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扫平元朝残余势力和各路起义军,在南京即皇帝位,建国号为明,年号洪武。有明一代,其瓷器手工业的发展取得超越前代的成就。在朱元璋灭元的过程中,景德镇地区比较早地落到他控制的势力之下。明朝建立初期,便在元朝工匠和制瓷工艺的基础上逐渐恢复了生产。南京明洪武故宫遗址发现精美的洪武瓷器遗物就是证明。
在明朝,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所谓“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以景德镇为首的中国陶瓷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白釉瓷器的成就超过以往任何朝代。白瓷是一切彩瓷的基础,白瓷的成功,为瓷器艺术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永乐时期御器厂生产的白瓷,造型精巧,胎薄釉润,白度恰到好处。凭感觉而论,柔和悦目,十分甜美,故称为“甜白釉”。宣德、成化时期的白瓷“汁水莹如堆脂,光莹如美玉”。这种白瓷到嘉靖才开始有变化。嘉靖白瓷“纯净无杂”,釉层比较薄,但很干净漂亮。万历白瓷虽然没有明初白瓷那么凝厚莹润,但很“透亮明快”。前代鉴赏家的这些评语十分中肯准确。
(2)在白瓷成就的基础上,新的钴料开采出来,使青花艺术得到突出的发展,成为彩瓷的主流。生产青花的瓷窑,除景德镇的御器厂、景德镇附近的民窑以外,在沿海地区,甚至西南边陲省份也发展起来。生产比较多的地区有江西、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其中以景德镇的青花瓷器最佳。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在各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成就和风格。永乐、宣德青花不愧为艺术瑰宝,“开一代未有之奇”。其作品发出深沉苍翠之蓝色,明艳浑厚。加上工匠较高的文化素质,娴熟的绘瓷技巧,所绘花纹像是运用了国画中的皴法,流畅的线条中出现黑褐色结晶斑块,发出明亮的铅光。画面浓淡协调,生动自然。到成化、弘治为代表的明朝中期,青花瓷器的用料是永乐宣德钴料加上新开发的钴料,两种钴料的优点均在瓷器上表现出来,画面疏朗淡雅,线条细腻,像国画中的工笔画一样。嘉靖、万历的青花瓷代表了明朝晚期的青花瓷器的成就。钴料品质有所变化,有的颜色灰淡安静,蓝花也很耐看。有的青花颜色极浓,蓝中泛紫。一部分供宫廷使用,一部分在国内市场销售,一部分输出海外。明代青花瓷输出海外数量很大,亚洲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发现,在中东的埃及、土耳其、伊朗发现很多,甚至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等地古代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青花,早已成为各个国家博物馆、收藏家不惜重金,争相购买收藏的精品。
(3)红釉和釉里红极为成功。红釉和釉里红都是用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呈色剂。铜元素在瓷器上的呈色比铁、钴等元素更难把握。明代以前铜红的应用都不太成功。明朝的红釉凝厚莹润,像宝石一样鲜艳润泽,称为宝石红。其作法是生坯挂釉,经过巧妙的还原火焰焙烧,使金属铜的胶体粒子在釉中发挥作用。整个明朝的红釉都很成功,色泽安定深沉,不流釉,不脱釉,光彩夺目,极为美观。
釉里红是用红彩在釉下作出彩绘。釉里红的彩绘没有青花那样稳定美观。最成功的,是在凝厚的白釉里用写意手法点出几个鱼影,烧成以后几条鱼儿好像在静静的、宽广无际的水中时隐时现地上下漫游。
(4)黄釉瓷器的成功。中国黄釉瓷在隋唐时期就有,它实际上是烧青瓷不成功的表现。真正成功的黄釉瓷器产生于明朝,尤其弘治时期的黄釉瓷最为美观。弘治黄釉是一种低温釉,先烧素白瓷,胎釉都极为细腻。黄釉是锑酸铅,加入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锡、氧化铅、硝酸铝等多种原料配成,浇在白瓷上,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像初开的葵花,娇嫩晶莹,配上金彩,富丽堂皇,精美无比。
上述瓷器品种都是在前代工艺成就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发展而成。明朝瓷器还有许多创新,举例如下:
(1)青花红彩。就是在烧成的青花瓷器的釉上面,沿着釉下青花的轮廓加绘一道矾红彩,有的是沿着波涛的蓝色线条加一道道矾红线条,使波涛汹涌的画面增加更多的彩色层次,也使画面意境更深远。有的蓝色海涛中加绘矾红海怪兽,这些水兽是从海中冒出的红色精灵,画面增加许多神奇的感觉。画好之后再入窑烧彩,大概700—800℃即可烧成。明初就开始生产。
(2)斗彩。过去认为斗彩发明于成化年间。根据江西景德镇对明代御窑厂的考古发现证明,明朝宣德时期即已成功地烧成了斗彩。西藏萨迦寺是一个历史悠久、很有权势和财富的大寺庙,珍藏着历代皇帝赏赐的珍品。文物工作者在众多珍藏中清理出两件书有“大明宣德年制”铭款的斗彩鸳鸯莲池碗,和景德镇考古发现的一样。斗彩的做法是白色素胎做好之后,用钴料配成的绘瓷原料绘出装饰花纹的轮廓线,罩盖白釉,用高温烧成。然后,用红、赭、绿、黄、紫等彩,在白釉上沿着青花的轮廓线填彩,共同组成完整的装饰画面。入窑二次烧成。所谓“釉下青花釉上彩,争妍斗艳叫斗彩”就是这种工艺的概括。斗彩以成化年间工艺水平最高,各代都有生产。
(3)五彩。根据清代文献记载,五彩包涵的内容很丰富,斗彩也包括在五彩之中。近代为了研究和叙述方便,将斗彩提出单独作一个装饰课题。五彩的涵义就略有不同了。
五彩意即多彩。它是在烧成的瓷器上,用红彩(主要是矾红)、绿彩、黄彩、金彩、紫彩等色绘出完整的装饰画面。部分五彩花卉组成上也有少量的青花内容,但它不占重要地位,其他色彩也不必沿着它的轮廓线填绘。彩色的使用比较自由活泼,如嘉靖五彩鱼藻罐,水藻中就有蓝色水草。五彩也是二次烧彩,温度在800℃左右,由于用彩浓烈,五彩也称硬彩。
(4)素三彩。这是一种主要供宫廷使用的瓷器。皇室祭祖、祭天及宫廷一些吉祥、迷信宗教活动等,不大讲究用大绿大红,要求色彩素雅,这就是素三彩。主要在一个“素”字上,三彩之名可能是人们借用唐三彩之名而来,也可能就是指多彩的意思。其实素三彩并不素,比青花色彩多,有黄、绿、紫等色。其作法和五彩一样,也是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画彩,再烧彩。画的内容和五彩相似。彩瓷上有一个“素”字不等于俭朴,只是在奢侈生活中讲究“高雅”而已。
明代的制瓷业中,官窑和民窑同时发展。官窑不计成本,务求精美,产量不多。从明朝永乐开始,官窑生产的瓷器上面都有当时皇帝的年号款识。民窑容量大,产量多,既产精良瓷器供上层官僚地主富商享用,也产粗瓷供普通民众日常使用。
在其他地方,如福建、广东、云南都生产青花瓷器,有的规模还很大,许多产品用于外销。在浙江地区的龙泉窑,继续生产青瓷,也不乏精美之作。此外山西的珐花,宜兴的宜钧,广东石湾的釉陶,工艺水平也很高。宜兴紫砂陶器更是别具一格,它们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都作出过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