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城市的历史是从1860年算起的。在这以前,这里只是河口灌木丛生的沼泽地。大约在1857年,有几名华侨到这个新的锡矿中心垦荒,盖了三间草屋,从事锡矿砂收购和粮食日用品的零售生意。这个“三家村”就是今日吉隆坡的摇篮。随着锡矿的开采,新矿场的发现,吉隆坡日渐繁荣,华工人数也越来越多,邱秀出任了该地的第一任华人甲必丹。邱秀把刘壬光请来当助手。不到一年光景,邱秀病逝,刘壬光继任甲必丹。刘壬光约请叶亚来当他的总管。1869年,刘壬光病危,在征得马来苏丹(土王)同意后,决定由叶亚来继任甲必丹。
19世纪的马来半岛,仍然停滞在封建的分裂状态中,各土邦的苏丹大权衰微,土王拥兵割据,经常争权夺利,大动干戈。为了争夺矿地,华侨矿商中敌对的派系经常发生械斗。总之,这是一个混乱的无政府时代。叶亚来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情况下当上甲必丹的,他费了很多的精力、付出很大的代价去战胜各种分裂势力。早在1866年,雪兰莪的马来王室就爆发了被称为“巴生(Kelang)之战”的内战。一方以拉查马迪为领袖,另一方以拉查亚都拉为头头。两方为争夺经济特权,争夺锡矿征税权而打了起来。后来拉查亚都拉虽被逐,由雪兰莪州的摄政东姑古丁接替,但斗争继续进行。东姑古丁求援于叶亚来,叶亚来和他结成联盟。到了1870年,华侨秘密社会组织领袖张昌,企图夺取叶亚来的权利,就参加了拉查马迪那一方。从1870—1873年的四年里,吉隆坡曾经两次失守三度被焚,叶亚来为保卫吉隆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叶亚来曾经在战场上遭到重大的挫折。1872年8月的战斗中,吉隆坡陷落,叶亚来损失了700多名战士,他只好在夜幕的掩护下,率残部逃到巴生。但是,叶亚来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在困难面前不灰心,碰到挫折不动摇。他在巴生招兵买马,制定作战计划,自己亲任总司令,终于在1873年3月收复了吉隆坡,结束了内战。
叶亚来这个中国农家的孩子,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他懂得爱护战士,奖励有战功的人,绝不让部属的生命无谓牺牲。在战术上灵活机动,而且研制出被称为“花河”的土火箭炮等较为先进的武器去摧毁敌人的堡垒。所有这些,都帮助了他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光复后的吉隆坡,经历多年战火的浩劫,已是一片废墟,居民逃散,只剩下12间茅屋,所有的锡矿场都因水淹而无法继续开挖。许多人失去了信心,主张易地再建。叶亚来说服了他们,使他们同心协力来重建一个新的吉隆坡。
1873—1880年,叶亚来被雪兰莪土邦委任为吉隆坡行政官,负责领导城市的重建工作。
他首先把破烂的土路改铺成红泥碎石路,并疏浚河道,架设桥梁,便利了市内交通,还修通了吉隆坡周边市镇的公路,使它成为交通枢纽。接着清理废墟,大兴土木,到1789年时,已建了400多间房子,其中半数是砖瓦房。
吉隆坡是在矿场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因此重建城市的关键是恢复锡矿业。他将随他征战归来的士兵全部解甲回矿场,并利用自己的影响,招集别处的华工前来。结果响应的人很多,仅巴生和双溪乌戎就来了2000多人。人齐了,购置设备的资金从那里来?只有靠借高利贷度过难关。他不断发展新矿场,并首先使用蒸汽抽水机,提高了功效。在叶亚来控制下的吉隆坡锡矿业日益发展,1880—1890年的10年中,锡产量足足增加了10倍。有人说,如果没有叶亚来,吉隆坡早就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废弃矿区了,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在重建吉隆坡时,叶亚来很关心教育事业。1884年开设了“唐人学塾”,请了一位举人来当教师。他自己还经常到学校检查学生的学业,对学习成绩优良的,他给予物质奖励。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从1862年到吉隆坡,备尝艰辛,胼〔pian篇〕手胝〔zhi支〕足,20多年如一日,为现代吉隆坡的兴起打下了基础。他是吉隆坡的开埠功臣。1884年,漂泊异乡30年的叶亚来想功成身退,返回自己的家乡。但繁重的事务,使他一直无法分身登程。而长期艰苦的生活,又大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在这年年底,他病倒了,翌年5月,他不幸病逝,年仅48岁。
为他的死,政府当日停止办公并下半旗志哀。出殡之日,政府高级官员全体参加殡葬仪式,政府机关再停止办公一日,人们怀念他。1959年,吉隆坡庆祝开埠百周年纪念并举办历史展览会,叶亚来唯一健在的女儿、83岁的叶金兰应邀主持开幕剪彩仪式,这充分表明马来西亚人民对叶亚来营建吉隆坡的丰功伟绩的缅怀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