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几位孩子的母亲来请我帮助她们的孩子学习阅读和书写。最初我拒绝了。因为她们对我的要求超出我的设想。但是盛情难却,在她们一再的请求下我答应了。
之后的时间里发生了令人吃惊的事情。我让一位教师用硬纸板做成这些字母的形状以便进行教学。其中几个字母是用凹凸不平的纸做成的,孩子们常常用手指顺着字形在上面画,并将字母的形状牢牢地记在心里。我将形状相似的字母归类到一起,放在桌子上,当儿童触摸这些字母的时候,他们就会揣摩卡片上的字形,进行临摹。这位教师也认为这样做效果很好,之后也坚持这样做了。但是他没有发现这种做法对儿童们带来的好处。
我发现每当儿童们碰到这些卡片时都会激动不已。他们会举起图片如同高举旗帜一样围成一圈高兴地喊叫着。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如此激动呢?
还有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小男孩,一边走一边不停地念叨着:“拼‘Sofia’这个词,由一个S,一个O,一个F,一个I和一个A组成。”孩子重复地说着,他实际上是在大脑中对这个词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在寻找着语音,这令我很惊讶。孩子在探究中发现,这个词的每一个音都有一个相应的字母来对应。
实际上,有很多的拼音就是语音和符号之间是相对应的形式。口头语言是说出来的声音,书面语只不过是把我们的语音转变成可以看到的符号。书写进步的标志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同步发展。开始的时候,书面语言来自口头语言的繁衍,就如同大海是由水滴汇成的一样,口头语言最终形成性质不同的书面语言和语句。掌握字词和音节要靠书写来完成。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手具有说话般重要的技能,一方面又创造出能完全精确地反映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
文字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书写的出现。但是要达到正确的书写,手不得不具有描摹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因为这些字母仅代表了特定的语音,所以是比较容易描摹的。但是,在“儿童之家”里发生的事情却否定了这一说法。
一天,一个儿童开始学习写字,他突然惊奇地喊道:“我会写字了,我会写字了!”其他孩子们听到他的叫喊就兴奋地围上去看他在地板上用粉笔写下的字。有的小朋友也喊道:“我也会,我也会!”于是,几个孩子喊叫着找能写字的地方。一会工夫,你就看到黑板前,地板上,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学写字。他们学习写字的热情就像洪水决堤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不仅仅在学校里是这样,在家里,他们也是到处写字,门上、墙上甚至书包上无一幸免。这些儿童只有四岁,可是他们显露出来的书写才能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一位教师告诉我说:“这个小男孩是在昨天三点钟才开始学习写字的。”
我们惊讶万分,如同看到了奇迹。以前,我曾发给儿童一些附有抽象图的精美书籍,但他们表现得很冷淡。因为,他们的目的在于学会书写,而不是看图片,所以,虽然这些图片很精美但只能让他们分心,使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地书写。
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为唤醒孩子的阅读兴趣而积极努力着,即使是那些孩子看过书也无法明白我们成人所说的阅读的含义。因此,我们只能等待时机的成熟,在这之前,我们能做的只有撇开这些书。我们猜测孩子不喜欢阅读别人的作品可能是因为他不明白这些字的含义。当老师大声地把书本中所写的字念出来的时候,大多数儿童都会转过身来,呆呆地看着老师,似乎在说:“咦,你怎么知道的?”
大概六个月后,孩子们渐渐明白自己阅读的书的内容了。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迅速的进步呢?原来是孩子们把读和写结合在一起。当我在一张纸上写字时,他们就会盯着我的手看,并认为文字能表达出我的想法。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就拿起纸来跑到角落里读起我写的字。他们没有发出声音,在默默地读着,有时脸上因为思索问题而皱起眉头,有时又露出一点笑容,并且还非常高兴地跳起来。看到他们的表现,我明白了他们已经明白我写字的意思了。纸上写的字有短语,有祈使句。例如:“命令”“打开窗户”“到我跟前来”等等我以前经常说的话,他们就这样开始阅读了。在此基础上,他们渐渐地就能阅读比较长的句子了。但这些儿童好像把书写看成是表达自己思想的另一种方式,就如同人与人交往经常使用的口头语言一样。
以前,有参观的客人来我们学校时,孩子们都站在门口热烈地欢迎着,可是现在许多儿童已经不说话了,一些孩子事先在黑板上写了请坐、谢谢你们来访等词语和句子。
一次,我们谈论西西里岛发生的地震造成墨西拿城的彻底毁灭,以及数千人死亡的巨大灾难时,一个大约五岁的儿童站了起来,在黑板上写出:“我深表遗憾。”我们以为他会走过来用语言表达他对此事的悲哀,但他继续写道:“我为自己是一个小孩而感到遗憾。”表面看起来这个孩子很自我,他写的话很奇怪。紧接着他又写道:“如果我是大人,我就会去帮助他们。”这几句简短的话语表达出了孩子的内心情感。实际上这就是一篇小文章,虽然文字少,但孩子的母亲是靠在街上卖草药维持生计的,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但孩子却有如此善良的品质。
在“儿童之家”里,另外一件事情也令我很吃惊。为了使儿童更容易地学习罗马字母,我们为儿童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儿童开始阅读起来,一些在学校能够认识的印刷体的文字容易读,但有些文字孩子们很难辨认。例如,日历上用哥特体排印的字母孩子们就很难懂。与此同时,这些儿童的父母来学校反映,孩子在街上走路时总是走走停停地读商店招牌上的文字,根本不能很好地走路。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不仅喜欢阅读文字,他们对理解这些字母更感兴趣。孩子们希望能够在理解字的含义的前提下去学习另外一种书写方式。这个过程依赖于直觉,就如同我们大人在看到岩石上有史前的图文就想辨认出这些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如果知道了符号的含义就能证明自己已经辨认出它们了一样,印刷的文字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若我们着急去向孩子解释这些文字的意义,可能会将其强烈的探究力扼杀在萌芽中,因此,对孩子们来说,家长过早地强迫自己去阅读书籍来识字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