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和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一些光耀千古的大画家,如有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和李成、范宽等。北宋沈括《图画歌》说:“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林深,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对他们的特点做了精辟的概括。
荆浩(850-?),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人(一说河南济源人)。唐代末年,荆浩来到长安,因宰相裴休的关系,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官。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
荆浩所居的太行山洪谷位于开封之北二百里左右的林县。林县唐时名林虑县,太行山脉于县西绵亘一百八十里,总称林虑山,由北向南依次叫黄华、天平、玉泉、洪谷、栖霞等山。山势雄伟壮丽,幽深奇瑰。大自然的美景,不仅陶冶了他的性情,也是他画作的最好粉本。荆浩在这样幽美的环境中,躬耕自给,以图写山水松柏为乐。他常常到山中,曾为松写生达数万本。荆浩所画,多为全景山水,气魄很大,形成了“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的整体观念,为唐代山水所未见。大画家关仝是他的弟子,其他山水画家都取法于他。宋初诗人梅尧臣说“范宽到老学未足,李成但得平远工”,对他也是推崇备至。元汤垕《画鉴》说:“荆浩山水,唐末之冠,关仝常师之。浩自号洪谷子,作《山水诀》,为范宽辈之祖。”
荆浩专画山水,取法吴道子和项容。他说:“吴道玄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可以说,山水画到荆浩是一次发展。
荆浩撰有《笔法记》和《山水诀》,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绘景“六要”,对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他的画作,《宣和画谱》载有《夏山图》《蜀山图》《山水图》《秋山楼观图》《瀑布图》《秋景渔父图》等二十二件。今传《匡庐图》,是古代山水画中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