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看过马戏团的表演,其中有许多有趣的节目。有个传统节目叫“小狗做算术”。每次当教练员举起一个数字的牌子时,小狗就能准确地叫出几声。这时,教练员就会从口袋中掏出一粒糖塞到小狗嘴里,以示赞赏和鼓励,小狗也高兴地摇摇尾巴。下一次教练员再让它算时,也总能答对。
同样,另一个马戏表演——大狗熊骑自行车也是这样。每骑一段教练就往它嘴里塞两粒糖。有一次教练员的糖不够了,只往它嘴里塞了一粒,那只大狗熊马上从自行车上下来,一屁股坐在地板上不起来了,急得教练员毫无办法。
上面的两个例子说明:动物,也包括人类自己,有一种天性就是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而这正是我们所要论述的最重要的领导原则。
美国有一个叫米契尔·拉伯福的人,他是从车间里成长起来的领导专家。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他一直为一种现象感到困惑。那就是许多企业、组织不知出了什么毛病,无论领导者如何使出“浑身解数”,企业、组织的效率还是无法提高很多;员工、部属还是无精打采;整个企业、组织就像一台生锈的机器,运转起来特别费劲。他试图从众多的领导学著作中向领导大师们讨教,可结果仍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最后有人告诉他,最伟大的真理往往最简单,当你不能理解一项问题时,就去从最基本的找起,你会发现答案的。就这样,米契尔·拉伯福回过头,反复思索自己的领导实践,最后终于悟出了一条最简单、最明白,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领导原则。
拉伯福认为,当今许多企业、组织之所以无效率、无生气,归根到底是由于它们的员工考核体系、奖罚制度出了问题。“对今天的组织体系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行为之间有一大段距离。”
拉伯福说,他所辛辛苦苦发现得来的这条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原则就是:“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领导的精髓确实就是这样一条最简单明白不过却往往被人遗忘的道理:你想要什么,就该奖励别人做什么。作为公司(团队)的领导者,需要通过部属的进取精神去完成预期目标。但是,如果没有奖励,员工的士气就无法振作起来,更谈不上完成工作目标了。
同样,领导需要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来营造一种积极的团队文化,以强化员工的动机,促使其更积极有效地工作。研究人员通过衡量各种奖励的重要性,发现最有价值的奖励是工资,随后是提升、个人的发展和作为某群体成员的成就感。价值最低的奖励是好感与尊敬、安全和表扬。换句话说,工资、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和满足内心的需要,对员工的激励最为强烈,而需要安抚和安全感的激励较弱。
激励因素价值的大小因员工人文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年龄较大、任期较长的员工和那些家庭人口多的人对金钱奖励最为重视;未婚的或家庭人口少的和通常受到较多正式教育的年轻人认为较高层次的奖励(表扬、好感与尊重、成就感)更有价值。
赏与罚,可以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赏罚分明得当,是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领导者一定要正确使用赏罚,切莫随心所欲,无原则赏罚。
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不奖赏对私人利益有功的人,不惩罚对自己有成见或隔阂的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当权者,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处理不好。且不说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常常把大量恩荣给予伺候自己的“心腹之人”,就是现代少数领导者,也是往往把给自己出过力的司机、秘书、公务员等人予以种种特权,惹得其他部属反感和不平。
有功即赏,有过即罚。领导者要正确地用人,真正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必须做到按功行赏、论过处罚。这样做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为部属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家就会尽心尽力地工作,以争取奖赏、避免惩罚。二是可以避免人为的矛盾。如果不坚持功奖过罚,部属难免有亲嫡疏旁之感,相互之间的隔阂矛盾便会随之而生。如果惟功是奖,惟过是罚,部属会感到领导一视同仁,矛盾自然消失。三是可以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无论赏还是罚,只有得当,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失度,不仅没有受到赏罚的人心里不服,即使受罚者也不以为然。因此,在赏罚上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吃“大锅饭”,必须坚持功过分明。无功受禄,罚不当罪,皆是领导者的大忌。
日立会社董事长仓田主税就深谙赏罚并行、恩威并施之道。
日立会社是国际著名的大企业,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崛起和发展,仓田主税做出了很大贡献。仓田主税的一个法宝就是恩威并施。
仓田主税深信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进取,稳定职工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他为日立的员工提供了广泛的福利。日立会社的15万男女员工,每人都能够住到租金低廉的房屋,上下班有交通车,有免费的读物,甚至有结婚补助金和死亡抚恤金等,待遇是很不错的。因此,全体员工都拧成了一股绳,工作热情非常高。从1950年日立会社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严重的罢工或者不安定的情况。但是,仓田主税对待日立员工并不完全只是一个充满慈爱的父亲。他在最初被任命为日立社长时,曾坚持裁去16.5%的日立员工。正是运用这种恩威并施的手腕,仓田主税把日立的众多员工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上下同心,精诚合作,写下了日立会社的宏伟篇章。
在企业的经营领导中,领导奖罚分明,恩威并用,也就是“推”与“拉”的艺术。所谓“推”即压力领导,“拉”就是奖励领导。成功的领导总是能将“推”与“拉”很好地搭配使用,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式,促使和激励企业员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有一家生产煤气热水器的企业,销售成绩一直不理想。老板认为原因是价格定得偏高,他决定降价20%,于是召集销售人员开会宣布这一决定,大多数销售员赞同老板的决定。
只有一个人表示,问题不是出在售价上,而是售后服务网点分布不合理以及服务态度不够好。老板听后不以为然,仍坚持自己的决定,并宣布将按销售额给推销人员分红。在降价后一个月左右时间内,销售量果然大增,有关人员也得到了可观的分红奖励。但随后销售便直线下降,原因正是售后服务跟不上,用户纷纷投诉,甚至写信向媒体投诉。
他们的竞争对手趁机推出新型产品,广布服务网点并承诺如果售出的产品有问题,维修人员会在24小时内到场解决。结果这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夺去了大半。
由此可见,如果老板只是奖励那些顺从听话的员工,而忽视那些有真知灼见、持不同意见的员工,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些甚至是致命的。以上的例子还说明,人们会积极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而不考虑是否是正确的。因此老板们千万不要把奖励问题当成一件小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正确的奖励视为最重要的领导原则,并不为过。
在企业的办公室和车间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员工,他们往往提前半小时上班,而过了下班时间,他们看上去还在那里工作。老板看到这种情况真是喜上眉梢,因此,一有机会,就会优先提拔这些员工。可是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员工在上班的时候可能并不是紧张地工作。当老板不在的时候,看报,聊天,甚至干私活。一旦老板出现,他们立即看上去在一本正经地工作。这在有些企业已经形成一种风气。而另一些员工,一般总是按时上下班,并且工作起来效率高,一方面是精神集中,一方面是巧干,最后总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但是往往下班时间老板来巡视时,他们已经离开了。老板这时只看到了那些仍然在岗位上工作的人,就对已经走的人心生不满,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奖励他们了。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老板的深思。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不能在八小时工作时间内完成你的工作,那么不是你被分配太多的工作,就是你的能力不够。”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论是古代的君王、官吏,还是今天的总裁、经理,你奖励什么,惩罚什么,无疑就是向人昭示你的价值标准。你的下属、员工,或者认同你的价值标准,努力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成为你所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或者不接受你的价值标准,离开你的企业;或者就是阳奉阴违,投机取巧。
作为一个领导者,建立自己正确的即符合企业、组织根本利益的,明确的即不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价值标准,并通过奖罚手段的具体实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应该是领导工作的头等大事。
要求人们做出什么行为,与其仅仅停留在希望、要求上,不如对这种行为做出明明白白的奖励来得有效。
作为领导者,应当牢记以下几点:
奖励彻底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采取了应急措施;
奖励冒险,而不是躲避风险;
奖励实用的创造,而不是盲从;
奖励决定性的行动,而不是无用的分析;
奖励出色的工作,而不是忙忙碌碌的行为;
奖励高质量的工作,而不是快速的工作;
奖励简化,反对不必要的复杂化;
奖励无声的有效行动,反对哗众取宠;
奖励忠诚,反对背叛;
奖励合作,反对内讧。
奖励某人,对其他人而言可能就是一种惩罚。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个公司里,由于销售业绩比较好,所以总经理决定给营销部发奖金。这件事情被生产部门的员工得知了,他们想:好,一切都是营销部门的功劳,我们加班加点地生产就是理所应当的,我们还那么卖力干什么。于是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公司产品的次品率、报废率、返工率都大幅上升,成本增高,效益也就大幅下降了。这就是典型的奖励变成了对别人的惩罚的例子,难道这就是企业进行奖励的目的?
奖励会鼓励、强化过去的成功模式,而丧失创新精神。在过去的领导理论中,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论点叫做大棒加胡萝卜政策。用棒子来惩罚错误的行为,而用胡萝卜来奖励正确的行为。如同棒子惩罚原则只会激励人们去做一件事——躲避棒子一样,奖励会让人们形成经验主义,形成一种思维的惯性,从而丧失创新的动力。
奖励也会让人变得不择手段。有这样一个故事:
150多年前,有一个牧童,在死海边上的一个洞穴内发现了一个手卷。经过专家鉴定这个手卷是犹太人的手卷,比先前发现的犹太人手卷早1 000年,这就是著名的死海手卷。但是当政府去当地准备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时候,手卷不翼而飞了。政府在无奈之下,只好发出告示:凡是上交手卷的,都将获得奖金。告示一出还真的有效果,陆续有人来上交手卷。凡是上交的人,哪怕是一个手卷上的小纸片,也都会得到奖励。当所有的手卷收集齐全了以后,研究者发现手卷已经无法拼回,这么一个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毁了。其实手卷就在当地人的手里,但是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而把手卷撕毁了。
由此明确一个观点:利益会让人不择手段。可能很多人不认同人性本恶的论点,但是应当说明的是在领导工作中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必要的预防。这就如同有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名词——授权。授权并不是放权,领导者仍然要对权力进行有必要的控制。同样,我们可以以人性本善的角度进行领导工作,但是我们仍然要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预防。
领导者如果希望能够激励员工,就一定要懂他的心,因为只有这样,领导者才会知道员工所需要的,才能够给他们最有价值的奖励,才能获得最佳的激励效果。
公司年终发“红包”是令员工十分盼望和欣喜的事情,而发“红包”实际上也是领导“趁机”与员工沟通交流的途径。
一般来说,年终奖金有两种。一种是到年末时,老板偷偷塞给你,不数也不知道有多少,别人也不知道你拿多少。一种是本来就谈好的,有多少业绩表现,年终就发约定的奖金。但事先不知道拿多少钱的状况比较多,尤其是民营企业,因为很多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不是很透明。比如说,他们同一层级的可能都拿一样的工资,如总监级都拿5 000元,但是在年终业绩好的时候,他们可以拿到很高的年终奖金,可能给一张卡或存折,里面有超过一年年薪的奖金。在房地产业,楼盘卖得好,或企划做得好,就可在年底拿到高额奖金。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较少,但是民营企业家每分钱都是自己的,他愿意出这笔钱,就可以马上发放。
还有一种是国际比较通行的方式,就是首席执行官或者经理同公司股东事先约定好,如果今年做到何种业绩,或是市值达到多少,就可领取相当比例的年终红包,这种红包通常也超过一年的年薪。国内的外企、国有企业主管,也常采取约定制,他们一年的薪酬,每月只拿60%或其他比例,其余到年底看业绩,再发放剩余的薪酬,如果业绩没达到,甚至无法拿到全额工资。
当然,还有更规范的做法,就是与每个领导人员签约,内容非常详细,你今年完成哪些指标就拿多少年终奖。指标订得非常细,有很明确的奖金计算公式,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公允,特别适合制度比较健全的公司。老板一方面可激励员工;另一方面不担心会失去控制,年终则根据公式计算薪酬,也藉此了解员工一年的表现。藉由设计公式,老板有了较大的控制权,员工平时对老板很尊敬,每个人都会卖力去表现。
年终红包代表老板对员工一年工作的认可;同时,年终红包也代表一种激励,所以领导不妨把薪资或奖金当作激励的强化手段。
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假如只是发奖金而不做沟通,激励强化也无法完成。因为很多员工拿到奖金后,不明白自己为何拿到这些奖金。比如员工可能觉得自己拿到的奖金很多,是老板认可自己的表现,但很可能在员工中他拿的是最少的。还有这样的情况,老板给一位副总两万元的年终奖,老板觉得很多了,因为这大约是副总一个月的薪资,但副总觉得自己做得那么辛苦,却只拿到一个月奖金。因此,沟通很重要,要让员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奖金多少是一回事,让员工知道为何拿这些钱更重要。
薪酬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薪酬就是沟通。如果员工不知道为何拿钱,对员工也起不到激励作用。
年终奖金在业绩领导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
第一,与员工沟通公司的战略方向,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这对于高阶领导特别重要;
第二,将公司总体目标向下分解,帮助各部门和员工明确具体业绩目标;
第三,通过业绩考核与资质评估,为员工提供业绩结果与行为方面的反馈;最后以薪酬手段,包括年终奖金,强化员工的业绩行为,继而达成公司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