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诗齐名而享誉于文坛乐界的宋词,继中晚唐词和五代词之后迅速发展至极盛时期。宋代文人雅士作词唱曲,蔚然成风,甚至到了叶梦得《避暑录话》所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所谓“柳词”,就是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写的词。宋人作词唱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词人利用原有曲调依声配上新词来歌唱,此称“填词”;另一种是先作好词,再根据词韵和内容、结构谱上新曲,此称“自度曲”或“自制曲”。南宋词人中的姜夔,就是这样一位又能填词又能自度曲的闻名于词坛乐界的名家。
姜夔(公元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别称“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今波阳)人,是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终生不曾做官,长年游历和往来于仕宦之家,靠亲戚朋友资助生活。姜夔所处时代,是金兵占领北方、南宋建都临安苟居江南的时期,他作为封建爱国知识分子的一员,“流落江湖,不忘君国,皆借托比兴于长短句寄之”(宋翔凤《乐府余论》),常用填词作曲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情绪和对人民的理解同情(图28)。
图28 白石道人(姜夔)(宋)
姜夔精通音乐,既能写一手好词,也能依声为曲填词,还能自创词曲。他为旧有曲调填词时,每每要在词旁记上乐谱,使之能按音歌唱。他一生共创作有带乐谱的词曲17首,连同《越九歌》10首,琴曲一首合编为《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流传于世(图29)。这是迄今所见唯一的一本宋代文人创作歌曲集,具有宝贵的音乐史料价值和音乐史学研究价值。现代音乐学家杨荫浏(公元1899—1984年),在本世纪50年代对《白石道人歌曲》进行研究后,将它译成了现代乐谱,从而使今人通过这些作品的视谱演唱,可以领略到700多年前宋代文人“婉约派”词曲音乐的一般特色和风貌。
图29 《白石道人歌曲》书影(宋)
宋代词人填词唱曲,非常重视唱词与音调的关系,他们将唱词与音调的关系加以理论性总结,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词曲结合经验和演唱经验。要谈及这些经验,就不能不提到当时在这方面作出过成绩的词人张炎。
张炎(公元1248—1314年),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南宋格律派词人、词学家。祖父张濡,父张枢,都善于作词并熟悉音乐。宋亡后,张濡被元人所杀,张炎则浪游各地,最后潦倒而死。张炎承其家学,精于音律,对乐调与歌词的关系有很深的研究,今存所作的300余首词,多具有音律协洽,句琢字炼,雅丽清畅的特点。另著有《词源》上下两卷。《四库全书总目》说他“研究声律,尤得神解,以之接武姜夔、居然后劲”,将他与姜夔并称。后世有“家白石(姜夔)而户玉田(张炎)”之说。
《词源》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词论著作,其中关于如何制曲、词与音乐(曲谱)关系的论述,多受后人的重视。他将“倚声填词”的制曲过程,概括为“选曲”、“命题”、“布韵”、“述曲”四个环节,即“先择曲名,然后命意;命意既了,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词源·制曲》)。他特别强调唱词的声、韵要与曲调相“协”,以“先人晓畅音律……每作一词,必使歌者按之,稍有不协,随即改正”(《词源·音谱》)来加以论证;认为作词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曲调音高的起伏变化,提出“词以协音为先。音者何?谱是也”的论点。这些论述对于今天的歌曲创作说来,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
由于宋代词家辈出,词作风格多样,因而宋词的演唱风格因词风、流派的不同,也相应有“婉约”唱法和“豪放”唱法之别。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有宋代著名词家苏轼(公元1036—1101年)的一段轶事:苏轼在翰林院时,下属的一位士友很会唱歌,苏轼问他:“我词比柳词如何?”士友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柳郎中”即柳永。由此可见,当时婉约派柳永等人所写词曲的演唱,风格婉转细丽;而豪放派苏轼等人所写词曲的演唱,风格则雄健潇洒。上述关西大汉所唱“大江东去”,是指苏轼所作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录有这一作品的工尺乐谱,这是一首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追忆历史事件以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古典歌曲,感情激昂豪放。现附录其所译简谱如下(谱例1)。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D
苏轼词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曲
杨荫浏 译谱
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