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继秦始皇、孔子、毛泽东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4号人物。日本媒体更是将邓小平访日在日本掀起的“中国热”形象地称作“邓小平旋风”。
邓小平在日本访问期间扮演了一个中国超级推销员的角色。
有“毛泽东研究权威”之称的日本著名学者竹内实教授,在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转向研究邓小平。他十分关注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对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早在1992年11月,他就从大历史的角度,在日本《外交论坛》杂志撰文提出了一个在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上引起震动的独特观点———邓小平是继秦始皇、孔子、毛泽东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4号人物。
竹内实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分析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人应选秦始皇,因为他他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国”。而第二人应该要算孔子了,因为孔子使中国具有“中华文明”的世界之“面貌”,他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并且还将永远流传下去而不朽。而在20世纪,“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再次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军阀混战、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状况,成为一个既有政治权威又有思想权威的中央集权的领袖人物,没有毛泽东也就没有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第三人非他莫属。而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人就是邓小平。
竹内实说:“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后,面临的问题堆积如山。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各项政治制度以及不成文的规定和思维方式,明显地而且牢固地存在着。要想突破这些框框,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努力。人们虽然厌恶这些东西,但是惰性和懦弱却在蔓延,而且从这些框框中的受益者和阶层并不希望发生变化。邓小平让‘文化大革命’中丧失地位的人复出了,给已僵化的中国社会带来一股新风。说句公道话,我觉得不能无视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在政治上的业绩。积极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自然是邓小平。虽然周恩来提出过‘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但是在周逝世后为了改变政治潮流而一步步地采取措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是邓小平。现在中国的经济很有生气,商店里食品、服装等琳琅满目,电视普及,近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这都是邓小平新政策带来的结果。如果说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国家这部车子前进的道路上挖开了一个大坑,而且他就那样地离开了人间的话,那么填埋这个大坑使车子和人们能够顺利通过的是邓小平,不仅如此,他让中国这部车子跑起来了。这部车子不是沿着锁国的方向,而是沿着开国的方向疾驰着。可以说邓小平是在干前无古人的事业。”
竹内实教授的分析自有其一定的道理。1980年,他在新出版的《友好易,理解难》一书中,又对邓小平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在日本8天的访问和给日本人民留下的印象作了全面客观的纪实描述,并对邓小平访日作了高度评价,称“邓小平在日本掀起了一股‘邓台风’”。他说:“宛如台风经过一样,邓小平副总理访问了日本,日程安排显示了他的精力十分充沛。台风过后,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仰望那爽朗、万里无云的晴空,品味出秋天到了。这场‘邓台风’,究竟给我们日本人留下了什么呢?”
是啊,邓小平给日本人留下了什么呢?给中日关系留下了什么呢?
1978年10月25日下午4点,一场世界瞩目的“西欧式”的记者招待会在日本东京日比谷的日本记者俱乐部拉开了序幕。
今天的主角又是邓小平。
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在出访时第一次同意以“西欧方式”同记者见面。
参加记者招待会的400多名记者分别来自时事社、共同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美联社、法新社、德新社等世界上著名的通讯社,用新闻界的行话来讲,都是些提问尖锐毫不留情的“主儿”。
因为是中共领导人第一次召开这样的记者招待会。那些善于钻牛角尖见缝插针、企图从邓小平的即席回答中寻找破绽的西方记者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考一考中国人。
但在邓小平自信、从容、巧妙的回答中,他们纷纷“失望”了。
招待会一开始,邓小平在简短地概略性地评价《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历史意义,和反霸问题、中国的内外政策问题之后,站起来摊开双手,微笑着来了一句:“如果我的回答有错误,请大家批评。”
这样一来,会场更加活跃。
时事社记者第一个提问:“在刚才的讲话中,您说由于霸权主义存在,就有世界大战的危险。不过,我国采取全方位外交,要同所有国家友好相处。您认为两国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有没有分歧呢?”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政府也一直是在躲躲闪闪,态度并不十分明朗。既然日本记者首先把这个问题提到桌面上,邓小平也就毫不客气,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中方的观点:“反对霸权主义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核心。因为我们要和平友好,谋求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不反霸是不行的。按照《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包含的意义来说,我想,如果有人把霸权强加在日本头上,恐怕日本人民也不会赞成。”
邓小平巧妙的一针见血的回答让日本记者无话可说,信服地点点头。
当一位记者提出亚洲紧张地局势的中心在朝鲜和越南时,邓小平以其广阔的历史视野,谈到了被人分裂的国家需要统一的问题。
邓小平说:“我们历来认为,人为地把一个国家一分为二,分割开来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两个越南的问题解决了。尽管越南现在反对我们,但是,它解决自己国家的统一,这是正义的。除了‘两个朝鲜’之外,还有两个德国,‘两个中国’,是不是还有一个一国有百分之一的日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总是要解决的。十年解决不了,一百年,一百年解决不了,一千年总能解决了吧!这种民族愿望,这个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邓小平讲的“是不是还有一个一国有百分之一的日本的问题”,是指日本北方四岛问题。对于邓小平的这个讲话,日本《朝日新闻》评论说,它“充分显示出了邓小平真不愧为伟大人物的风度”。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位日本记者提出了中日双方早先约定的这次中日双方都不涉及的问题———“尖阁列岛”(中国称之为“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尖阁列岛,中国称钓鱼岛,是中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自然属于中国领土。甲午战争后被割让给日本。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时,曾要求周恩来明确该岛的归属权。当时,为了不让这个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周恩来表示:“现在还是不要讨论,地图上又没有标。出了石油就成问题了。”对此,日方也表示同意。1978年8月,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又同邓小平讨论了这个问题。当时,正值双方就中国渔民在该岛周围海面捕鱼问题进行交涉后不久,日方想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之际,一鼓作气地要求中方承认该岛归属日本。据园田直在接受日本《周刊文春》记者采访时的回忆,他是这样向邓小平提出问题的:
“说真的……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这个日本外务大臣不提的话,就无颜见江东父老……”
听我这样一说,邓小平就说:“我理解,理解你,你尽管讲嘛!”
于是我鼓起勇气指出,尖阁列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再发生以前那种“偶发事件”,我无法交待。
邓小平微笑着摊开双手,说:“上一次是偶发事件。渔民追起鱼来,眼睛里就没有别的东西喽。那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绝对不会发生。”
我当时真是提心吊胆,只求老天保佑。万一从邓小平嘴里说出“不是日本领土”,“是中国领土”,我就完了。
他挺了挺身子,然后说:“一如既往,搁置它20年、30年嘛。”
他讲这话的时候,态度自若。我可受不了。使劲地拍了一下邓的肩膀,说:“阁下,不必说了。”
他在那里悠哉游哉,我觉得全身像瘫了一样。
两个多月前,邓小平的回答是如此轻松自若,令园田直大为赞叹。此刻,当日本记者再次提出这一敏感问题后,会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大家都屏往呼吸,看邓小平如何回答。
邓小平非常轻松地说:“‘尖阁列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一些刺,来障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10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邓小平把这么重要的领土归属问题回答得如此巧妙,而且合情合理。这个“中国式的解决方式”是记者们意料不到的,一下子折服了全场的记者。
在回答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时,邓小平再次让西方记者们感受到他的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格。
邓小平说:“我们所说的在本世纪末实现的现代化,是指比较接近当时的水平。世界在突飞猛进地前进,那时的水平,例如日本就肯定不是现在的水平,我们要达到日本、欧洲、美国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要达到22年以后的水平就更难。我们清醒地估计了这个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树立了这么一个雄心壮志。”
邓小平还说,要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就“要有正确的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要以现在国际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向第三世界穷朋友中的好经验请教。相信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有希望的。”
对于中国的落后,邓小平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自嘲地说:“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
26日,日本的各大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报道了邓小平的这次记者招待会。
《东京新闻》说:邓小平既诙谐,又善于雄辩,有时还岔开话题,很有谈话技巧———这位“矮个子巨人”真是名不虚传。
《每日新闻》以《邓副总理首次举行“西欧式”记者招待会》为题评论邓小平说:既不显威风,也不摆架子,用低沉而稳重的声调和温和的口吻发表谈话……始终笑容满面地谈日中友好和世界形势。一想起被称为“长生鸟”一再倒台和上台的坎坷人生,就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人才”。
而竹内实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却是这么评价邓小平的:“看到中国要搞‘现代化’的这种焦躁感,我们日本人不是没有担心。尽管如此,中国迫不得已发出的奔向‘现代化’的信号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认为在这种理解的背后,我们日本人感到内心有愧。这就是战争责任,是曾经侵略过中国的欠债。”
显然这是有良知的日本人的心声。
1978年10月29日下午,邓小平结束了为期8天的访日活动,从日本大阪乘专机回国。有评论说,在这8天的访问中,以邓小平到达日本关西地区访问为最高潮。因为在邓小平到达之前,关西的经济界人士为了能够出席大阪府、大阪市和商工会议预定在28日联合举行的晚餐会,各方纷纷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角逐”。许多经济界的人士和企业集团纷纷向举办单位毛遂自荐,积极要求“一定要让我们公司也参加……”。这使主办单位颇感吃惊,说:“不出所料,真是邓小平热啊!”就此,《每日新闻》发表评论说:“中国对关西财团寄予的期望之大是出人意料的,而关西经济界对中国市场所寄予的巨大期待又超过了中国。”评论认为,战后日本关西经济基础削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失去了中国市场,因此,各大公司都想趁此机会迎头赶上。为此,关西经济界专门为邓小平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请邓小平品尝日本菜,目的是让中国客人进一步加深印象。
其实,“邓小平热”在邓小平未到日本之前就开始了。
邓小平抵达东京的前一天,日本《产经新闻》就惊呼:因为邓小平访日,经济界的“中国热”已经过热了!
23日一大早,福田首相就在住宅同记者们感叹地谈起了举国一致谈论邓小平的“清一色”局面。
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有九亿人口、资源丰富的中国,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发展,将向国外购买大量的机器设备。因此,中国就必然成为世界仅剩下的最大的贸易市场了。细心的观察家发现,基于同一认识,日本的五十铃、三菱、丰田、日立等200多家日本公司在10月24日采取了一次空前绝后的行动,分别在《读卖新闻》、《日本经济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新闻》等几乎所有大报大刊上刊登了广告,庆祝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生效和欢迎邓小平的来访。
在25日,由经团联6个经济团体为邓小平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出席的人数高达320人,突破了日本在欢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时出席人数达300人的最高记录。更让人难忘的是,宴会桌上,还出现了一对一地同中国随行人员交换名片的热闹场面。
美联社记者约翰·罗德里克曾以赞赏的语气评论说:“邓小平在日本访问期间扮演了一个中国超级推销员的角色,他以逗人的微笑和精力充沛的交谈,不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为中国结交了新朋友。”
而日本媒体更是将邓小平访日在日本掀起的“中国热”形象地称作“邓小平旋风”。
历史已经证明,“邓小平旋风”不仅仅是一场“风”,而是一个影响更为深远更为持久的转折,对中国,对日本,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邓小平选择1978年这个马年走出国门与日本天皇握手,是在对新中国风风雨雨20年的坎坷历程的清醒反思之后,以一种大国领导者的巨大的政治胆识和宽容的政治智慧,向世界果敢地宣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改革开放!
当年邓小平对日本天皇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们今后要积极向前看。”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论断,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今天,邓小平的这句“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已经成了一句名言被人们引用,但后面的一句话“我们今后要向前看”总往往被人们忽略。只有“积极向前看”,我们才不计前嫌恩怨,“过去的事情”才“让它过去”,但也不是说我们就忘了“过去”。如果不“积极向前看”呢?那就是倒退!就是对历史的背叛!
但近年来,日本政府的许多行动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感到担心:曾经,海那边的文部省修改教科书,否定入侵中国;曾经,海那边的通产大臣歪曲侵略历史;曾经,海那边的村山首相在中国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战败国,“侵略”二字只字不提;曾经,海那边的执政三党就不足300字的“不战决议”,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争论才达成妥协……如今,海那边有了它的“自卫队”,有了它的“八八舰队”,有了更多更尖端更先进的“杀人武器”,2004年它又派出了它的自卫队进入仍处于战争状态的伊拉克……日本最高领导人曾多次表示要以史为鉴,深刻反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调中日世代友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日本朝野至今不肯认真反省过去犯下的罪恶,拒绝公开道歉,甚至仍在公然侵犯中国主权,这种自相矛盾、自欺欺人的作法,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至今日本仍有一些人妄图“征服全世界”。所以,只要外部环境有机可乘,日本军国主义就会从阴沟里跳将出来,披挂上阵。所以,一心想成为政治大国的日本,对历史已作定论的侵略战争的态度长期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亚洲各国怎能对它相信、对它放心?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年之际,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前夕的1998年,日本竟然在各地公开上映歪曲历史的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仍想寻找种种借口宣传“杀俘”合理,肆意美化和吹捧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并竭力为战犯开脱罪责,进而达到推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义判决的目的,为二战中世界人民的公敌东条英机之流招魂。这种公开挑衅和平,亵渎公理的行径,严重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失信于亚洲各国和世界人民。
在中国,《中国青年报》和零点调查公司都曾经完成过有关中、日等国际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对于二战中曾使千百万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枪炮、屠刀下丧生的抗日战争,依然记忆犹新。然而,今天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一些人竟然美滋滋地穿着曾经沾满中国人血液的“皇军服”,在大街上“潇洒”地招摇过市,吉林通化经常有假“日本鬼子”游来荡去、厦门卖过“皇军帽”、郑州照过“皇军相”、某厂家还制过日本侵华战舰,更有甚者的是福建竟然有人假冒“日本遗孤”妄图偷渡,而如今首都北京几个有名的婚纱影楼里也开设了日本“武士服”的婚纱艺术摄影,这种把耻辱当荣耀,有辱国格的行为实在让人义愤填膺,真是可耻啊!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当日本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感情执意年年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时候,当他们为所谓的《自尊》拼命叫嚣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中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国家和民族的耻辱面前表现出令人痛心疾首的“健忘”、“无知”和“麻木”,中华民族的自尊哪里去了?“难道日本的轿车果真坐软了我们的骨头?难道日本的电器果真简化了我们的智商?如果不是用一颗颗跪下的心来真诚谢罪,我们为何要接受那些貌似彬彬有礼的鞠躬?”一个诗人发自灵魂深处的感叹,给我们的该是怎样的深深思考?
伟大的毛泽东主席早以睿智告诫人民:“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其和中国接近的关系,时刻都在迫害中国各民族的生存,迫害着中国革命。”伟人在时空里纵横捭阖,老人家的话告诉我们许多朴实的真理,至今仍让人警醒。知耻近乎勇,忘耻就受辱。正如捷克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所说:人类反对强权的斗争,就是记忆反对遗忘的斗争。列宁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看不清今天,记不住今天呢?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宽容的民族,中国是一个大度的国家,中国人民是善良的人民,有句挂在中国老百姓嘴边上的话叫做:“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但友谊归友谊,历史终究是历史,在我们积极向前看的时候,历史总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