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其才——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连饭都吃不上,只好东求西讨地向人家要一点吃的。有一次,他挎着宝剑在街上行走,一个恶少拦住他说:“你敢用剑杀了我吗?不杀,你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不跟他计较,就从他胯下钻了过去。恶少和周围人哈哈大笑,说他是胆小鬼。项梁起兵反秦,韩信背着仅有的一把宝剑去投奔,在项梁手下当了一名小兵。项梁战死以后,韩信又跟着项羽做了郎中的小官。他曾几次给项羽献计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一气之下,离开项羽,投奔到了刘邦门下。刘邦也没有发现韩信是个人才,只是叫他做了个治粟都尉,负责经办粮草一类的事情。
最早跟着刘邦起兵的萧何,是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曾经找韩信谈过几次话,萧何发现韩信是个了不起的将才,准备找机会向刘邦推荐。可是还没有等萧何推荐,韩信却以为刘邦不肯重用他,就在一个晚上,背着宝剑,偷偷地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很是惋惜。他来不及向刘邦说一声,就骑上一匹快马,乘着月色,亲自去追赶韩信。
韩信匆匆忙忙地出去,由于道路不熟,又找不到人问路,正在山谷中徘徊。他借着月色,看见远远的一个人骑着快马追来,吓了一跳,赶紧没命似的向前飞跑。萧何看清楚前面使劲奔跑的那个人,正是自己要追赶的韩信,就大声呼喊:“韩壮士!请停一停!”
韩信听出来是萧何的声音,他知道萧何很赏识自己的才能,就停了下来。
萧何赶快下了马,拉着韩信的手,急急地说:“韩壮士,你不能走!汉王是重视人才的,只要我向汉王一说,他准会重用你。请你不要性急,稍等几天!”
韩信看萧何真心想推荐他,就放弃了离开的打算,跟着萧何回来了。
当萧何追韩信的时候,有的话一传两传地传错了,说萧何也开了小差。这一下可急坏了刘邦,他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急得饭也吃不下了。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责问他:“你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
萧何回答说:“我追逃走的人去了。”
刘邦问:“你去追谁?”
“我追韩信。”
“将士逃亡的很多,别人你都不追,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他不就是钻裤裆的那个小子吗?”刘邦满不在乎地说。
“大丈夫能屈能伸,大王不可小瞧他。别的将士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却找不到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想做汉王,韩信的确用处不大;如果想要争夺天下,像韩信这样的人才万万不能缺少。”
刘邦叹一口气说:“唉!我当然要争夺天下!我怎么能在这穷乡僻壤待一辈子呢?”
萧何说:“大王既然想打天下,那就应当重用韩信。您能用他,他就会留在这里;您不用他,他早晚会走的。”
刘邦说:“照你这样说,我就封他为将军。”
萧何说:“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做个将军太屈才了。”
“那我拜他为大将军如何?”
“那太好了。”
于是,刘邦打发人去把韩信叫来,说要拜他为大将军。萧何听了赶紧制止说:“大王平时对人不讲礼教,今天拜大将军可不能像平日那样,随随便便把人叫来。您如果真心实意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就应当选定一个好日子,吃三天素食,然后筑坛拜将。这样才显出您爱惜人才的诚意。”
刘邦认为萧何说得有理,就真的照着实行,找了一个日子,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被拜为大将军之后,觉得自己施展才能的时候到了。他给刘邦详细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韩信认为能够与刘邦争夺天下的只有项羽一人。项羽虽然勇猛,但是不会用人;对别人表面上很仁慈,其实很吝啬;更严重的是他失掉了民心,老百姓都很怨恨他。要打败项羽并不难,只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行。韩信建议刘邦要放手任用勇敢善战的人;得到胜利以后,要把封邑土地封赏给有功之人;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争取民心,把老百姓拉到自己这边来。韩信给刘邦贡献具体的策略说:“被项羽分封在关中地区的三个秦朝降将,即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原先帮助秦始皇镇压老百姓,是老百姓最痛恨的,可以先拿这三个人开刀,然后再往东去跟项羽争锋,夺取天下。”
韩信对形势的分析很是中肯。刘邦听后高兴极了,握着韩信的手说:“萧何言得韩信方能得天下,果然是,果然是!”他觉得与韩信相见恨晚,决定立即照着韩信的话,东进去和项羽争天下。
韩信一直摆脱不了“大材小用”的命运,项羽用他,但是只让他做个持戟的卫士,刘邦用他,也只是让他做个管粮仓的小官,弄得韩信始终不得志,苦闷没有出路,不得已,才开了小差。我们说一口大得能装下一头牛的锅,肯定装得下一只鸡,话虽这样说,但是如果任由一口装得下一头牛的锅就煮一只鸡,你说是不是人才浪费呢?所以,小材大用出问题,大材小用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改变,问题就更大了。
说这些对于择才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择才的目的是什么,择才的目的就是让人才发挥出他应该发挥的才干来,必须授予人才与他的才干相当的职权和职衔,才能让人才“活”起来!这个朴素的道理往往是择才中最容易失误的环节,择才者只知道将人才得到手,却不知道知人善任,毫不客气地说,只有知人善任,将人才配置以合适的位置,择才者才算尽到了责任,才算对人才对大局有了一个交代,不然,草草了事,该授予重职的不授予,担不起重职的偏偏相中,本末倒置、黑白颠倒,则会造成人浮于事、按资排辈的低效率人事结构,日积月累,真正的人才永远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个个都起了开小差、另谋高就的念头,这样的兆头是人才流失的危机信号。萧何尚且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夜骑马终于把韩信追回来,现实生活中,倘若一味地熟视无睹,任由事态恶化,则恐怕发动多少萧何,韩信也追不回来了!
●让恰当的人做正确的事——诸葛亮选贤任能
公元222年,蜀吴两军在夷陵会战,结果蜀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仓皇逃到白帝城。经过这次重大的打击,刘备的元气大伤,从此一病不起。公元223年,刘备自知时日不久,于是派人去都城请来诸葛亮和他的两个儿子,做最后的交代。
刘备见到诸葛亮,两眼含泪,激动地说:“先生,我当年在隆中初次和您见面的情形,至今还在我眼前浮现,这些年来,您为了我建立大业出谋划策,居功至伟。可是我却没有听您的劝告而去进攻孙吴,结果招来这么大的不幸,连性命都难保了。”诸葛亮紧紧握住刘备的手,眼泪也不住地往下淌。刘备接着说:“我自知命不久矣,我死后万事就托付给先生您了!”说着,他使劲地拉住诸葛亮的手说:“丞相的才能比曹丕高千倍万倍,一定能完成治国的大业。要是阿斗可以辅佐,您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不行,您就干脆代替他,自己做主公吧。”
诸葛亮一听到这里,心中一阵酸痛,连忙抱紧刘备的双手,低头痛哭道:“臣下怎么敢不全心全意地报道您呢?承蒙主公对我的知遇之恩,我就是死了,也要尽心辅佐太子啊!”接着,刘备又给太子写了遗诏,让他们兄弟三人要像对待亲生父亲那样,对待丞相。随后没过几天,刘备就撒手人寰了。
17岁的刘禅,也就是阿斗,在刘备死后不久就继承了皇位,并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称其为相父。从此,蜀汉政权事无巨细都要由诸葛亮决断。为了治理好国家,诸葛亮不仅教育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而且还特别重视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他写了《便宜十六策》呈现给后主刘禅,再三强调选贤任能的重要性。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振兴蜀汉的重要战略决策,可是夷陵之战,蜀吴联盟遭到破坏。诸葛亮担心孙权会趁刘备刚死之际,对蜀汉发动突然袭击,于是想找一个得力的人去吴国修好,可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正在诸葛亮愁眉不展之际,尚书邓芝来拜见诸葛亮,当二人谈到目前国家的状况时,邓芝说:“眼下皇上年幼,且初登大宝,民心不安。如果要完成先皇的统一大业,就必须摒弃前嫌,和吴国修好。只有如此,才能消除东顾之忧,才能北上中原,不知丞相意下如何?”诸葛亮听到这里,脸上不禁浮现出几分喜色,他笑着对邓芝说:“我对这件事情已经考虑很久了,只是我正苦于找不到一位合适的人选出使吴国。今天我终于找到这个人了!”说着慢条斯理地品起茶来。邓芝兴奋地问道:“这个人是谁啊?”诸葛亮神秘一笑,说:“就是你啊!听了刚才您的一番话,我知道只有您最了解联吴的目的,所以也只有您能顺利地完成联吴的使命啊!”,诸葛亮立刻派邓芝出使吴国。邓芝到吴国的时候,正巧魏国也派人来说服孙权,联魏攻蜀。邓芝并不畏惧魏国实力强大,充分发挥自己能言善辩的本领,不但帮助孙权分析联蜀抗曹的优与劣,还帮他分析联魏攻蜀的优劣,通过对比,最终说服孙权放弃联魏攻蜀的念头。从此,蜀吴两国又结成了抗拒魏国的联盟,不断地发展友好关系,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进一步延续。
邓芝此次出使吴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求孙权释放蜀国巴郡太守张裔。张裔原本是成都人,很有学问,办事果断,善于处理政事。刘备占领四川后,他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后来,四川益州的一个豪强勾结孙权,把他绑架到了吴国。诸葛亮非常爱惜张裔的才能,特地嘱咐邓芝一定要把张裔带回蜀国。张裔在吴国的数年间,被流放到南海,他尽力掩饰自己的才华,让孙权看不出他的底细,孙权观察张裔那么久,也看不出什么过人之处,所以当邓芝提出要带走张裔时,孙权也就爽快地答应了。临走的时候,张裔和孙权进行了一次很风趣的谈话,孙权这才发现张裔很有才干。事后,孙权懊悔不该把张裔放走,便赶紧派人去追。张裔深知孙权也是个很会用人的人,但是更加钦佩诸葛亮的才德。所以,张裔日夜兼程地赶路,等到孙权派的人快要追上他的时候,他已经进入蜀国境内数十里了。张裔到了成都,诸葛亮根据他的学识和才干,马上让他做了丞相府的参军,又兼任益州治中从事。
之后,诸葛亮带兵北上,进驻汉中时,又命张裔和蒋琬一起担任丞相府长史,代自己掌管蜀国的政事。由于用人得当,诸葛亮虽然常年在外征战,而蜀国的内部却治理得井井有条。
诸葛亮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结果,使得蜀汉地区政治清明,官吏廉洁奉公,开明守法。当时蜀国内外重要的官吏,如蒋琬、姜维、杨洪、邓芝等人,都是清官,他们不治私产,去世的时候都和诸葛亮一样,家无余财。因此,蜀国才成为三国时期治理的最有条理的国家。
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合理地使用人才才能使事业兴旺。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没有人才的辅佐是不可能的。自己掌握的人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所有潜能,让他们把自己最大的力量用到你的事业中去,只有如此才能不浪费人才。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发现人才潜能的人,发现了人才的本领,就可以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任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光靠一个人的本领是不行的,纵然诸葛亮本事再大,如果没有张裔、邓芝这些人的辅助,也无济于事。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