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只是青少年时期在祖国生活、学习了十几年,他的事业、贡献主要在居住国,晚年成为新加坡公民。但他对祖籍国是十分热爱的。1993年10月,李光前诞辰100周年时,在福建举行了“李光前学术讨论会”。他的一位得力助手在会上讲了这么一段话:“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祖国。祖国若是政治安定,经济较好,他就高兴;祖国若有些不妥之处,他就烦恼。韩战期间,美军若胜了,光前先生就吃不下、睡不着;若是中国胜利了,他就开怀大笑。可见他对祖国的感情是多么地深厚!”关心、热爱祖国,在家乡兴办教育公益事业,这是李光前辉煌人生中的部份篇章。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光前即投身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他积极支持陈嘉庚出面领导筹款抗日工作,并率先捐献10万元。1938年10月,“南侨总会”成立,他参与筹备并当选为常务委员,带头认购了大量公债。
对于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李光前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30年代以后,陈嘉庚的企业连年亏损,陈嘉庚难于维持两校经费。此时包括李光前在内的许多华侨企业家雪中送炭、慷慨输财,支持了陈嘉庚的“倾家兴学”壮举,如在1936年他就捐了5万元给陈嘉庚建立一项支持厦门大学的基金,占了捐款数的37.5%。1950年为修复和扩建被炮火破坏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李光前响应陈嘉庚的劝募,慷慨捐赠港币600万元。从1951年开始,陈嘉庚用李光前的捐款,费时八年,扩建了厦门大学,共建楼24幢,总建筑面积等于解放前全校建筑面积的两倍。陈嘉庚曾被誉为厦门大学的“校主”,他为厦大的创办和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李光前为该校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致力于新加坡、马来亚的教育事业,积极支持陈嘉庚的兴学活动的同时,从1939年起,他在家乡福建南安芙蓉乡独资兴办了“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1943年创办国光中学时,他正流亡美国,在东南亚的产业已作为“敌产”被日本没收,经济情况困难,为筹措学校经费,他不惜变卖衣物。新中国成立后,他决定扩建国光中学,还请了陈嘉庚代为选址筹划。经几年努力,一个以国光中学为中心的“梅山学村”终于建成。学村座落在叫“大宇山”的荒坡上,方圆500亩,不仅建了国光中学的新校舍,而且建了四所小学、幼儿园和配套的医院、影剧院、体育场,总建筑面积七万余平方米。为梅山学村的建设,他共捐资400余万元。梅山学村不仅培养了很多人才,而且随着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学村为起点形成的梅山镇也成为一个文明富裕的侨乡。
一个熟悉李光前的人曾这么说过:“对于社会公益事业,李光前先生往往一掷千金而毫无吝惜。但在个人生活方面,李光前甚为克己。”在60岁以前,他曾经无偿献血18次,家人劝他说:“你把钱给人就行了,为什么连生命都要豁出去?”他却说:“人家今天要死了,若没有血就会马上死。而我们可以慢慢吃补的,紧急时血输给人能救人。我们是要做个榜样给人看,不然谁肯献血?”为别人、为社会他想得很多,肯“出血”。对自己的生活,他严苛得几乎有悖常情。1958年去日本观光,他竟以公共交通工具代步,和马来亚留日学生一起吃学生饭堂,令日本人惊讶不已。1965年他因癌症到上海治疗,作全面体检时,竟然发现他有“营养不良症”!奉献和克己,这是李光前魅力之所在。他留给后世的不光是一个跨国企业集团,而且还有不朽的精神。人们永远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