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得清,走得远 "你应该脱离健力宝了。"刘纪鹏对李宁说。
1994年年初,李宁遇到公司成立以后最为重大的事情。事情肇始于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在一个证券报记者的介绍下,李宁认识了这位当时著名的股份制改造专家。对李宁公司进行诊断之后,刘纪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纪鹏乃性情直率之人,他的结论让李宁非常吃惊。
刘纪鹏认为,李宁公司有健力宝集团的股份,而健力宝集团是由三水市政府持股的"红帽子"企业。"李宁"面临产权不清之困,这种在过去几年令刘纪鹏熟悉的现象,已经让他深信将给未来的企业发展带来致命的负面效应。
因此,38岁的刘纪鹏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
《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中记载了李宁本人当时的矛盾:在李宁心中,李经纬对他有再造之恩,如同他的再生父母,他怎么可能去背叛李经纬?对于刘纪鹏的建议,李宁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对于这个建议,李宁十分犹豫,反反复复考虑也下不了决心。
"我看过太多因产权不清而失败的企业,而李宁是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体操王子,无论是他的外貌还是他的人品,都是被国人所认可的,我也很愿意去帮他。"《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一文中记录了刘纪鹏的想法。他说:"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这位有着"中国股改第一人"之称的人决定帮助李宁,推动他往对的方向走。刘纪鹏所能做的,是反复对李宁阐明产权不清的利害关系。刘纪鹏劝李宁说:"你只是脱离健力宝,并不是脱离李经纬,况且,健力宝并不完全等于李经纬。"最后,性情爽直的刘纪鹏着急了,甚至拉开椅子站起来,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市政府谈。" 李宁遂下定决心,做出了公司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决定:与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当李宁告诉李经纬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想法之后,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以为会反应强烈的李经纬对此竟相当大度,完全支持他自立门户。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是健力宝集团旗下的子企业,所以,李经纬对此有完全的决定权。
1994年9月,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集团母体上顺利脱身,略加调整后更名为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李宁公司正式摘下了"红帽子",并且由李宁本人掌控了企业产权。从公司历史的意义上看,直到此时,李宁公司才真正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此番脱身异常顺利,此时的李宁公司已经是一个市场金蛋。1994年当年,李宁公司销售额就高达2.5亿元人民币。但是,李经纬并未提出过多要求,健力宝集团分数次投入的1 600万元,李宁分3次用现金进行偿还。事后根据刘纪鹏的介绍,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偿还的,李经纬甚至没有提出补偿增值部分的要求。在第一次"赎身"之后,李宁和家人及其他创业者拥有公司80%的股权,健力宝集团在其中留了20%股权,因为广东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成为李宁集团麾下唯一的自有生产车间。但是,这些股份对于企业控制权已经无足轻重,而且在未来的岁月也将被逐步购买和稀释至无。
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要在多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日后,健力宝就被困产权改革,最终折戟。
"红帽子",是困扰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之一,折戟于此的企业有一个包括科龙在内的长长的名单,更多的企业是付出沉重的代价才摘下了"红帽子"。
李宁公司分享了私营企业发展初期戴着"红帽子"带来的诸多优势。而"红帽子"这个危险的坎儿,也在刘纪鹏和李经纬的推动下,及时地迈过,从此一身轻松。
在李宁公司摘下"红帽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李经纬、刘纪鹏等人肯尽力相助,与李宁的坦诚、专注与他传达出的振兴中国体育的强烈意愿密切相关。实际上,发展迅速的公司总有其异常幸运之处,而创始人的性格、处事态度、决断能力和对目标的执著等都是获得这份幸运的基础。
到达巅峰 1995年11月30日,李宁迎来了脱离健力宝之后的第一次重大体育赛事的体育营销,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装备投标。
之前,李宁公司尚在"健力宝时期",在足够销售额和现金流的支持下,李经纬和李宁对重大赛事进行体育营销的思路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在经历了亚运会之后,李宁公司不再籍籍无名。
1991年12月,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要赴洛桑递交申请书,李宁是代表团三个成员之一。在国际奥委会总部 ,中国正式递交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仪式之后,李宁将他在北京参加第11届亚运会火炬接力时穿的一件运动上衣赠送给萨马兰奇做纪念。随后,萨马兰奇穿上李宁牌上衣同李宁一起合影留念。虽然最终中国仅以两票之差申办落空,然而,那张萨翁与李宁的合影却在中国的若干个李宁专卖店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