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在今北京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3号,是北京最大最古老和修建得最好的清真寺之一。它的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一说它始建于元至正六年(公元1356年),一说它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由明代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陈友捐资创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代宗朱祁玉御题“清真寺”。
寺内现存主要建筑有礼拜殿、南北讲堂、水房和图书馆等,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礼拜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三座拱门上刻有库法体《古兰经》经文,字体劲健,刻工精美。整个建筑既具有明代特点,又融合了阿拉伯风格。殿后的窑殿为无梁穹顶结构。寺内原有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所建的宣礼楼,清末毁于地震,现在唯余大圆铜顶,陈列在正殿北墙下。
今寺内文物图书荟萃,有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的《清真法明百字圣号碑》,碑阳为汉文,记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事迹,碑阴用汉文和阿拉伯文刻“理本无极”四字;有明代烘制的“清真言”瓷牌,还有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其中一部元代手抄本《古兰经》文字工整清秀,保存完好。
东四清真寺原来的规模很大,在大殿南、西、北有很多房屋,主要做小学用。清代,小学是我国大清真寺内的必有设置。
1974年,国家拨款将东四清真寺修葺一新,创造了一个肃穆、幽静的寺院环境。现在,这里是北京伊斯兰教协会会址,也是中外穆斯林礼拜与节日会礼的场所。
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的牛街,是北京市回民聚居的地区,这里的清真寺,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寺庙。牛街清真寺又名礼拜寺,创建于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由外籍伊斯兰教人士那速鲁定创建。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曾得到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牛街清真寺后,康熙皇帝亲笔题额“礼拜寺”,因而牛街往后只称礼拜寺,以便和其他清真寺有别。
牛街礼拜寺建筑别具风格。其建筑以紧凑对称为特色,主要有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和碑亭等。
礼拜殿是寺中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由三个勾连搭式屋顶和一座六角攒尖亭式建筑组成,殿顶衔接处建了一道半弧形影壁,成为顶部的一个特殊装饰。而在细部的装饰方面,又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教建筑的阿拉伯风格,建筑物上满饰阿拉伯文和阿拉伯式的图案,如博古、花卉等传统题材。礼拜殿左右衬以抱厦,古朴宏丽,给人以宽敞、肃穆之感。整个殿堂可容纳上千人同时做礼拜。
梆歌楼用来作礼拜之前向教民报告时间,又称唤醒楼、宣礼楼,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间修建的尊敬阁。元世祖时,有两位阿拉伯的传教士来寺传教,即在阁上储存经卷。现在的梆歌楼为重檐歇山式方亭建筑。
望月楼平面呈六角形,重檐歇山顶。碑亭在礼拜殿前的月台两侧,呈对称形,是伊斯兰教寺庙中特有的建筑。亭内立有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用汉阿两种文字撰刻的《敕赐礼拜寺记》碑。它记载了重修礼拜寺的经过。
牛街清真寺内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和碑刻,除《敕赐礼拜寺记》碑外,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和至元二十年的两块阿拉伯文墓碑,都是研究伊斯兰教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