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在今河南登封县城西北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因建寺前少室山麓丛林满野,故取名少林寺。少林寺一直是国内外著名的佛寺之一。
当初,孝文帝建少林寺,是为了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即佛陀)居住传法。到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另一位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寺内。达摩在少林寺传授佛教禅学,后来被佛教推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因此名重一时,成为禅宗祖庭。
相传达摩面壁九年,在长期打坐修炼过程中,为活动筋骨,发明了心意拳,经少林寺众僧徒演练充实,发展成为极负盛名的少林拳。唐初,擅长少林拳的寺僧辅佐唐王李世民开国有功,唐王大加赏赐,少林寺不但因此得到大量庄田,而且获得了设立营盘、豢养僧兵的特权,寺院规模迅速扩大,殿宇楼阁上千,僧徒众多。后来少林寺几经兵火,几经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地藏殿、千佛殿和塔林等,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山门额“少林寺”三字为清康熙帝亲书。千佛殿气势雄伟,内有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约300平方米。殿中砖地上有许多凹坑,叫做站桩坑,据说是少林武僧练功跺脚所留下的痕迹。白衣殿内有少林拳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
寺西的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墓塔,共有大小不同的砖塔、石塔220余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墓塔群。建塔年代,最早的已逾千年,最晚的也有300多年。其中由元代日本僧人邵元撰文并书塔铭的菊庵塔以及天竺和尚塔,是中日、中印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塔形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历代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少林寺西北有初祖庵、达摩洞, 西南有二祖庵。初祖庵的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是河南现存最古老、价值最高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它的修建,为的是纪念达摩面壁九年。二祖庵则是为了纪念二祖慧可。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达摩学佛,立雪断臂,终于得到了衣钵。徒众为纪念他,在他养伤的地方建起了此庵。
寺内现保存唐以来碑碣石刻300余品,其中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和米芾〔fu扶〕、赵孟頫〔fu俯〕、董其昌等历代名家碑刻, 最为珍贵,可谓塔碑密布,文物满寺。
河南是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嵩山少林寺更是我国武功的一大渊薮。白居易曾写诗赞少林说:“强健且宜游胜地,清凉不觉过炎天。始知鹤驾乘云外,别有逍遥地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