含糊,语义不明确,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很大的变通性,也就是说,一句话,你这样理解可以,那样理解也可以,因而在外交的场合模糊语言特别受青睐。
模糊应答变通性强,可塑性大,攻击力火,可以化解矛盾,应付刁难,摆脱困境。
在一些特殊场合,往往碰到一些不便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时如果运用精确的语言,往往表达不了我们的思想感情,此时模糊应对便派上了大用场。
有人问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你为什么嫁给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少女反问道:“如果有人给你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你能不关心支票上的兑现日期吗?”
还有这样令人伤心的对话,一个问:“你和玛丽的婚约撤销了吗?”另一个答:“是的,她不愿嫁给我,嫌我穷。”一个再问:“你没有告诉她,你叔叔很富吗?”另一个再答:“告诉啦,所以她现在是我婶婶了。”
一位驻海外的士兵收到美国的女朋友的绝交信,说她要结婚了,请士兵寄还她的照片。士兵从战友那里搜来各式各样的女人照片,统统装入木箱,寄给见异思迁的女友。女友发现箱子里有一张便条,上面写道:“请挑出你自己的照片,其余的寄回来。”
小伙子在关键时刻缩手缩脚,冲不上去,也会坐失良机,惹得女友鄙视。
丈夫忍受不了凶悍泼辣的妻子的折磨,逃出家门,投宿旅馆。旅馆经理为他打开一个房间,讨好说:“住在这间房里,您会感到像自己家里一样。”这人一听,大声呼救道:“天哪,快给我换个房间吧!”
模糊应对变通性强,收缩性大,攻击力火,是一种常用的舌战技巧,广泛用于外交谈判、生活口辩。
“足够”这个模糊概念,既可以回避有多少原子弹这个当时不便公开的秘密,又表达了前苏联人民的自尊和力量,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阿凡提当理发师,大阿訇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想找机会整治他一下。
有天,大阿訇又来理发。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刮脸的时候,问道:“阿訇,您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
“好,您要我就给您。”阿凡提说着,“嚓嚓嚓”几刀,就把阿訇的两条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手里,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
“阿訇,胡子要吧?”阿凡提又说。阿訇连忙改口说:“不要!不要!”阿凡提连声说好,又是几刀,把阿訇的胡子全部剃了下来。
阿凡提利用“要”的多义施展计谋,故意误用,逗得阿訇左右为难,连连上当。
★故意串题,曲解本意
在说辩中,这种有意将对方问句语意分离曲解,以角度奇特的解释做答,借以产生极强的戏谑性效果的说辩效果。这是经常被人们用到的一种说辩技巧。
◎曲解本意,故意串题
在说辩中,如果你想用幽默来调节一下说辩气氛,这时你得用一种超常的逻辑来思考问题,切勿为常理所囿。这时就需要我们运用这一技巧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论辩中,特别是在关系比较融洽的说辩中,曲解术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因为说辩双方关系的融洽,互相都容易打破礼仪的拘谨,构成对常理的超越。
北齐高祖有一次与儒生集会,会上辩论很是热烈。石动桶问博士道:“先生,天姓什么?”博士想,北齐天子姓高,因而回答:“姓高。”石动桶说:“这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鲜。正本经书上,天有自己的姓,你应该引正文,不要拾人牙慧。”博士道:“什么经书上有天的姓?”石动桶说:“先生你根本不读书,你不见《孝经》上说过:‘父子之道,天性也’这不是说得明明白白:天姓(性)‘也’吗?”
石动桶在这里歪曲经典的窍门是用了“性”与“姓”的谐音。特别是“也”,在原文中是语气虚词,没有任何实义,石动桶把虚词违反规律地实词化了,因而就显得极端的荒谬可笑,因而也就特别的滑稽和幽默。
诚然,我们若运用曲解经典的方法来进行说辩,所曲解的经典必须是对方所熟悉的,是对方能够理解、明白你是故意曲解的。否则,对方若不熟悉,不理解,反而对你的故意曲解,当作无意的错误,还来纠正你,那就无幽默可言了,自然也就达不到运用曲解的目的。
◎故意串题,以虚应实
妻子对丈夫说:“你经常说梦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丈夫笑着说:“还是不用吧,要是治好了这病,我就没有一点说话的机会了。”
妻子本是从关心丈夫的角度出发,实实在在劝丈夫看医生,而丈夫装作不懂,把话题引到妻子话多的问题上,说梦话是生理疾病,说话多是心理习惯,丈夫以虚对实的趣辩表达着他淡淡的抱怨,妻子能在趣辩里领悟丈夫的潜台词。
碰到别人实实在在的话语,不从实际情景出发,而是侧重联想,不给他有关问题的对口信息,将话题转向与问题没有直接关联的其他事情上,暂时中断对方原来的意念,中断必然引起对方对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的思考,品味其中的不协调,产生幽默。
宋朝吕蒙正曾三次为相,有人送他一面据说能照二百里的古镜,吕蒙正幽默地说:“脸面不过像碟子一样大小,哪里用得着照见二百里的镜子呢?”又有人送古砚给他:“这古砚不需加水,只要一呵气就湿润得可以磨墨写字。”吕蒙正半开玩笑地说:“即使一天呵出十担水,也不过值十个钱罢了。”
对别人送的珍品,吕蒙正自然是懂的,他故意用些不现实的、不关痛痒的话加以贬低,别人从实处说礼品功能好,他却故意从虚处理解,礼品的某种功能并不好使,而他设想的功能并无存在的必要,但趣辩的效果却很好,好像不是自己想拒礼,而是别人送的礼品不恰当,趣辩者大智若愚,使得对方啼笑皆非,不好再坚持送礼。
一次服装展销会上,一位营业员正在向众多的顾客介绍服装的式样,突然听到有个顾客在说:“式样不错,老点。”这位营业员一听,马上机灵地接着说:“这位同志说得对,我们设计的服装式样好,又是老店,质量保证,价格公道……”
其实,那位顾客说的是“式样老了一些”的意思,这位营业员怕其他顾客受他这句话的影响,因而灵机一动,利用词的同音关系把“老点”改换成“老店”,岔开了对自己不利的话题,模糊了对方的注意指向,有效地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来。
岔题是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但要使岔题成功,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自然。所谓自然,就是指岔开的话题与原来的话题连得上、说得通。也就是说,岔开的话题与原来的话题要有某种联系,如两词语读音相同或相近、两词语意义相连、两话题概念相近、两景物同处一种语境等。二是岔题要及时。所谓及时,就是指岔题要抓紧时机,找准岔口,在对方话题尚未充分展开之前就以新的话题取而代之,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之中离开原来的话题,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新的话题上去。
★适时自嘲,缓解压力
恰当使用自嘲的方法,能够使自己在论辩中掩饰失态和尴尬,能够显示自己极深的生活修养,能够活跃论辩场面气氛,愉悦人心,赢得听众,同时又兼具嘲笑对方的作用。
◎自我调侃能缓解压力
“娶个好女人,你会很快乐;娶个坏女人,你会成为哲学家”,是人们关于苏格拉底的笑谈。事实就是这样,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泼妇,常对他发脾气,而苏格拉底总是对旁人自嘲道:“讨这样的老婆好处很多,可以锻炼我的忍耐力,加深我的修养。”一次,苏格拉底的老婆又发起脾气来,大吵大闹不肯罢休,苏格拉底只好退避三舍。他刚走出家门,那位怒气难平的夫人突然从楼上倒下一大盆水,把他浇得像只落汤鸡。这时,被围观的苏格拉底仍然不慌不忙地说:“响雷过后必有大雨,果然不出我的所料。”
在论辩中,慷慨陈词、情绪激昂,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令其手足无措,这固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如果对方也激情饱满,侃侃而谈时,双方势均力敌,就容易使论辩成为争吵。这时,你若采取“钝”的战术——调侃术,将会收到更好的说辩效果。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是美国历任总统中最有幽默感的一位,而且,他常常通过自嘲来达到雄辩的目的。
一次,林肯为了黑奴的解放与美国作家废奴运动领袖道格拉斯发生争执。进行辩论时,道格拉斯说他是两面派。人们都知道林肯的面貌很难看,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于是林肯幽默地说:“现在,请听众来评评看,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话,你认为我会戴这副面孔吗?!”
听众和道格拉斯,都被林肯的话逗笑了。作为总统,一国之元首,位于政治漩涡的中心,经常遇到非礼的语言、难缠的对手、棘手的问题、突发的事件等,如果处理不当,轻者会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重者会使对方大造舆论使自己威信扫地。而林肯,他则在复杂的情况下,以机智幽默的语言、从容大度的姿态,应付着各种难堪的局面,对付各种难缠的对手,使他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林肯调侃自己的幽默说辩术,是一种高妙的应变技巧。他用闪烁着智慧的目光看社会、看人生、看自己。他把自己作为调侃对象,并不是自轻自贱,更不是“展览”缺陷,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豁达开朗,显示出他深刻地洞察生活,客观地理解生活的敏锐和聪颖。
自我调侃和通常人追求自我尊重的心理惯性恰恰相反,因而显得怪异。但是,自我调侃并不是自尊心的贬值,而是相反。自我调侃的本意,并非自我嘲弄,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具有“表里相悖”、“言此意彼”的特点。这是因为,这种调侃并不是全真的,而是半真半假,有时甚至是虚构的。但是,自我调侃其中也有些真的成分,你却把它看得很轻松,很不当一回事,不管是你的优点还是你的缺点,这就显得你有特别的胸襟。嘲笑自己的缺点比嘲笑他人的缺点高明之处在于把对自己的珍爱和对自己的贬抑结合起来,以主动贬抑体现自己心灵的纯净。而对别人的调笑却不能表现这么强的珍爱和贬抑的反差,这么复杂的情感结构。当你当着众人调侃自己时,通过调侃表现了你有高人一筹的智慧和广阔的胸襟,从而对自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凌峰先生运用调侃术“幽默自己”,创造了极佳的幽默效果,把晚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凌峰先生有这样一段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话:“在我的人生观看来,我认为每个人都在扮演许多次小丑,有的时候是在孩子面前;有的时候是在父亲面前;有的时候是在爱人面前;有的时候是在领导面前。我呢,是在观众面前。”
像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自我幽默,在显示凌峰先生特别宽广的胸怀方面,他获得了更大的自尊。
自我调侃在说辩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自我幽默而对自己产生一种超然的情感,更为直接的作用是可以帮助你瞬息摆脱令人尴尬的窘境。尤其是当你莫名其妙地被别人当作取笑对象时,惶恐狼狈、恼羞成怒都不足取。你可以敏捷地接过对方打趣的话头,让它对准自己,来个以退为进,“自我调侃、幽默自己”。这样,当幽默的主体与客体融合在一起时,你的略胜一筹的调侃术,就会使你变被动为主动,你也就成为幽默的创造者,从而进入愉悦的氛围。
美国著名演说家罗伯特是个秃头,有人揶揄他,叫他“别老是忘了戴帽子”。他却说:“你们不知道光头的好处,我可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落人笑柄的罗伯特,反倒以他不可遏止的欢乐赢了对手。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成功的自我调侃,不是油滑肤浅的耍贫嘴,而是触景即发、即兴而成、出口成趣的精言妙语,俗称“脱口秀”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对生活浮光掠影不会产生幽默,对生活淡漠也不会产生幽默”(孙犁语)。就是说,在幽默构成时要迅捷地捕捉到本质的东西。
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对加拿大的访问,当许多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时地打断这位总统演说的时候,里根面带笑容地对陪同他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句话,说得紧皱双眉的特鲁多顿时眉开眼笑。
故作愚言或故作蠢行之所以幽默,是因为交谈双方都明知其蠢。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都不知其蠢,就毫无幽默的意味了。明知荒谬而故说,就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作背景,与所说的意义构成反差,来传达一种很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
幽默家兼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国福林特城内演奏,发现全场座位空了近一半,他很是失望和懊恼。但是,他冷静了一下,走到台前,幽默地对听众说:“我今天发现了一个秘密,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都很有钱,”当听众正在诧异时,他接着说,“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听众哗然,坐不满的大厅里,充满了笑声。
当你处于窘境,心情郁闷痛苦,你与幽默的要素相去甚远,尤其是你的苦闷是来自外来的攻击时,你的全部心智都集中在反击上,幽默暂时无用武之地,然而,如果你面临的攻击是不值得反击,或无从反击时,幽默就可以派上用场。
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民意测验表明:8月份以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尚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多出十多个百分点。在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会上,杜卡基斯嘲笑布什不过是里根的影子,没有自己的政治主见。理由是20世纪60年代初追随过保守党的戈德华特,20世纪80年代初又遵从于温和派的洛克菲勒,后来再附骥里根。作为一个政治家,其自身政治标记不明显。当杜卡基斯嘲弄式的发问“布什在哪里?”时,布什故作蠢言地回答说:“噢,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这有什么错吗?”平淡的一句,却语义双关,既表现了布什的道德品质,又讥讽了杜卡基斯的风流癖好,置杜卡基斯于极尴尬的境地。
在失败的关头,在痛苦之中,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的能量作超常发挥的人,才能于仓促之间发出精致的幽默谈吐来。这需要有一种“急智”。布什就表现了这种“急智”。
美国有一个传奇式的教练叫佩迈尔,他带领的迪泡尔大学篮球队在蝉联39次冠军后,遭到一次空前的惨败。记者们随即蜂拥而至,问他此时有何感想。他微笑着说:“好极了,我们现在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去争夺冠军,背上再也没有包袱了。”
这个教练显然有“急智”,在紧要关头,通常人的智力水平都会下降,而有急智者恰恰能比平时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
故作蠢言的幽默需要有高人一筹的智慧作为背景,其次要有别具一格的自由心态,对于那些并不具有上述里根与布什的故事中那样严肃政治意义的调侃性幽默,也是如此。
自嘲不是自我辱骂,不是自我出丑,不是自认愚蠢,不是顾影自怜。它能消除紧张,更有效地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在人前蒙羞时,用自嘲和自己“黑色幽默”一番,不仅能很容易找到台阶,保住面子,而且会“含沙射影”地刺一刺无理之人,让对方感到脸红。既解自己的不快,又可以对对方起到训诫作用,何乐而不为?
有一次,年轻漂亮的喜剧女演员卡洛·柏妮坐在餐厅里用餐,有一位她不认识的老妇人走到她的身边,举起手来,无礼地摸着卡洛的脸庞,大发醋意却又似乎带着歉意说:“我看不出有多好看。”卡洛深深理解喜剧与闹剧的差异,只见她神情自若地回答道:“省省你的祝福吧!我看起来没多好看。”
由于这种讽刺表现出了一种自嘲,所以那个老妇人被骂得有脾气也发不出来。
有人问一个诗人:“为什么诗人不像小说家、音乐家、书法家等后面都带有一个‘家’字,而独称‘诗人’呢?”这时,另一个人连忙美化诗人说:“诗人有浪漫情怀,到处寻找灵感,怎能为‘家’所累!”而诗人自己感叹说:“哪里哪里,是因为诗卖不了几个钱,没有力量成家!”就这样,这个诗人在自嘲的同时,悄悄地骂了一大片人。
假如有人冲着你恶语中伤,而你心中无愧,那么你不妨以自嘲的方式予以反诘:“哦!真的吗?我倒要洗耳恭听。”然后诱使谩骂者说下去,直到对方找不到言辞,显然比暴跳如雷、大动肝火为好。如果对方来势汹汹,盛气凌人,前来指责辱骂你,而你确信真理在手,你则应投以藐视的目光、冷峻的笑颜,让他尽情地发泄个够,而不予理会。
◎把笑话和动作结合起来
在调侃术的运用中,故作蠢言还可以与故作蠢行结合起来。
在一次聚会上,卓别林要了一个苍蝇拍,追打一只在他头上飞的苍蝇,好几下都没打着。不一会,一只苍蝇停在他面前了。卓别林举起了苍蝇拍,正要给它致命的一击,忽然停住了,他仔细看了一会,把苍蝇拍放下了。人们问他为什么不打,他耸了耸肩膀说:“这不是刚才缠着我的那一只。”
这个举动和说法,看起来是很不聪明,非常愚蠢的。但是,卓别林的幽默却正在于此。他不仅解脱了自己打不着苍蝇的窘态,更使大家钦佩他的机智和幽默才能。这种“自我调侃”、“自我解脱”,需要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拿得起而放不下,是一般人的通病。
自我调侃的幽默是一种情感,是超越于实用性的原则的。人正是因为从实用和理性的心理习惯中解脱了出来才获得了更高的精神富足。对于实用的理性原则来说,人总是越聪明越好。但对于幽默原则来说,人有时故意说了一些蠢话,做了一些蠢事,才显出心灵的丰富。
故作蠢言、自我调侃的方法,是把自己有限的缺点夸大到荒谬的程度,甚至明明很聪明,却装作连普通常识都没有,说出一些显而易见的蠢话来,更显出自己在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而故作大言与故作蠢言一样,也都属于自我调侃的幽默法则之列。因此,在运用调侃术时,不仅仅可故作蠢言来自我调侃,也可用故作大言来自我调侃。
维克多从文化宫出来,正好碰到了他的一位女朋友。女朋友问他:“你玩得怎样?”
“玩得很开心!”维克多眉飞色舞,不无夸耀地说:“我打了网球,又下了象棋。嘿!既赢了著名的象棋冠军,又赢了著名的网球冠军。”
“你打网球、下象棋都这么行吗?”女友问道。
维克多说:“我和网球冠军下象棋,赢了他;后来我又和象棋冠军打网球,我也赢了他。”
故作大言的幽默,其实是幽默中最易成功者。
◎调侃别人的艺术
任何人,包括大名人,都可能遇到某种受辱的窘境。而善辩的名人是不会发怒责骂别人的,但是他也不会就此忍受没来由的侮辱。这时,通过调侃便能充分使其摆脱自身烦恼。
威尔逊任新泽西州的州长时,突然传来噩耗,他的一位好朋友,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去世了。他深为震动,非常悲痛,立即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准备前去参加悼念活动。正当他准备出门时,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好吧。”威尔逊对那人的迫不及待感到恶心,他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说完,他搁下电话就走了。
那人迫不及待地要接替议员的位置,被威尔逊理解成了接替议员在殡仪馆的停尸位置而故作蠢言:“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完全同意。”这样的攻击力度非常大。
明朝有个人叫陈全,有一次误入皇家禁地,被一个大太监(俗称“公公”)给抓住了。太监说:“听说你能够说笑话。你现在给我说一个字,把我说笑了,我就放了你。”陈全于是说了一个“屁”字。太监不解,问是什么意思,陈全于是说:“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太监大笑不止,连说:“放了吧!放了吧!”陈全的一个“放”字,同时说了“放屁”和“放人”两个意思,自嘲了一番,就被放走了。这虽然算是皇宫深院里的无奈,无奈中的处世,但也可以算上一种豁达。
◎自嘲和调侃别人应遵循的原则
一、调侃别人时要适可而止
调侃术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像“橡皮榔头”打人,未见皮肉破裂,但能致人内伤。运用调侃术调侃别人时应慎重,通常情况下,应是“点到为止”。
二、审时度势,相机而用
调侃术虽有一定的表达功能和很强的幽默功能,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充其量它不过是一种辅助性的表达手段,不宜到处滥用。比如,某些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访问等场合,就不宜使用调侃术,而应直抒胸臆,坦率诚实地吐露思想观点,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如果不看场合时机,随意使用,就会弄巧成拙。
三、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
具有积极意义的调侃术,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和责任感。自我调侃者的心是热的,自嘲不过是他们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际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玩世不恭,则是人们对世事表现出的冷漠、讥讽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自我调侃出于这种态度的话,就会失去任何积极意义,无益于说辩。
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和无能,经常自我嘲笑,这就是豁达。豁达往往意味着超脱,但又没发展到虚无,所以它是一种积极因素,是一种美好的人性的表现。自以为是、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的人难以望自嘲者的项背。自嘲者,它不伤别人,也伤害不了自己,是论辩中最为安全的一种软武器。
不管你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自嘲都能让你备受欢迎。大人物因自嘲可减轻妒意获得好名声,小人物可以苦中作乐,甚至一夜成为笑星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