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服从的三个阶段

儿童的服从水平取决于他能力的发展程度。他次可能服从某项命令,但次就不会了。但教师往往会认为他是故意的,所以会强迫和指责,但这只能阻碍儿童的发展。

这种力量的表现形式,那么行为必然会受到这种力量的影响。当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行动时,这种力量就会进入他的意识。儿童意志力的发生和发展建立在经验获取的基础上。所以,意志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的发展遵循自然规则。还有人认为,儿童天生不受拘束且有暴力倾向,甚至有人认为不受拘束就是儿童意志力的体现。这是失实的,这并不是儿童有目的的行动。成年人的发怒并非自愿,同样这种发怒也不是理性的。事实上,我们说话也是有目的的,或者说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我们就会有一种控制自己行为的欲望。因此,成年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儿童身上就显得理所当然了。但实际上,意志力不会导致混乱或者暴力。混乱和暴力是情绪不稳定和痛苦的表现。在适当的情况下,用意志力来控制行为在生活中是有利的。大自然赋予了儿童成长的能力,他的意志力则起到了引导作用,可以促进他各种能力的发展。意志力如果和个人行为达成一致,就说明他已经走上了有意识的发展道路。儿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并将这种工作加以重复,从中可以发展他的行为意识。这种意识原先只是一种原动力(有目的的行动),现在转化成了有意识的行动。儿童开始的行动出于本能,随后则是在意识和意志力的支配下行动的,这种转变代表了他精神的苏醒。儿童自己也感受到了这种区别,其中一位儿童的表达令我们终生难忘。曾有一位贵妇参观我们学校,因为尚未透彻了解我们的学校,所以她对一个小男孩说:“你们在学校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吗?学校会规范你们的行为吗?”“不,夫人,”孩子说,“我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做事,这里也没有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喜欢自己所做的事。”这个孩子已经理解了意志和服从之间的区别。当一个孩子决定去做某件事时,这件事可以给他带来快乐。

以了。”服从成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某位教育工作者(名字我记不清了)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儿童最为重要的美德只有一个,就是服从。

这就使得众多教师变得肤浅而高傲起来。他会争辩道:“我这个学生一无所知,我得让他变得和我一样。”就这样,教师们开始用自己的方法教书育人,就像《圣经》上说的:“上帝用自己的想象造人。”

成年人在潜意识中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到了上帝的位置,他忘记了《圣经》中的另一句话:“魔鬼在自负的驱使下,妄图取代上帝的位置。”

儿童内部正进行着创造性工作,这种创造比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要高贵得多。当然,儿童还需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老师曾一度使用教鞭来维持秩序。甚至在《圣经》里,我们也能找到所罗门的箴言:“父母不使用棍棒是错误的,这样他们的孩子只会进入地狱!”纪律就是在这种恐吓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后我们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听话的是坏孩子,听话的就是好孩子。在推崇自由和民主的现在,死守棍棒教育观念的教师被认为是独裁者。但仍有一些老式学校坚持这种错误的观点。独裁者的专制和教师的专制是有区别的,独裁者通过专制进行建设,而教师的专制则是导向毁灭。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它认为必须在儿童的意志力能够接受和服从他人的指挥之前将其摧毁。将这种观点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是我们在给儿童传授知识之前就已经把他的思想毁掉了。但是,当人们的自主能力得到完全发展之后,他就可以自由地选择服从他人的命令,这和我们上面所说的服从是不一样的。这种服从是一种尊敬,一种对上级的认可。教师能从儿童的这种尊重中获得满足感。意志力和服从意识现在可以并肩前行了,意志力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服从意识在这个基础上再发展起来。相比意志力,“服从”一词现在便有了更进一步的意义,它是个体意志力的升华。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服从是人类生命中的自然现象,这是一种原始的准备阶段。即便如此,我们之后还是会看到相似的阶段。儿童3岁之后,在他服从之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他不会一下子就能满足我们的意愿,或者突然就能理解我们对他的要求。儿童内部还在进行着某种成长,还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在成长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偶尔能顺应我们的要求,但这只是意味着他的这一能力刚刚成形。等到这种能力稳定时,他就能自如使用了。这种情况在儿童刚开始获得运动能力时就表现出来了。在他1岁的时候,他试着迈出了步,但却常常摔倒,之后短时间内他都不会再尝试。但一旦他具备了走路的能力,他就可以随时自如使用了。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儿童的服从水平取决于他能力的发展程度。他次可能服从某项命令,但次就不会了。但教师往往会认为他是故意的,所以会强迫和指责,但这只能阻碍儿童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瑞士著名教育家帕斯塔罗奇在教育界影响深远。他首先提出了“对儿童进行父爱教育”这一观点。他认为教师对儿童遇到的困难应该表现出同情、宽厚和原谅。但有一点却不可原谅,也就是儿童的反复无常。他不能容忍儿童前一次服从,后一次就违背。假如儿童能服从某项命令,这就代表只要他想做,就可以随时去做。帕斯塔罗奇绝不能容忍任何无法完成命令的借口。在这一点上帕斯塔罗奇是无情的。想想,就连帕斯塔罗奇都不能容忍,那更不用说其他教师了。没有什么比在儿童某项能力刚刚形成时,便打击他的意愿更为有害了。如果儿童连自己的意愿都不能掌控,甚至不能随着自己的愿望走,那他怎能顺应别人的愿望呢?因此,他才会偶尔服从某项命令,却不能时时服从。一个初学者也许能在次就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但天再让他重弹,他肯定做不到。这不是他的意愿问题,而是他还没有准确而熟练地掌握这门新学的技巧。因此,儿童在服从的个阶段表现为有时服从,有时又不能。这个阶段就像是服从和不服从的结合阶段。相反,这位女教师觉得教师这种权威地位给她带来了压力。有又一次因为班里太吵闹,她想在黑板上写上“肃静”一词,但当她刚把首字母写出来的时候,班里已经寂然无声了。鸦雀无声的状态只有当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时才可以达到,单单一个人就能将它打破。群体的意志感就是这样产生的。“肃静游戏”可以用来检测儿童的意志力。我们发现,随着游戏的重复进行,儿童保持肃静的时间越来越长。后来我们又加入了“点名”游戏,点到某位同学的名字时,他要站起来而且不能发出声音,其他人则保持刚才的姿势。被点到的同学慢慢地站起来,而且努力不弄出声音。可以想象,最后被点到名的那个孩子要努力地等多久啊!这些孩子的意志力已经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种练习可以让儿童抑制自己的冲动并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可以让儿童自由行动的同时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将自由和控制的双重力量发挥出来。通过这种训练,儿童组成了一个让人惊奇的整体。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服从意识,因为儿童已经具备了这种意识所必需的因素。服从能力出现在意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种能力又促成了儿童的意志力,意志力主导着服从力。最后,儿童的服从意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管老师要求什么,他都能立即执行。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责任。一个好的管理者不必在行为方式上表现果断,但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