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听到赵国主将已经换了赵括,心中非常高兴,认为打败赵国的好机会到了。他任命秦国名将白起为上将军,改任王龁为偏将,增派了大批攻赵部队,制定攻打赵国的作战方案。他还下令全军将士保守机密,谁也不许泄露白起担任主将的消息,以免引起赵军的注意。
白起针对赵括没有作战经验、鲁莽轻敌的弱点,决定对赵军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并进行了具体的战斗部署:第一,在长壁构成一个袋形阵地,以主力部队坚守营垒,阻止赵军的进攻;第二,把原来在第一线上的军队作为诱敌部队,命令他们受到赵军进攻就向长壁撤退,引诱赵军深入包围圈;第三,在长壁的两翼布置精兵22000人,准备出其不意地插入赵军的后方,断绝它的粮道,并协助长壁的部队,包围来进攻的赵军;第四,另外再派出骑兵5000人插入赵军营垒的中间,把赵军分割成为两部分,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
公元前260年8月,轻举妄动的赵括果然指挥赵军向秦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秦军先头部队假装败退。赵括不察虚实,就命令赵军追击。赵军追到长壁,遭到了秦军的坚强抵抗。这时候,布置在两翼的22000名秦军立即出动,插到赵军的后方,抢占西壁垒(今山西省高平县北的韩王山高地),构成了包围阵势。5000名骑兵也迅速插入,往来突袭赵军。赵军发动几次攻击,都没有成功,只好就地构筑营垒,由进攻改为防御,等待援军到来。
秦军包围赵军的捷报传到秦国都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秦王就亲自来到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把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组成军队,调到长平战场,占据长平东北面的高地,切断赵括的援兵和粮运。在秦军的四面合围下,赵军增援部队无法通过,军队的给养也断了来源。到了这年9月,赵军断粮已经46天,士兵们饿得没有办法,就暗自互相杀食,情况极为严重。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一齐鸣鼓冲突,企图打开一条出路,可是一连突围了四五次,都没有成功。他在绝望之下,决定挑选一支精锐部队,全部披上厚甲,骑上战马,由他亲自率领,强行突围。不料赵括刚出现在阵前,就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了主将,没人指挥,立刻陷入混乱。秦军趁机发动猛烈进攻,把赵军杀得大败。长平之战,以秦军大胜,赵军惨败告终。对40万投降的赵军,白起竟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是历史上极端残暴地杀害战俘的典型事例。
长平之战,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这一仗不但大大地削弱了赵国,而且也镇服了东方各国,为秦国后来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秦胜赵败,为什么呢?从秦国方面来说,实行“远交近攻”孤立了赵国,运用反间计使赵国更换了主将,又采用了后退诱敌、分割包围等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固然对取得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赵国君臣轻率任性,不自量力,在完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贸然与强敌进行决战。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军事家惨遭失败,对一切只会说空洞的大道理而不注重实际的人,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
赵括舍命强行突围,被秦军一阵乱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