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华工、华商赴美同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相关。大家知道,中国丝绸早在汉代就向西输出,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经中亚过西亚,远销至希腊罗马。自明代起,又向东输出,由太平洋“丝绸之路”,经过菲律宾,运抵墨西哥,远销至整个拉丁美洲。
从东汉、三国时起,我国就逐渐开辟了由台湾前往菲律宾的航路。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占菲律宾时,当地居民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岛上的自然资源尚未开发,从而吸引不少华工移入菲律宾。同时,由于菲律宾可供出口的商品奇缺,菲岛的殖民者就想方设法打开通向中国的航路,把中国盛产的丝绸和瓷器等商品运入菲律宾,然后通过马尼拉,用帆船运往拉丁美洲,由此开辟了中国——菲律宾——拉丁美洲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十六七世纪中国明代晚期,就有一些在菲律宾的华工乘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横渡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到墨西哥侨居。聚居在首府墨西哥城的华工,创建了美洲历史上的第一条唐人街。有时,西班牙人为了自己的种种需要,亦雇佣中国仆役、水手、工匠以及商行伙计等赴墨西哥。移居到墨西哥城的中国理发师,于1635年在城内建立理发馆,与西班牙人开办的理发馆竞争。有些墨西哥华工,还受雇于纺织手工工场和矿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一起,从事繁重的劳动。通过马尼拉大帆船前往拉丁美洲的华工,是赴美洲的第一批华工,他们揭开了美洲华侨史的序幕。
1797年,英国从西班牙人手里夺取了美洲的特立尼达岛,但该岛的劳动力奇缺,无法进行开发和垦殖,于是计划从外部输入移民,以发展当地的甘蔗种植园经济。1802年,该岛的英国总督皮克顿向伦敦建议从中国招募契约华工,到特立尼达岛作苦力。伦敦立即指令印度总督制订招募计划,并指令东印度公司的代表在广州一带拐骗300余名华人,偷偷运至澳门,由葡萄牙的船只先运到槟榔屿,然后换英国船,分先后两批到达特立尼达,被全部驱入甘蔗种植园从事艰苦的劳动。
1808年,为躲避拿破仑大军的进逼,巴西的宗主国葡萄牙王室驻跸巴西首府里约热内卢。王室为稳定政治局势,采取了一些发展殖民地经济的改良措施。措施之一就是要从中国招募茶农,并让他们携带茶树苗,一道运至巴西,以发展中国式的种茶业。1810年,澳门葡萄牙人奉命从广东、福建招募有种茶经验的几百名中国茶农移居到巴西圣保罗州,企图把茶叶发展成为大宗出口的商品。但由于巴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与中国不同,加上中国种茶工人有不满情绪,巴西发展种茶业的尝试失败了。
无论是葡萄牙人把华工移殖到巴西,或者是英国人把华工移殖到特立尼达岛,都是采用明末清初以来东南沿海一带居民结伙到南洋各地做工的民间传统方式,即形式上采取招募华工,订立雇工合同的办法。这些契约华工是19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输入拉丁美洲契约华工的先驱。
早期赴加拿大的华工与英国殖民者开发加拿大西部海滨地区有直接关系。1776年,英国宣布占领加拿大西部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称为新加利杜尼亚。当英国占领新加利杜尼亚之际,这个地区人口很少,劳动力奇缺,迫切需要输入大批廉价劳动力,来开发这片广阔的处女地。为满足这一需要,1788年,英国船长约翰·米尔斯从澳门将少量的中国铁匠和木工,移入到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岛,在该岛的奴加生港建造北美第一艘40吨重的大船“西北美洲号”。次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温哥华岛,将奴加生港英国人的财富洗劫一空,而华工则下落不明。据米尔斯船长记载:“运来华工是一种实践;他们一般被尊为能吃苦的、勤劳的和心灵手巧的种族。他们靠大米和鱼生活,只要低工资,这是从经济上考虑而雇佣他们。在整个航程中,有一切理由来对他们的服务感到满意。”据说,还有一个名叫孟马克的华人,从英国到达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在现在多伦多旧唐人街中心的约克街开设一个杂货店谋生。以上这些勤劳刻苦的华工、华商,开创了华人进入加拿大的先河。
美国独立之前,即17、18世纪,北美与中国的贸易交往是由当时的西班牙属地、现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进行的。大帆船每年定期往返于马尼拉和墨西哥之间,航途中先到达加利福尼亚海岸港口,卸下部分中国货后,再驶向墨西哥。这是当时北美西海岸对华贸易的一种间接渠道,且为西班牙所控制和垄断。当时,到达北美的华人人数极少。根据记载,1571年,曾有一批造船工到达北美加利福尼亚。在1571—1748年间,已有华工在加利福尼亚南部海岸和西北部海岸从事造船活动。
1776年,北美殖民地人民正式宣布独立,经过艰苦的七年独立战争,并于1783年迫使英国签订承认美国的条约。
北美反英独立战争的胜利,给对华直接贸易和移入华工创造了有利条件。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次年,即1784年2月22日,以约翰·格林为船长、以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过战功的山召茂少校为船管理员的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启航,渡过大西洋,绕过好望角,8月23日到达澳门,28日到达广州黄埔港,成功地完成了从纽约到广州的试航。“中国皇后号”的试航成功,标志着中美直接贸易往来的开始,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中国皇后号”试航成功后,美国“试验号”、“土耳其皇帝号”、“同盟号”、“哥伦比亚号”和“华盛顿号”等大批商船陆续驶华,以皮货、棉布以及鸦片换取中国出产的纺织品和茶叶等货物。随着中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华工亦随之零零星星地到达美国。1785年,美国商船“巴拉斯女神号”从中国广州抵达美国东海岸的巴尔的摩时,船上35名船员中有三名为中国海员阿新、阿金和阿信。他们上岸后在美国滞留将近一年才回国。1796年,一个荷兰东印度公司人员移居费城时,曾带去五名华人仆役。1807年,已有一个华人在纽约居住。然而,在美国移民当局的正式记录中,是把1820年作为第一个中国人来到美国的年份。据美国移民委员会记录,在1820—1840年的20年间,只有10多个中国人来到美国。
总之,鸦片战争以前的赴美华工,只是零零星星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偶然性。严格来说,他们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侨民。他们同19世纪中叶,中国“门户开放”后被拐骗、强迫签订卖身契约的大批赴美华工还有本质上的差异。这就是说,近代真正意义上的华工和契约华工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