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被古人讲得很玄。
五声和七声从理论上讲,都可以作一个调式的主音,这样可以得到五个或七个调式,即宫调式、商调式、角调式等。每一个调式所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
同一个调式,其主音又可以有不同音高,即和十二律相配,比如宫调式,主音宫音的音高可以同黄钟,就叫黄钟宫,也可以同太簇,就叫太簇宫,这样就可以得到十二个宫调,这就叫“旋宫”。同为宫调式,因为主音音高不同所构成的不同调,感情色彩也不同。这就是旋宫的意义。就像西方音乐中即使同为一个调式,它的主音又可以有不同音高,也会因此产生不同的色彩。即如现代音乐以“1”为主音的大调式或以“6”为主音的小调式,又可以是1=C、1=D、1=E……或6=c、6=d、6=e……构成C大调、D大调、E大调,或c小调、d小调、e小调等。
同样道理,以商、角、徵、羽等声为主音的调,也可以和十二律相配,也可以有黄钟商、大吕商、太簇商;黄钟角、大吕角、太簇角;黄钟徵、大吕徵、太簇徵;黄钟羽、大吕羽、太簇羽等。以五声配十二律,可得六十调;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八十四调,这就是《礼记·礼运》说的“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虽然在实际的使用中,并非所有的宫调都用到。