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要发现,但更需要培养。
《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唐代韩愈《进学解》:“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对人才罗致拔取,培植、造就。宋代董颖《江上》:“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荫系客舟。”以盼柳成荫比喻培育人才之心切。
三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几次大动乱之中最受人关注的一段历史,人们之所以关注三国,不仅是因为那个时期变幻莫测的政治形式,以及引人入胜的经典战争,人们喜爱三国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的文臣武将,以及三国各主各具特色的治国方针与用人方法。无论是那些武可攻城略地的勇将,还是那些文可定国安邦的能臣,都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杰出的人才。而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渴望古是如此,今亦是如此。
穿越深邃的历史时空,跨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回到我们的现代社会,无论是从推动社会的发展来说,还是从促进国家的昌盛来讲,人才的作用无疑都是最重要的。而一个企业有无竞争优势,主要决定于这个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培养和使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创新靠人才”,这是一个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所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高度的重视、科学的分析、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做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才能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科技以人为本。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始终是处于决定位置的行为主体,而一个企业,无论如何发展,是稳健的还是飞速的,它的最小组成部分并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人。企业的成败是由人决定的,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否则何以专有一门学问叫管理?虽然道理都懂,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应该把结论提出来。
发现人才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前提,而开发人才资源,首先要有人才储备。这里的“人”,应该是有品德修养之人。识人既要看才能,更要看品德,力求德才兼备。在充分考虑“德”的前提下,应按照能力高低、业绩大小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识人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人才概念作更广泛的理解。判定人才的标准,必须同劳动、知识和创造联系起来,同实际工作能力和贡献大小联系起来;识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看全面,不能以偏概全,以瑕掩玉。要尊重特点,包容个性,不能固定模式,一尺衡量。优秀突出的人,往往缺点明显。能力出众者,往往个性鲜明。故要容人之短,用人所长。
下属要成才,离不开教育和培养,同时更离不开事业的磨炼。过去有一句老话叫“时势造英雄”。从个人来看,培训与发展可以帮助人才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从企业看,对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是企业应尽的责任,有效的培训可以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培训人才,一方面可以提高专业知识,以及企业愿景的广度知识,另一方面在管理工作中可以提高其人际技能,如沟通技能、协调技能和拼搏的能力等。使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其所长所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培养人才,要破除妨碍人们干一番事业的心理障碍。培养员工的开拓进取精神,打造自我的一个战场,克服为难和懒惰的心理。要大力倡导埋头苦干、积极进取的精神,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鼓励人们冲破地位身份、学历资历等等限制,敢想、敢闯、敢干,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力拼搏,努力成才,而不好高骛远或是自暴自弃。要形成一个人人想干事业、个个爱护人才的企业舆论氛围。
对于可造之材,必须付诸精心地培育,不要舍不得给员工培训机会,海外培训、学位学习等各种培训是留住优秀人才的必然方式。看一看GE、IBM、柯达等优秀500强公司,他们在全球拥有的人才团队是一支精良的大军,他们从来没在员工培训上吝啬过!“强将手下无弱兵”,在用人大师眼力,只要是可造之材,都可雕琢成可用之才。
在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下,提高下属的素养和工作技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能力,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学会培育下属至关重要。
培育下属事先应有准备:首先应了解下属的工作经历及其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把他们已知的和未知的事情混合起来教,就会浪费时间,造成拖延。其次,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法,尽快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分子。
此外,要多去关怀他们:要指派某人或自己做为他们的“监护人”,无论是公事或私事都可以向你们请教,感觉亲切,无恐惧感。这样才能增加信任度,遇到困难或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才愿意给你讲,以免因私事影响工作。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他们应该知道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管理规章,以及工作程序,比如安全规定、作息时间,甚至工作的地理环境。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团队,更快的学习新的工作技能。
最后是让下属随时可以得到帮助:在下属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要让下属知道计划多久检查一次以及要检查的项目。如果下属了解检查工作是提供他们急需的帮助时,他们一定乐于接受。因此,必须时时观察,处处关心,多给予关怀,下属的建议及问题给予尽早的解答,创造能使其迅速成长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